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读书散文(双脚去不了的远方)

冬日夜晚,辽阔的草原一片黑暗,星星很近,看上去很大。在宽广的天幕下,一家五口围绕在篝火旁抵御寒冷。他们正吃着美味的烤猪肉片,香甜的玉米饼,附近的两头小马驹在用力地咀嚼着青草。突然,他们听到了远处飘来悠长的哀嚎声。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读书散文(双脚去不了的远方)(1)

劳拉与杰克

原来是斗牛犬杰克回来了,他是劳拉的好朋友。劳拉一家本以为杰克在过深河的途中遇难了,惊喜的是杰克死里逃生,长途跋涉又找到了劳拉一家,于是出现了上图中温馨的一幕。

这是美国童书作家劳拉·英格尔斯·怀尔德的代表作《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的片段。作者于19世纪70年代,出生于威斯康星大树林地区,7岁时她与家人从莱克城移居至明尼苏达州的胡桃林,而胡桃林正是《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小说中的原型。当然,小说中的女孩劳拉,就是作者本人在小说中的化身。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读书散文(双脚去不了的远方)(2)

浙江文艺出版社《草原上的小木屋》

小说讲的是美西国进运动中,劳拉与姐姐玛丽妹妹,跟随爸爸妈妈,从大树林地区搬到堪萨斯草原上定居的故事。搬家是因为爸爸不愿意住在人太多的土地上,他喜欢去野生动物可以自由生活,不用害怕的地方。在爸爸修建木屋,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劳拉是一个称手的小帮手,她不畏冒险,真实不掩饰。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读书散文(双脚去不了的远方)(3)

小帮手劳拉与爸爸在一起

整个故事采用的是第三人称视角,使叙事更加冷静,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了劳拉一家丰富多彩的草原生活,这种叙事角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作者叙事的口吻犹如戏剧舞台上的探照灯。灯光打到哪里,我们就跟随看到哪里,身临其境一般,因此一点也不感觉枯燥乏味。

  • 月光为幕布

作者在书中描写环境比较多,都非常吸引人,好似景色就在我们面前,随手可触碰。

大大的明月照在窗户洞的下缘,劳拉坐起身来。她看着巨大的月亮默默地向上滑进清澈的天宇。

银色的月光攀上房屋那一边的每条缝隙。月光从窗户洞倾斜着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个方形的亮块。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读书散文(双脚去不了的远方)(4)

月光下的小木屋

  • 天空鸟儿草原河谷组合

语言是故事的桥梁,是作者的“武功秘籍”。寥寥数语,高与低,动与静,近与远,视觉与听觉,全都包含其中。

一切都那么寂静,都在聆听夜莺的歌声。鸟儿不断歌唱着。冷风吹过草原,草丛发出嗡嗡的呢喃,衬托着鸟儿清澈嘹亮的歌声。天空就像一碗打翻的光,倾泻在黑暗而平整的大地上。

往北去离他们很近的地方,河谷躺在草原下方。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读书散文(双脚去不了的远方)(5)

美丽的草原

  • 美食与音乐一个都不能少

“这片土地上全是猎物”,他告诉劳拉,“我看见五十头鹿,还有羚羊、松鼠、兔子和各种各样的鸟,河里全是鱼。”

那天晚餐非常丰盛。他们坐在篝火旁,吃着汁液饱满、肉质鲜嫩的野味,吃到不能再饱。

爸爸的提琴开始在星光中响起,有时他会唱一会儿,有时候只有提琴声……爱德华兹先生平躺到地上听爸爸演奏。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读书散文(双脚去不了的远方)(6)

感受到了吗?他们想要的这里都有,简直是国王一般的生活!

张闻天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草原上的下小木屋》为我们呈现的是劳拉一家理想的生活,我问我6岁的儿子愿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他回答:“当然愿意!我喜欢动物和草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