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会员人数(读库搬迁求助为何能引爆朋友圈)

读库会员人数(读库搬迁求助为何能引爆朋友圈)(1)

今天的朋友圈被《读库》的一封求助信刷屏了。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说读库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北京郊区的库房面临搬迁,需要在北京之外某地重建一个五千平米的库房。为了这次搬迁,需要重新筹措一笔资金——当然,读库的目的不是向广大网友募捐,而是呼吁喜欢读库的书友借此机会,帮助他们清理一下库存,正好消耗掉库存的图书,一方面减少了搬迁的负担,也帮助他们筹措了预算,一举两得的好事。这就是今天读库发起的“把您的书房变成读库库房”的活动缘由。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从即日起到春节前夕,读库各各网站和合作方所有图书全部八折优惠,包括已经付印,即将上架的新书,上架即可享受八折优惠,广大书友可以尽情享受福利的同时,也实现了读库化整为零,把库存图书散入各大书友的家中,从而在短时间内帮助到读库完成这次大迁徙。

这个活动无论在豆瓣还是微信朋友圈都得到了广大书友的热烈响应,豆瓣上下午都已经看到了很多书友晒出了购买的成果。读库的书近些年收获了大量的粉丝,他们对读库热爱不是狂热粉丝的盲目崇拜,他们的热爱是一种对好书的热爱,读库的每一本书出来都能引发他们的讨论和热议,并未得到他们认同的时候,读库日渐成为了中国出版界独树一帜的好书标签。要知道,在中国的出版界,很多读者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新书不打折基本都没人买。像读库靠张立宪(老六)一人撑起一个品牌,出版的书一直没有折扣,还能吸引很多粉丝的,在国内的出版界是独一份。

读库会员人数(读库搬迁求助为何能引爆朋友圈)(2)

今天看朋友圈的时候,除了读库的这封求助信,我还偶尔发现了点别的东西,有个书友,一个出版过小说的作者,在朋友圈吐槽说,看了下当当上的书架,发现图书都提价了,继买不猪肉之后,即将买不起图书了。其实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书友吐槽说书越来越贵,接下来就是买不起书了。我经常对这个话题不以为然,总觉得书友的吐槽有点不在点子上。但是具体为什么,我也没有深思。今天看到这个作者的吐槽,突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中国,书价贵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书是不是越来越贵。是的。我们不是要买不起书了。不是。

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拿上面的书友吐槽来说吧。她今天在吐槽当当上的书提价了。为什么提价呢?因为当当的双十一的活动刚刚结束。从上个月底到昨天,当当和京东一直都在暗中较劲,前几天他们声称有百万图书都是100-50销售。说详细点吧,虽然都是100-50,但是具体情况还有所不同,当当上参加活动的图书,活动的图书大都也提了价,但是并未提到原价,基本还停留在八九折左右,也就是说,在八九折的基础上,再参加100-50的活动,而京东商城上参加活动的图书基本提到了原价,相对来说,当当上的图书更便宜。当然,这只是活动的起始,与此同时,当当针对这个活动,还还可以领到200-30甚至运气好的话,可以抢到200-100的券,这就意味着这几天当当上有百万图书基本都是三折左右,京东也达到了四五折的折扣力度。也就是说,在这个声势浩大的活动结束之后,当当的书恢复了原来的折扣,基本保持在七八折的样子,这就是那位作者吐槽说的书价越来越贵的背景知识。

如果你是个读书人,应该对这个促销活动早有认识,而且已经在此期间,购买了很多书,把那些平时觉得贵,不舍得下单的图书,全部购入了,活动结束后,其实购买欲已经饱和了,完全丧失了购买的欲望,直到下一次有力度更大的促销才能重新引发你的购买欲。所以,真心不知道这位书友这种吐槽有什么意义。是因为你没买够吗?或者是你根本就没有买?如果是前者,隔不久一定会有另外一波促销,可以下次再买。如果是后者,既然你没买,以后促销你也不会买,这种吐槽更没啥意义。或者这样说吧,大部分吐槽图书贵的人,基本就是平时不买书的人,偶尔买一次书会觉得书贵,情有可原。如果你是一个经常买书的人,就知道我们的图书并不是真的贵,反而很便宜。

读库会员人数(读库搬迁求助为何能引爆朋友圈)(3)

图书定价是不是越来越贵呢?是的。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而已,现在出版社的新书一般都是七八折的折扣上架,而且在网店上经常有类似五折促销,200-100,100-50的活动,由于这样的促销活动频率过高——高到基本有任何节日都可以巧立名目,进行促销的份上,所以说,现在的书友已经养成了购书需要打折,而且经常是打五折甚至更低的折扣才会购买图书的心理活动。这是一种新的促销心理学,当我们逐渐购物打折的时候,我们逐渐养成了在打折的时候采取购买的心理。所以,当我们吐槽书价越来越贵的时候,并不是在吐槽真正的物价水平,我们只是吐槽一个空无一物的定价。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书价跟肉价并不存在任何竞争性,这倒不是说它们的物质属性不一样,不存在可比性的意思,而是说,肉价实实在在的飙升,它每提升一个档次,就带动了很多生活物用品的物价飞升,从而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但是书价是虚高,从我们买到手的来说,书一直都在贱卖。而贱卖图书,受到损害的是一连串的人,出版方,编辑,作者等等,这个恶性循环如果持续下去,出版的大环境只会越来越恶劣,并且想要读到好书的机会越来越少。

这是今天我看到读库的那封求助信以及那个网友吐槽书价提高这两件事,感到心情很复杂的原因:一个作者吐槽书价贵了,因为她想买书的时候,只想到自己是读者和消费者,而从未想过她也是作者,她也会出书,她的书该如何定价。除非她能学畅销书作家大冰的招数,为了广大读者着想,跟编辑为定价“据理力争”。当然,大冰这种不要脸的扯淡营销还是算了,读者又不是傻子,你糊弄鬼呢。所以说,书如何定价,最好换位思考一下,一味想着要低折扣的同时,你的良心不会痛嘛

。这点读库的那封求助信就做的很好。因为那篇文章里着重强调了,虽然读库所有图书变成了八折销售,但是,他们保证:

二、所有销售的宝贝,均为全新货品,图书品相和配送质量一如既往。如有少数瑕疵品清仓,我们会特别注明,做核销处理。

三、应付作者的版税,我们会按照原定价执行,不会以这次优惠为理由来盘剥作者的权益。

能做到这个份上的出版商,已经足够赢得读者和作者的尊重了。

读库会员人数(读库搬迁求助为何能引爆朋友圈)(4)

突然想到前几天读英国二手书商肖恩·白塞尔的《书店日记》,书中正好提到英国的“净价书协定”,简称NBA,早在1899年,英国数家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社一起表态,猪油书店统一按照书封上价格售书,不打任何折扣,他们才会同意供货。他们最终达成一致,只要有书店违反这条协定,任何出版社都不会再向违反者提供书籍。这一制度一直运转良好,直到1991年,大型连锁书店开始兴起,让小型的独立书店难以为继,他们利用用“残次书除外”的条款规避NBA条款,开始降价销售图书,导致出版社和大型连锁商店苦战多时,直到1997年,公平教育局出台了法规,宣布NBA条款不合法。

NBA条款有什么好处呢?白塞尔解释说,它的存在创造了财务稳定的图书发行市场,让出版社可以出版文化价值较高,但是可能没有经济效益的图书。没有了这个条款,出版社不再想承担风险,到头来,虽然图书市场总体的数量上升了,但是种类减少了,册数多了,品种少了。他还强调说,现在左右图书市场的不是出版社,而是那些大型连锁书店,已经现在占据市场份额很大的联合企业的采购员:一切市场说了算,文化也得多卖钱。

当然,那些一直吐槽书价贵,买不起书的人不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他们只想便宜,或者更低,甚至贱卖,白送给他更好。他们从来不会考虑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以后能买到的书越来越少,能看到的好书根本没人出了。而且因为出版环境的恶化,出版界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那些出版好书的从业人员无法依靠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只能遗憾离开,那些能依靠出版业活得很好的人,只有不断炮制粗制滥造的畅销书才能生存下去,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出版业变成了一个毫无文化气息的商业圈子,上架的图书再也没有你喜欢的那一款了。这就是一直打折促销贱卖图书造成的恶果。看看这两年出版环境变化,你就知道我不是危言耸听。

突然想到了一句电影里的台词,放在这里结尾可能有些突兀:你没法给一件艺术品定价,你花钱只是表明它们对你有意义。

好书也应该是这样的艺术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