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除夕夜还在奔波的外卖小哥致敬(在网上看到求助信息后)

向除夕夜还在奔波的外卖小哥致敬(在网上看到求助信息后)(1)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出生在宝山农村,家住月浦镇茂盛村的95后骑手蒋海龙是美团的一名外卖小哥。近日,当看到有人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后,他第一时间将自己剩余的药品和抗原送去。当受助者出于感激要送钱送礼,都被他婉拒了。“你付费我就不送了,这是免费互助的”“你送的腊肠放你家门口了,我不能收东西”……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去年上半年的“上海保卫战”期间,他还加入了“骑士团”,在深夜的街头免费送旅客回家。

向除夕夜还在奔波的外卖小哥致敬(在网上看到求助信息后)(2)

★ 谢绝钱和礼,他在特殊时期爱心互助

“全程免费,不用担心收费。免费给你送到手里,困难时期互帮互助”“我付你钱”“不用钱,不用钱,真的不用钱”“这样你太辛苦了”“给钱性质就变了,千万不要给钱,我宁愿不送”……

前不久,当在微信上看到求助信息后,美团小哥蒋海龙“接单”了,但这样的接单并不是出于工作任务,而是爱心互助。

这是一位网名叫“天蝎”的求助者,蒋海龙告诉记者,起初对方想要付自己药费和跑腿费,被自己谢绝了,当时他看到“天蝎”的时候,对方将一包腊肠藏在身后,因为他自己家里也有腌制腊肠,所以一眼就发现了对方的“小动作”。“她当时把腊肠偷偷藏在背后向我走来,我把准备好的药品、抗原给她之后,她直接把腊肠丢给了我,还给她之后她又丢给我,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这个场面就像过年给红包你不收别人又给你。”

在僵持了几分钟之后,“天蝎”火速跑回了出租房,蒋海龙就把腊肠放在门卫的门口,还发消息提醒受助者去拿,“你记得拿一下,都不容易真的不需要,心意领了”。

“你的善良也会换来别人的关心。另外还有两个男生分别是请我吃烤肠和自己泡的热咖啡,都是比较热乎的食品,但我也都婉拒了。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学习优良传统,所以不能收别人一针一线,要不然性质就变了。”这是蒋海龙最朴实的想法。

前不久,随着感染人数增多,当得知微信不少人发布求药信息时,蒋海龙就将站点发给自己的多余的药和抗原匀出来,先后免费送给了五位求助者。他告诉记者,其他人求助,还需要再叫一个跑腿小哥送过去,他自己“接单”一举两得,免费给对方送过去,也不收取任何跑腿费。由于他所在的地方是在农村,较为偏僻,对别人来说就很难找到的路线,对他来说却因为业务娴熟能轻松抵达。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奉献,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蒋海龙告诉记者。

向除夕夜还在奔波的外卖小哥致敬(在网上看到求助信息后)(3)

加入“骑士团”,成为城市摆渡人

这并不是蒋海龙第一次在疫情期间助人。

去年5月份的上海,铁路逐步增加上海虹桥站、上海站等的到发列车数量,一些封控已久的人准备离沪,由于市内交通还未完全恢复,如何去机场或火车站成为一个难题。在外保供的骑手们自发组织建立了“助力回乡路公益群”,免费送旅客去火车站和机场。蒋海龙也加入了这个群,整整10天都在忙活。

封控期间,小哥们一般都是上午10点30开工,晚上八点半左右开始陆续收工,想多跑一些单的会跑到12点下班。当选择了公益送人后,蒋海龙就主动放弃了日常的收入。那段时间,他会每天跑一单维持一下电子通行证,剩余的时间就是专注免费送普通市民去火车站。

“骑士团”的爱心骑手遍布上海的各个区域。白天,他会在群里查看自己附近的求助信息,如果没有的话,他会在每天晚上10点到11点左右沿着去虹桥火车站的必经之路沿途发现需要帮助的人,经常会忙到次日凌晨1点至3点。“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是因为这个时间段出发去火车站的旅客比较多,有人背着行李骑车或者走路去坐火车。我看到有人比较困难就会主动上前沟通。有时路上来来回回需要20多公里。很多人受到我们的免费帮助后,都想送点礼物表示谢意,但我也回绝了,‘毕竟收了钱,性质就变了’。”

蒋海龙告诉记者,彼时他在媒体上看到有人借此机会敛财,漫天要价,他自己和一位载客的黑车摩的师傅闲聊,对方透露说自己5公里要收1500元,这让他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从小我爸妈就教导我,碰到困难要帮助别人。在美团的骑手表彰会上我也被各种事迹感染。在这个困难时期,应该帮帮别人,帮困难的人减轻负担。”

“那段时间我们帮的对象大部分是刚到上海来打工的年轻人、农民工。希望用这种互助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离开上海前的最后一丝温暖。”蒋海龙透露说,他们群里有58位骑手,大家累计护送了几百位受助者。期间,有一名骑手被发现私下收了费用,因为违背了公益互助的精神,被群主果断踢出了群。

去年7月,蒋海龙还获得了公司颁发的“城市守护者勋章”和“疫情城市守护者抗疫优秀团队”称号。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蒋海龙和其他小哥一起,肩负起了城市基础物资末端配送的重担。刮台风的一个雨天,他一个人一天完成了113单。

向除夕夜还在奔波的外卖小哥致敬(在网上看到求助信息后)(4)

他是“活地图”,从骑手变身骑士长

2016年,蒋海龙毕业后被学校安排在位于友谊路上的上海幸福摩托车有限公司(动力机厂),工作主要是流水线加工零件。工作前在上海宝山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与应用专业学习,因为刚毕业加工零件的第一份工作并不顺利,他重新择业。

2017年5月29日,他用手机APP注册了美团众包快递员。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成为一名小哥。

26个月从骑手变身骑士长,蒋海龙的故事足够励志。他常说,心存阳光,必有诗和远方;天天向上,定能梦想成真。

事实上,骑手的甜酸苦辣,蒋海龙都经历过。“轻声细语”这是蒋海龙给自己服务标准的画像。“商家取餐要礼貌,送餐更要礼貌,轻声细语,就对了”。“你好,美团外卖。祝您用餐愉快。”这一句话从2017年开始便成为了口头禅,每天100遍,1年2万多遍,“复读机”五年多“复读”了10万遍。

平日里,蒋海龙的口袋里装了好几个导航APP,上面密密麻麻地画着很多线路。他说,自己平时总会多向叔叔阿姨打听,并用心记在本子上、手机里,牢牢记在脑海中。现在,他对月浦、沈巷所有社区和村的路线非常熟悉,成了小哥里的“活地图”。

他曾因电梯故障,一口气爬了18层楼;他曾因打不通顾客电话,在顾客家楼下苦等半个多小时,因为顾客点完外卖之后睡着了,打电话敲门一直没有人回应;他曾面对积压订单和顾客催单,在瓢泼大雨中大吼;他也曾几经周折,终于送达了一份已凉透的馄饨,顾客果然“无情”地给出差评……

有风雨,也有暖流。有一个下雨天,当看到送餐后手机尾号0038顾客的一条短信,“雨天路滑,注意安全”时,蒋海龙心里暖暖的,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的更出色。美团小哥24小时都可以接单。他最早一次清晨6:30配送,最晚一次凌晨4:30配送,他认为,年轻人吃点苦没啥。2019年10月18日,他又从一名普通骑手升级为了骑士长,目前带领着30多人的小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