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0句名言(拣尽寒枝不肯栖)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曾写过一首词,词的题目是《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其中“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这首词的“词眼”,堪称名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美,可谓神句,古今没人可超越。

苏东坡10句名言(拣尽寒枝不肯栖)(1)

但是,苏东坡的这一名句,却是一个错句,而且错的有理。后人明知其错,不但不言其错,而且还要称其为神句。这不能不说是词坛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们先重温一下这首名传千古的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尽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东坡的这首词,写于公元1083年,也就是神宗元丰六年。当时,苏东坡被贬黄州,此词便是作于黄州家中。

苏东坡10句名言(拣尽寒枝不肯栖)(2)

苏东坡的这首词以孤鸿自喻,抒发自已以一种高傲的性情,羞于与一群平庸之辈的官员为伍的高尚情操。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错句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句,苏东坡明里是写孤鸿挑遍许多寒枝都不肯棲栖,宁愿在凄凉的沙洲落脚休息。暗里却说自己不愿与庸官为伍,甘愿在荒凉的黄州作一个小官。

苏东坡10句名言(拣尽寒枝不肯栖)(3)

这个句子错在哪?错在对鸿雁习性的不准确的描述上。大家都知道,鸿雁虽属鸟类,但它并不棲栖在树上,而是靠近水边的陆地上。鸿雁之所以不棲栖树上,是因为它的脚不同于一般鸟儿的爪,可以抓牢树枝,鸿雁的脚是蹼状,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鸭鹅的脚的形状,而蹼状脚的禽类是不会棲栖在树上的。

苏东坡10句名言(拣尽寒枝不肯栖)(4)

“拣尽寒枝不肯栖”这词句,错在把鸿雁混同于一般鸟类,忽略了鸟类棲栖的差异性。明明是不能棲栖树上的鸿雁,它岂能拣尽寒枝不肯落,而甘愿在冷寂的沙洲休憩?而恰恰是沙洲才是它正常的棲栖之所。

或许有人说了,诗词又不是科研,词句只要符合情理也就行了。其实不然,诗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这个高于生活不等于有悖生活。生活中的一般规律是必须要遵从的。因此,苏东坡的“拣尽寒枝不肯棲”句,是一句有悖禽类生活常理的病句,这一点是肯定的。

此句错的合理性在哪里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明明是个错句,但又错得合理,这一说法,似乎是个矛盾的说法,即然说它是病句,怎么又能说它又错得合理呢?

它的合理就在于,不肯在枝上棲栖,客观上讲,鸿雁的习性的确如此,尽管不棲栖于树是因为鸿雁双脚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但事实上的确就是这样的。苏东坡这句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词句虽错,但理却不错,不管什么原因,这只孤鸿毕竟不肯棲于寒枝之上,而甘愿栖于冷寂的沙洲,这也是生活中的事实。鸿雁无意,作者有心,有悖常理,却符合情理。

苏东坡10句名言(拣尽寒枝不肯栖)(5)

如果苏东坡硬要这只孤鸿棲于树上,那这常识性的错误便是铁定的了。一句“寂寞沙洲冷”,便使这错句变得合理了。这也是苏东坡表现手法的高明之处。

是将错就错还是有意为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苏东坡的这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却是一首绝佳的词,错句活用,让人明知词句有错,却又觉得错的合理。不服高人是不行的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