经方治发热病(主治诸风头眩肿痛)

原创 罗华昌 菊花,甘平微寒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入手太阴,兼足少阳经血分清金气而平木火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芳香上达,又得秋金之气,故能平肝风而益金水,皮肤死肌,清肺疏风,驱风散湿用之得当,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菊花晚开晚落,花中之最寿者也,故其益人如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经方治发热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经方治发热病(主治诸风头眩肿痛)

经方治发热病

原创 罗华昌

菊花,甘平微寒。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入手太阴,兼足少阳经血分。清金气而平木火。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芳香上达,又得秋金之气,故能平肝风而益金水,皮肤死肌,清肺疏风,驱风散湿。用之得当,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菊花晚开晚落,花中之最寿者也,故其益人如此。

《仙经》以菊为妙用,但难多得,宜常服之尔。日华子云∶菊花,治四肢游风,利血脉,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冯氏曰 ,菊花驱头风。止头痛,眩晕,清头脑第一,养眼血,收眼泪翳膜,明眼目无双。散风淫湿痹,除皮肤死肌,利一身血气,逐四肢游风,疗腰痛去来,退胸中烦热。历春夏秋三时,得天地之清芳,禀金精之正气,故能平肝生水,降火明目也。且气性轻扬,故主用多在上部。同枸杞便能助肾矣。以单瓣味甘者入药,黄者入阴分,白者入阳分,可药可饵,可酿可枕,《本经》列之上品,叶救垂死、疗肿即活。

现菊花临床实分2种,一为野菊,即野菊的花,性味功效与菊相同,而清热解毒作用更为显著。其功清热解毒,可治现代之鼻炎支气管炎、风火赤眼、疮疖痈肿、咽喉肿痛。一般用量15至30g。治疗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可大量60至120g,煎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 而现临床多常用白菊.主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白菊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则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对于用于目赤肿痛,无论其肝火或风热而致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而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阴不足而致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对肝阳上亢而致引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菊花与珍珠母葛藤当归等配伍有能平降肝阳而养血之功。

世人谓菊为良品,而乃去乱服用之,错也,不排其殊功,此物特对阳明胃火而致的一系例之症用之,如晚睡口干烦躁失眠伍败将枣仁,皮肤干燥干痒伍当归生地,眼睛干涩而流泪伍杞子七厘,青春少年脸部长痘伍山药石膏人参等,吾常用之,确可有其败毒养阴之捷效,然其必是微寒之品,非胃虚寒之家所宜。《牧竖闲谈》云∶真菊延龄,野菊泄人。故丹溪曰∶野菊服之,有伤胃气是也。吾仍以为,其品用之可伍白术山药人参内金类,乃邪去而不伤正,使菊花真正发挥其君子之性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