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养生知识春困与养生)

春天人们是否真的会出现“春困”?其中又有什么科学道理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养生知识春困与养生)

四季养生和十二时辰养生

春天人们是否真的会出现“春困”?其中又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祖国医学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中,必然受着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就四时气候来说,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很大,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生物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规律的适应性变化。受四时气候的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也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精神养生。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饮食养生。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疏肝之气用辛”,因此春季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忌油腻、生冷食物。中医认为,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可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对于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异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等。

起居养生。春季由于循环系统功能加强,各组织器官负荷加重,于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一种镇静、催眠作用,使身体困乏,这种现象俗称“春困”。 要适应这种生理变化,就应当早起,多参加室外活动,以汲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在衣着上,由于早春气温乍暖乍寒,人体御寒能力有所减弱,因此,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立刻脱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防病保健。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如流感、流脑、腮腺炎等疾病。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一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在运动上,动作宜舒展,可选择散步、慢跑、春游、放风筝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