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现状(体育2023向春天奔跑)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2023,向春天奔跑——中国体育用品业盘点和展望(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近年来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现状?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年来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现状(体育2023向春天奔跑)

近年来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现状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2023,向春天奔跑——中国体育用品业盘点和展望(上)

新华社记者李丽、林德韧

在岁末年初回望体育用品业和体育产业这一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认为疫情影响不小,但展望未来,他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

近日联合会召开行业年终盘点的媒体通气会,罗杰回顾了五年来联合会实体化改革的成果和挑战,也对体育产业发展做出了研判与分析。他认为,鉴于中国经济整体的韧性和弹性,民众对提高免疫力的认识以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赛事活动的恢复,体育和产业也会加速跑向即将到来的春天。

(小标题)回顾:“国潮”引领 行业显韧性

在过去的2022年,疫情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外需市场下行让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罗杰透露,联合会走访了解到,个别企业外销下降为原来的1/3,但疫情三年来看,国内体育制造业受到的冲击整体可控。

据联合会统计,2021年末我国42家体育产业上市公司总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较上年涨幅超过30%,为行业在不确定的大环境中确立了信心。而2022年初冬奥会、年末世界杯对大众体育热情的带动,无疑也是大的利好。与此同时,基于新一代消费群体对于中国文化IP和国货品质的认可和自信,“运动国潮”显示出强劲动力,安踏首次超越耐克跃居大陆市场份额第一。今年“双十一”,在天猫平台102个首小时成交额过亿的品牌中,国货品牌占比过半,且大多数较去年都有着明显的业绩增长。各种数据表明,运动国潮的长期价值依旧稳定。

“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韧性很强,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转而开拓国内市场,挖掘潜在需求的能力大幅增强。”罗杰认为,这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扩大内需的要求是一致的。

去年异军突起的飞盘、露营、骑行、陆冲等网红“小众”运动,值得关注。这说明体育消费并没有因疫情而消失,只是发生了场景的转移。这既是新的商机,也说明国内体育消费新需求还有待深入挖掘。

此外,联合会持续观测发现,全年体育政府采购规模呈上涨趋势,多来源于体育和教育系统,农村体育设施、体育公园、健身步道采购项目有所增多,展现出政府在加大投入、拉动内需上的部署。

(小标题)展望:赛事回归 反弹加速度

上个月底,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传出的万人呐喊令人动容,也彰显体育的热爱和力量。中超最后三轮,成都蓉城在此作战,首战就有31518名球迷,第34轮更是创造了37928人的赛季上座纪录。

罗杰认为,球迷氛围重现,就是体育市场活力重现。“体育消费很特殊,首先运动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消失,其消费也会持续;同时,体育消费是一个很长的链条,从提升运动技能到提升硬件装备,从自身锻炼到参加比赛,从参赛到观赛,从竞技到表演,拉动方方面面的消费,不断往更高阶层在走。”

这其中,赛事的拉动效应无疑最为明显。国家体育总局去年中旬提出,各地赛事应办尽办。2023年,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情况下,国内各类赛事和活动将大面积回归。

就国际大赛而言,2023年将举办杭州亚运会和成都大运会,ATP上海大师赛也会如期上演。国内赛事中,除中超、CBA等联赛将正常化外,最为热闹的无疑将是拥有大量人口的路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数百场马拉松计划回归。

考虑到疫情带来的提高免疫力的共识,三年来大众被疫情打断的运动热情,有望全面爆发。

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十四五”期间要新建、改扩建1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同时加强全民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各地都承接了不少任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溢出效应强,也会拉动不少相关产业。(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