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为什么能让人发胖(剩米饭真不会让人长胖吗)

米饭为什么能让人发胖(剩米饭真不会让人长胖吗)(1)

米饭为什么能让人发胖(剩米饭真不会让人长胖吗)(2)

米饭为什么能让人发胖(剩米饭真不会让人长胖吗)(3)

(图片来源:堆糖网)

很多人都知道,淀粉是食物当中的热量来源,理论上说,1克淀粉可以在身体中产生约4千卡的热量。在身体需要之外,再吃进去过多的淀粉,很可能会增肥。

我们中国人自古习惯于以淀粉类食物当主食,近年来,人们还习惯于经常吃富含淀粉的零食。除了大米饭白馒头和各种面条,大饼花卷发糕,包子饺子馅饼,面包饼干、各种点心、膨化食品,哪个不含有很多淀粉呢?它们热量都不低呢。

不过,有人也听说,有些淀粉吃了不会让人长胖!吃剩饭就不像吃新米饭那么容易胖!是真的么?听起来像谣言!

这个说法尽管不是非常准确,但的确不能算谣言。这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真的不一定百分之百能被人体消化,有些消化快,有些消化慢,有些基本上不消化。

按照英国科学家所建立的,模拟人体小肠中碳水化合物消化的“淀粉类型”分析实验方法,食物中的淀粉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多项研究发现,对于淀粉类食物来说,用这个方法来分析淀粉类型,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食物吃下去之后的血糖反应。

所谓“快消化淀粉”,代表了食物中那些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餐后升高血糖特别快的一部分淀粉。比如说,在柔软的白馒头、主食面包当中,快消化淀粉占的比例就非常大。据我们的实验测定,在新鲜烹调的热乎白米饭当中,快消化淀粉的比例能占到64%。这就意味着吃了热米饭之后,餐后血糖会迅猛上升,而过高的血糖是有利于身体合成脂肪,不利于身体脂肪动员分解的。——这对减肥者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事情。

还有一部分淀粉叫做“慢消化淀粉”,它们代表了食物中那些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是速度比较慢的一部分淀粉,或者说,属于“缓释”型的淀粉。它们升高餐后血糖的作用就比较小了,但却能够让血糖较长时间维持稳定,下一餐来临之前不容易饥饿。因为血糖波动没有那么大,所以它们也不那么促进脂肪合成。在白米饭当中,这一部分淀粉大概占33%

第三个类型的淀粉,叫做“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也就是抗消化的淀粉。在为预测餐后血糖变化而设计的标准实验程序当中,120分钟过去还不能被混合胰酶消化的那部分淀粉,就被定义为抗性淀粉。抗性淀粉的表现有点像膳食纤维,它们在小肠中不能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而是以淀粉或淀粉碎片的状态进入到大肠当中。毫无疑问,它们不会惹来肥肉上身的问题。而在白米饭中,抗性淀粉只占淀粉中的3%左右。

在为找到“不胖人的淀粉”欢呼之前,很多人可能会狐疑地问:这些淀粉为什么不能被人消化呢?难道它们发生变异了?从淀粉变成膳食纤维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得说说,到底抗性淀粉是怎么来的。抗性淀粉一共有五个来源:

RS1:它们是被细胞壁和其他膳食纤维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淀粉,人体消化酶很难接触到它,结果就成了抗性淀粉。比如说,各种全谷杂粮中就富含RS1。一般来说,粮食类的食材外面的“麸皮”、“米糠”去得越干净,加工得越精白,磨得越细碎,RS1就越少。RS1在植物食品中天然存在,而且和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保健成分共存。

RS2:它们是没有充分烹调熟化的淀粉,人体消化酶对它的作用很慢,比如烹调得略硬一点的杂粮饭,炒得半生不熟的土豆丝等,里面就有不少抗性淀粉。煮的时间越长,口感烹调得越柔软,RS2就越少。

RS3:它们是曾经烹熟,但后来又发生“回生”变化的淀粉,和没烹调熟的淀粉差不多。比如变干变硬的剩饭就含有不少RS3类型的抗性淀粉。

RS4:被一些化学物质处理而难以消化的淀粉类物质,比如酸奶里的改性淀粉增稠剂。这个在日常家庭自制食品中可以基本上不考虑。

RS5:和油脂、乳化剂之类结合,形成复合物而难以充分糊化,从而消化速度很慢的淀粉,比如油条和炸薯片里就有这种抗性淀粉。但是,虽然加油烹调能降低淀粉食物当餐的血糖上升速度,但长期食用添加大量油脂的食物可能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目前并没有研究能证明在淀粉中添加大量油脂对身体有益。

总之,抗性淀粉本来是淀粉,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在小肠里被吸收,结果进入了大肠。它们在大肠当中,几乎百分之百地能够被大肠细菌发酵分解,既促进有益菌群增殖,又产生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改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有利预防肠癌。丁酸不仅对大肠细胞起到营养作用,还能起到帮助控制血脂的作用。不过,因为这些短链脂肪酸也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多少是含有一点热量的,所以抗性淀粉的热量值也不是零。具体是多少呢,就不那么好定量了,因为每个人的消化能力不同,肠道菌群不一样,大肠发酵的结果也不一样。

听到这里,肯定很多人已经着急地问:我怎么才能增加抗性淀粉的量呢?

——膳食纤维含量高一些,多酚类物质、生物碱、皂甙、植酸等妨碍消化酶活性的成分多一些,食物的消化速度就慢,未被人体充分消化的淀粉数量也会多一些。比如说,同样是土豆,快餐店里做成炸薯条的土豆品种含纤维少,抗营养成分少,消化速度就比其他品种的土豆快,抗性淀粉较少。

——烹调不够充分、质地不够软烂、需要咀嚼,或口感清脆的含淀粉食物,抗性淀粉含量会高一些。比如说,生土豆丝中的淀粉绝大部分都是抗性淀粉,很难消化;而炖到面软状态的土豆则以可消化的淀粉为主,抗性淀粉所剩不多;如果先蒸熟,再打成浆,抗性淀粉就更少了。凉拌脆土豆丝的抗性淀粉最多,炒土豆丝也较多,炖土豆就少。

——食物烹调后略凉一段时间,质地变硬一点,抗性淀粉就增加。比如说,虽然刚煮出来的米饭抗性淀粉非常少,消化率特别高,而在冰箱里放24小时之后,米饭变得略嫌干硬,快消化淀粉的比例从64%下降到52%,抗性淀粉含量从3%上升到将近15%。即便把剩饭再热到热乎乎的状态,只要不充分加水煮沸,仍然会有一部分RS3被保留下来,抗性淀粉含量仍有13%

所以,吃剩饭不那么容易发胖的传言,并不是完全的谣言,毕竟可消化的淀粉数量降低了10%。不过,剩米饭回热之后,虽然抗性淀粉的确多了些,但还有58%的快消化淀粉,和新米饭的64%相差不大,所以也不能放心多吃。那么,如果吃冷米饭呢?虽然热量更低,但却会让人胃肠不适,得不偿失。

对瘦弱者、消化不良者和体弱者来说,对食物的选择尺度就正好相反了。他们本来消化能力就非常弱,如果还吃很多抗性淀粉,结果只能是雪上加霜。刚有一个女生向我诉说,她听说吃冰箱过夜的冷米饭能让人变瘦,结果餐餐以凉饭为主食,不仅胃堵腹胀,肠道多气,而且脸色也变黄了。这是因为过多的不消化淀粉进入大肠之后,引起微生物过度活跃而产气。身体得不到食物的营养供应,也会疲乏无力。

——我们天天不嫌麻烦地吃三餐饭,不是为了让大部分食物穿肠而过的,对不对?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以及超重肥胖的人,适当多吃杂粮、缩短烹调时间,增加抗性淀粉,对身体有好处,甚至起到类似吃alpha糖苷酶抑制剂的效果,但对消化很弱的人来说,不妨把杂粮食物烹调得细软一些,趁热食用,在得到维生素矿物质的同时,又能减少抗性淀粉的数量,让自己的胃肠工作得以减轻,避免消化不良所带来胀气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