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

哈喽!

大家好啊。

今天呢,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身体里的小伙伴儿:梦!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1)

关于梦,这个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做梦。

有的梦我们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记得,有的一两天都还记得,有的呢就刚刚醒的那几分钟记得,有的呢醒了就不记得了。

今天为什么要来介绍“梦”呢,这源自于我长期在网上做科普宣传和答疑的时候遇到的一些小伙伴儿的问题。

很多小伙伴儿了解了心理学知识后,会很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评估自己现在的心理状态怎么样。

因此,我常常收到一些小伙伴儿的私信,主要就是三言两语描述一些基本情况让我帮忙看看自己有没有问题。

这个对我的挑战就比较大了,心理评估一定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事情,因此我很难通过一些只言片语的描述来做评估。

于是我就在想,能不能找到一些办法让我们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来对自我的情况做个初步的评估和筛查呢。

于是呢就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后续我还会增加更多的内容介绍更多属于我们身体的“小伙伴”,让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2)

今天我们就着重来聊聊“梦”这个小伙伴儿。

对于梦境,我们或许知道的很多,毕竟我们经常会和它打交道,但我们或许也知之甚少,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做的这个梦到底有什么意义。

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梦境是潜意识的投射,一些厉害的分析师或催眠师也会通过梦境来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

当然这是基于专业人员使用专业手段的情况下。

那么我们平时生活中怎么好好地用“梦”这个小伙伴儿给我传递的信息来检测心理状态呢?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3)

一、把“梦”当做朋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它和使用它。

在我的观念中,我非常坚定地认为,我们是应该将我们的身体和感觉当做非常好的小伙伴儿的。

我们需要去爱护它们,去关注它们,去理解它们。

我想这个世界应该没有谁会比我们的身体和感觉对我们还要忠诚的了。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4)

梦也是我们身体感知觉的一部分,只不过它源自我们的生活,但却落脚于我们的潜意识呈现中。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刻意地去在乎它的存在。

除非我们重复做了同一个梦,或者这个梦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了明显的影响,再或者它真的太过于怪异了,让人难以忘记和忽视。

今天我们就尝试着将“梦”当做我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伙伴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中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在我们的身体里有着一套防御外界细菌,维护身体健康的系统:免疫系统。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打新冠疫苗,就是因为我们要增强免疫系统的能力,让它能够拥有更强的力量去消灭和制衡新冠病毒。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我们心理上的“免疫系统”,它源自我们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

在心理学上我们将之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5)

而我们的“梦”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种体现。

关于心理防御我们简单举下例子大家或许就明白了。

比如,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会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人因为一些事情导致记忆暂时失去了,不记得当时发生什么,后面跟随剧情的变化,老久老久后才记起,然后一脸的惊恐和害怕。

这个一般韩剧中比较多。

我们将之叫做“选择性失忆”

这是我们的大脑在感知到外界的信息对我们的冲击很大,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或创伤的时候做出的自我防御,选择性的将这段记忆封存,暂时不让它出来。

而“梦”作为我们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体现,它的存在也是我们的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6)

梦的存在有着这样几种意义:

1、帮助我们缓解情绪:我们常会听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便是这个原因,比如一个人特别思念另一个人,那么在非常想念却又见不到的情况下,这种思念便会堆积,造成情绪问题。

当这种思念太过于强烈的时候,于是我们的大脑就启动了自我保护功能,我们就会在梦里见到这个人,或者会梦到与这个人相关的场景,以此来缓解我们的情绪压力,减缓思念之情。

最起码,是在梦里见到了嘛。

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这样的梦境会逐步的变少,思念也会逐渐的减少,慢慢的就沉没在时间长河里了,也就不会对我们造成情绪或心理问题了。

2、心理健康通信员:梦境的内容会根据我们的心理状态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比如,最近心情很好,睡眠很足,积极向上,那么我们可能记得的梦就是开心快乐的,或者新奇、兴奋的,甚至在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根本记不起做了什么梦。

反之,心理状态比较糟糕的时候,那就可能梦到比较具有攻击性的场景,比如吵架,打架,自己去追杀别人,或者受到生命危险,或者其他一些不太美好的事情等等。

并且会很清晰的知道自己每晚都梦多,即便不太记得具体做了那些梦。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7)

3、认知功能的变化:一般情况来讲,当我们的认知功能正常的时候,我们的梦境呈现的内容相比之下是更加具有合理性的。

但如果我们的梦境中常常出现血腥的场景、受到生命危险的场景,被人追杀和其他奇幻且惊险的场景等等。

这或许是大脑在告诉我们,认知功能受到了影响,这段时间我们很难理性且客观的看待事物,容易带入太多情绪。

一般这样的梦,会被我们称为噩梦

有些严重一点的噩梦,甚至会影响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和行为,导致连续好几天都处在负面情绪和糟糕的体验中。

这会对我们的现实认知以及生活、工作、学习、人际带来不小的影响。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8)

4、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虽然梦境主要由潜意识主导,但是在睡梦中我们的身体意识仍旧会参与梦境的制作。

比如外界环境过冷或过热导致的身体感知觉便会传递到我们的梦境中,影响梦境的内容,或者导致我们梦境增多或梦境内容发生变化。

大家应该都经历过的就是:憋尿。这时候你在梦境中或许便会梦见自己到处找厕所却怎么也找不到,或者忍不住在某个地方解决了,这时候要么你被惊醒,要么起床一看··········呵呵,尿床了。

同样的,甚至感知觉中的其他一些身体反应比如:血压升高、疼痛、焦虑的躯体化反应等等都会把我们从深度的睡眠中提出来,导致梦境增多,睡眠浅,容易被惊醒等情况。

你看,我们的梦境其实有着很多的功能,它就像是一个通信员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感知觉状态如何了。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当做一个忠诚的小伙伴儿,好好地与它相处呢。

可能有的小伙伴儿会说,我经常不做梦(不记得做了什么梦)那怎么办,我是不是出问题了?

对此我想说:“假如你家的地板非常干净,那么你会去拿扫帚来扫地么?”

所以,如果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但是睡眠又没有明显问题,一夜无梦的,那么你就不用管,说明你的“通信员”现在没啥信息告诉你的,你干嘛干嘛就好了。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9)

二、如何通过梦境解释我们的心理状态?

前面我们用较大篇幅去阐述了梦境对我们的意义。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尝试着用梦境来解释一下我们的心理状态了。

很多小伙伴儿可能会发现,有时候自己的梦境太奇怪了,根本和现实沾不上边,甚至匪夷所思、超出认知。

那这样的梦我们是不是就不能来分析和解释了呢?

在解释之前,我们先做一个说明,我无法帮助大家解释所有的梦境,我想即便是现如今的科学也很难完全解释所有的梦境。

因此我们只能说针对生活中的一些日常情况,来做一些解释,以便大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的身体和大脑机制。

由此,对自我的心理健康多一层认识,少一层懵逼,避免忽视一些健康问题。

好了,为了大家更好地体验如何解释梦境,我给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10)

之前我的一个朋友找到我,说自己这两天一直在做一个奇怪的梦,大概内容就是,他去超市买面包,但是不管他在超市里怎么找就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最后超市都快关门了也没找到,他很着急也很烦躁。

最后虽然手上拿着两个面包,但是仍旧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而这两个他也很难取舍,不知道该拿哪个去结账……

这个梦他连续做了两天,觉得很奇怪,因此在闲聊中谈起,问我能不能解释一下。

面对这个梦境,我一开始也很懵逼,但想到对方这段时间正在找工作,我大概明白了一些,于是我们有了以下对话:

“最近工作找地怎么样?”

“还行吧,我还是想找我和我之前的工作相似的,不过找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现在有两个工作邀请,但都不太理想,我正纠结选哪个呢,对方又一直催,这两天就要回复人家了,就很烦!”

“看来你挺难选择的啊,就像手里拿着两个东西,又不是自己特别想要的,但又舍不得放下,又只能选一个,确实挺纠结。”

“········你的意思是?”

随后,朋友告诉我,这种感觉和梦里的感觉很相似,好像就是现在自己正在烦恼的那种感觉。

你看这个梦境似乎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呢。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11)

与此相似的情况还有一个:

之前和另外一个朋友在聊天中,说到自己最近做的一个奇怪的梦,梦里自己走在大街上,前面有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孩儿,自己在梦里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忍不住要上前去看看对方长什么样,但一靠近又不敢去看对方的脸,莫名的会感觉到烦躁和生气,因为心里总害怕对方会不理自己,但又真的很像看看对方长什么样儿,对此觉得很莫名其妙,自己为什么那么想看这个人的脸呢,等到好不容易自己鼓足勇气站到这个人对面,梦就醒了。

对这个梦里的一些细节,比如穿着打扮和走路姿势以及头发颜色、高矮胖瘦等等她都记得清,但是现实中自己就是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人。

最后我在询问了一些在梦里的感受后,我得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这种感觉现实中有过相似的经历,那就是面对自己曾经的闺蜜。

并且这个闺蜜之前就是一头长发。

因为之前两人有过误会和矛盾,后面就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

但最近这个小伙伴儿非常想联系对方,重塑以往的关系,但是又担心对方还在生自己的气,到时候碰一鼻子灰,于是这几天都非常的纠结和痛苦……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两个小故事后,有什么感受?

虽然这两个梦都很平常,也没有什么特别惊艳和奇异的地方,但仍旧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子来看。

我在门诊中也经常和我的来访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分析他们的梦境,这会让我们都更加地了解对方的心理世界和内在心理需求。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12)

你看,这两个梦境的内容都有些奇怪啊,当事人都感觉有些莫名其妙的。

但最后却在当事人的确认下,找到了原因。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在梦里的感受

其实我们的梦境内容不一定都是和现实沾边或匹配的,也许会非常的奇幻,甚至血腥,但有一个东西是在梦里几乎是恒定不变的,那就是我们在梦里的感受。

在潜意识的主导下,我们的梦境往往会由我们的情绪感受触发形成,因此在面对我们的梦境的时候,我们不妨细细地回忆一下梦里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13)

这样的感受在我的现实中有没有经历过一样的,或者相似的?

这样我们在解释梦境的时候便有了更加具体的现实因素,同时也大概就明白了,我们的这个“小伙伴儿”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

到底是因为某个人(朋友、恋人、父母···?),还是因为某件事(比如,考试、工作、情感···?),还是因为某个想法等等········

当我们尝试着提取出梦境里的感受来的时候,那么这些看似毫无现实根据的梦境便会更加的清晰和具体化了,我们也就更加明确的知道最近自己的状态怎样了。

所以,要解释梦境,我们在梦境中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梦境我们都能对应和解释,有些感觉就是莫名其妙的,甚至你自己可能因为太忙了,因为过去太长时间了,因为觉得不重要不被显示在意识层面了导致我们无法对应梦境中的感觉。

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比如一些对我们并不太重要的事情或感受,或者一些不敢想的感受,或者一些病症患者因为长期梦境很糟糕,难以对应复杂的负面感受等等········

所以我们自己在做自我分析的时候,或许不会太顺利,但也不必太担心和焦虑,可以求助专业人员,毕竟相比之下,我们的确没有太多的专业技能支撑我们可以去分析和定位那些不太确定的感受。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14)

三、合理看待梦境,提前预知病症。

在很多心理疾病形成之前,一般都会有着长期的睡眠问题。

在我接触的小伙伴儿中,去医院诊断病症(抑郁症,焦虑症,情绪障碍,其他病症等)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了睡眠问题了,并且其中很多人早就开始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了。

因此,我们在察觉到自己的梦境太过于奇幻和异常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了,也许是自己最近的心理状态有些变化。

当然,如果只是偶尔的,我觉得就可以不用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至于是否真的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这个我们就需要评估一下持续时间了。

如果你已经长时间都是每天晚上都会做梦,并且梦境内容都比较血腥,负面,甚至充满危险,如此持续两周以上,建议重视一下,如果往后还没缓解,请求助专业人员,做一下心理检测。

同样的,如果长期在梦中感受到负面的体验,或经常做噩梦,那么我们就一定要重视“梦”这个小伙伴儿发出的信号了,因为它正在努力的警示我们,最近状态有些糟糕,需要我们特别的重视一下了。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15)

除此之外,当我们感觉到一晚上会做好几个梦的时候,或者明显感觉自己最近梦比较多的时候,那可是我们的大脑在通过“梦”向你传达,最近心理状态比较压抑,有着明显的情绪压力了。

因此,我们是可以通过对梦境的检测来觉察我们的心理状态的。

比如,去年有几天的时间里,我太忙了严重的睡眠不足,并且烦心事儿有些多,所以我在上午的门诊结束后,去车里午休的时候,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都会做三四个梦,并且我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梦里那种紧张和焦虑感,以至于醒了后发现自己出了一身汗。

连续两天这样的体验,让我意识到自己最近的状态有些不对,焦虑程度过了警戒线了,需要及时地处理一下负面情绪了。

如何正确科学对待梦境(关于梦境可以预测心理健康这件事)(16)

于是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便开始自己调节,分析最近情绪状态糟糕的原因,做好调节计划和心理建设。

时间不长,一两天的时间就好了,直到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基本上早上起床都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午休也没有梦的干扰了。

而我的那个小伙伴儿也可以好好的去休息休息了,不用着急忙慌跑来跑去的向我通风报信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有些冗长,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些帮助,具备一些自我检测能力。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及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产生严重问题。

下一期,我将会分享关于“双相障碍”的相关内容,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