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是(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

武则天这个人物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经历又特别的曲折复杂,所以,1000多年来,武则天的传奇人生和是非功过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对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史学家们总是褒贬不一,再加上野史、艳史和各类文艺作品的无穷演绎,所以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武则天”。

本文将从宋庆龄女士和郭沫若先生对武则天的评价说起,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位传奇女皇的功过是非。

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是(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1)

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

过去的一些史书,当然是站在封建史学的立场上,对武则天是贬的,说的最多的是女人当皇帝是“牝鸡司晨”,也就是老百姓讲的“母鸡打鸣”。把武则天说成褒姒,又集中说武则天两条大罪:杀人如麻和淫乱无度。

这些观点的代表是五代成书的《旧唐书·则天本纪》、北宋欧阳修的《新唐书·则天皇后传》。他们的观点说到底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几千年的男尊女卑思想,认为女人当皇帝是大逆不道,洪水猛兽。

但是封建史学家对武则天也有一些公正的好的评价,像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武则天虽然用官收买人心,凡支持她的都给予升官,但她要发现这人要是不好的话,仍然辞退甚至诛杀。政由己出,权力由她自己掌握,多谋善断。所以当时的一些豪杰之士都为她所用。这些评论,说明司马光对武则天多少有些肯定。

一直到建国初期,一些史学家对武则天也是贬的,认为武则天当政,对历史没有起好作用。但建国以后,更多的史学家是肯定武则天的,他们认为对武则天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进行具体分析。

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是(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2)

也就是说,看武则天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究竟应该肯定还是否定,不是看她个人的品质,主要是看她对社会、对当时的历史有没有贡献,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有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从这样的角度衡量武则天,史学家们认为武则天对当时的历史,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是封建社会有作为的女政治家——这是相当多的史学家对武则天的评价。

著名的政界人物也肯定武则天,像宋庆龄女士在四川广元皇则寺题词:武则天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

郭沫若先生曾写过一个历史剧《武则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还上演过,剧中也是肯定武则天的。他还在广元皇则寺写过一副对联,称赞武则天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上联的意思是武则天在位时,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下联称女皇之美名流传蜀地,是蜀地的骄傲,她的出生地利州,更被其荣光所覆盖。联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武则天的非凡才能和政绩予以了肯定。

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是(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3)

五个方面、一把尺子

武则天从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综合史料,笔者认为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把尺子

先说说“五个方面”:

  • 1.政治方面:在武则天时代首开武举制度。以前只有文官考科举,武则天之后武举制度历朝历代都沿袭了下来。
  • 2.军事方面:武则天对唐代的军制实行了改革,尤其是建立了“团结兵”制,就是就地组织民众,很像现代的民兵制。兵制的改革,使经常受到几个强大少数民族骚扰的唐代边疆得以巩固稳定。
  • 3.生产方面:劝农桑,薄徭役。唐代规定男子服公差徭役要到60岁,武则天视民情减为50岁,极大地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
  • 4.文化方面:武则天自己的诗作、书法水平都很不错,至今还有流传。她很重视文化事业,组织了一帮书生聚集北门,称作“北门学士”,修成了《臣轨》《百僚》《新诫》《三教珠英》等著述。
  • 5.提高妇女地位方面:武则天对打破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比如以前规定为父亲服丧3年,而为母亲服丧1年。武则天明令为母亲服丧也是3年,男女平等。

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是(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4)

再说说“一把尺子”:

这把尺子,是指衡量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重要的一个尺度,就是指人口的增加发展。

唐高宗初年,唐朝人口380万户。当时算人口数户,一户按5人算。此间,武则天开始辅佐高宗治理天下。到武则天82岁退位时,唐朝的人口发展到615万户。也就是说,在武则天辅政和执政期间,人口增加了近一倍,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功劳。

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是(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5)

杀人和淫乱

刚才说了武则天的“功”,下面说说她的“过”。

1.杀人如麻:

其实在封建时代,无论古今中外,一个人要当皇帝或国王,不杀反对他的人,就不可能登上权力的顶峰,而反对者无论是大臣还是自己的亲属都不能放过。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把他哥哥、弟弟都杀了,把他父亲逼退了位,自己才当上了皇帝。

隋炀帝杨广,也是把父亲杀了,哥哥也杀了,最后自己当上的皇帝。也就是说,这样的行为在最高统治阶级之间很普遍,并非只有武则天的登顶之路充满腥风血雨。

再者,武则天杀人都是为自己当皇后当皇帝扫清道路和巩固帝位。她不杀长孙无忌、禇遂良,她就当不上皇后;她不杀王皇后、萧淑妃,她自己就性命难保;她不杀叛乱之臣,她就会被推翻。

推而广之,凡是反对武则天的人,她都要罗织罪名,利用酷吏将他们贬职或杀掉。当然不排除有酷吏趁此机会公报私仇,而且武则天也有滥杀无辜的时候,但她大多数杀的都是政敌。

值得强调的是,武则天并没有杀反对她的广大老百姓。由此也可看出,武则天杀人,都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为争权夺利而杀,和秦始皇、朱元璋等杀人如麻的男性帝王相比,武则天的罪恶明显轻了很多。

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是(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6)

2.淫乱无度: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武则天的男宠也就是4个人:薛怀义、她的御医沈南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其实,武则天把洛阳城里卖药的冯小宝(薛怀义的原名)弄到身边时,她已经63岁了。

薛怀义的岁数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估计是30来岁,薛后来不愿侍候武则天,被杀。

接下来是御医沈南璆,侍候武则天的时间很短,史书记载很少,也不知所踪。

然后是张易之、张昌宗,这弟兄俩都20多一点,是很年轻很漂亮的小鲜肉。他俩到武则天身边,武已经75岁了,到武82岁,宰相张霖之发动政变,把张氏兄弟杀了,逼武则天下了台。张氏兄弟在武则天身边也就是6年时间。

正史上也就记录了这4个人。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男性皇帝可以有成千上万个妃子,武则天当了皇帝,有几个男妃子有什么不可以?况且在这几个“面首”事君时,武则天已经是60岁以后的老太太了,男女之间的事能有多少呢?

或许是因为武则天年纪大了,这一辈子又很孤独,召个男宠寻求点精神安慰,尤其是张氏两兄弟长相俊美,又能吹箫,又会跳舞,很能博得老太太的欢心,所以武则天对他俩格外恩宠也就不足为奇了。

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是(宋庆龄题词郭沫若撰联)(7)

写在最后:

公元705年12月16日,一代女皇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享年82岁。在武则天去世之后,世人对她立的无字碑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想,这正说明武则天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非凡女性,既然敢于立无字碑,就已把个人的是非功过看得风轻云淡,任由后人评说。

而近、现代的中外史学家,对于武则天的褒贬更加理性,1994年,国际天文组织就把金星上的一座环形山以武则天的名字命名。千年之后,仍有回响,传奇女皇武则天若泉下有知,定会十分欣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鉴古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