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链发展概述(上海汽车产业链重要性分析)

//上海复工企业产业分布情况 //

上海于4月16日推动的第一批复工复产的666家企业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产业占比最多,为36%;生物制药及医疗保健产业占比约为27%;半导体产品与半导体设备产业占比约13%,排名第三。此外,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电力电气、食品等行业也有相当数量企业进入白名单。

汽车产业链发展概述(上海汽车产业链重要性分析)(1)

与第一批类似,上海第二批1188家复工复产企业“白名单”(4月28日)中包括大量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企业。从上海复工重点企业“白名单”的产业占比来看,汽车产业对上海经济影响举足轻重,同时,上海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可见一斑。

4810家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704家属于汽车产业,涉及273个汽车关联产品,总市值高达12.3万亿,占国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6.35%。

2.1汽车产业链中办公地为上海的上市公司总体情况

汽车产业链中办公地为上海的上市公司数量为51家,占总数量的7.24%,其总营收为15817.9亿元,占比接近20%,均位列全国第一。

汽车产业链发展概述(上海汽车产业链重要性分析)(2)

在汽车产业链多个环节,上海具有产业聚集效应,几乎囊括了这些环节的绝大部分产能,上海的停摆切断了产业链上下游供应。上海的正常运作对保障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2.2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上市公司产品营收统计

按汽车产业链各细分产业关联上市公司产品营收排序,产品营收排名前三名是汽车制造、机动车辆保险服务和汽车销售,分别为11703亿元、5576亿和2565亿元。办公地为上海的上市公司产品营收最高的前三个产品为汽车制造、汽车销售和汽车内外饰件,分别为5309亿元、1411亿元和1093亿元,占上市公司该产品营收的45%、55%和93%。

汽车产业链发展概述(上海汽车产业链重要性分析)(3)

而在汽车零部件制造环节,办公地为上海的上市公司几乎占据多个细分产业上市公司的全部营收。生产或提供汽车遮阳板、引擎冷却系统、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其他汽车底盘配件、汽车座椅骨架、汽车传感器、汽车涂装设备、汽车售后服务、轻型和体育运动用车辆的上市公司全部来自上海;在车辆租赁、车用空调、汽车内外饰件生产服务环节,来自上海的上市公司产品营收占比接近100%;而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销售和悬架弹性元件生产服务环节,来自上海的上市公司产品营收占比也超过50%。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虽然部分企业闭环生产,但封控切断了整个产业链的物流系统,原材料和产成品无法有效运输,上海汽车零部件出货延迟,生产放缓,势必影响整个汽车产业链。

2.3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从业人员分布情况

根据汽车产业链关联上市公司披露的员工数量,我们可以发现汽车制造、机动车辆保险服务和车辆部件和系统三个环节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最高。从业人员数量排名前15名的细分产业中,办公地为上海的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占比最高的前三个细分产业为汽车内外饰件、汽车销售和汽车制造,分别占79%、41%和26%。办公地为上海的上市公司员工数量总占比(不含基础材料和产品)为15.91%。

汽车产业链发展概述(上海汽车产业链重要性分析)(4)

从业人员上海占比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出,不仅在汽车产业链下游的服务环节,上海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环节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封控“牵动”汽车产业链 //

与上市公司数据反映出的情况相似,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汽车整车产量超250万辆,占全国汽车整车总产量的11.04%,与各大省份相比位列第二位,与产量占比第一的广东省仅相差不到2个百分点。而在零部件方面,全球前十大汽车零部件集团中有九家将中国总部驻扎在上海。上海及其周边存在大量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汽车产业链发展概述(上海汽车产业链重要性分析)(5)

汽车工业发展多年,产业成熟,分工精细,是典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产业。上海汽车产业停工对整个行业都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本地整车制造企业特斯拉和上汽集团4月4日到10日销量周度环比下降超过90%。不少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客户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和上汽集团 (包括大众、通用、自主),受客户停工影响了排产。不仅如此,自主零部件企业有19家在上海地区,主要供应上汽、比亚迪、蔚来、小鹏、特斯拉、福特、奔驰、本田、丰田等。而包括博世、矢崎、日本电装、加特克、采埃孚、麦格纳、弗吉亚、法雷奥在内的外资零部件企业都在上海设有生产基地,配套客户包括大众、通用、福特、上汽、一汽、丰田、奔驰、宝马等。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大量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工厂运营停滞,跨省物流停滞,整条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供应和销售的影响。

汽车产业链发展概述(上海汽车产业链重要性分析)(6)

但随着疫情转好,复工复产正逐步推进。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得到上海政府的大力扶持,作为重点企业出现在上海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复工复产白名单中。目前上海在抓好面上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全市180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70%,其中首批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90%。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持续恢复、提高产能,龙头企业继续保持稳定生产。汽车产业链势必将再次焕发活力。

本文源自Wind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