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学李玲(西安小学教师崔瑜娟)

崔瑜娟

西安小学李玲(西安小学教师崔瑜娟)(1)

崔瑜娟,陕西省教学新秀。西安小学青年语文教师,兼任二年级一班班主任。曾荣获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语文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教学设计二等奖。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全诗共5个小节。第一、二小节写了雷锋冒着蒙蒙细雨,在泥泞路上抱着迷路孩子的事迹。第三、四小节写了雷锋踏着荆棘、流着汗滴背年迈大娘的事迹。第五小节概括地写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的主题。

全诗语言简洁,结构相似,句式反复,读起来琅琅上口,让我们感受到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6个词语。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指导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指导朗读,能读出问答的语气和反复的句式。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难点:

  1.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2.能采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初识雷锋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里唱的是谁吗?指导书写“锋”。

(1)强调“锋”书写时左窄右宽,右下部分的“丰”二横短,三横长。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同音字比较:锋 峰 蜂。

2. 简介雷锋事迹,激发兴趣。

3.教师小结: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虽然他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我们今天来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4.指导读课题。把握疑问的语气,反应寻找之意。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识字。

(1)学生示范读词,教师随机正音。

出示词语:“曾经、年迈、泥泞、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献出、顺着、踏着、蒙蒙细雨”,强调“曾、蒙、泞、荆、莹”都是后鼻音,“顺”是翘舌音。

(2)去掉拼音熟字,检查识字效果。

(3)交流识字方法。

形声字:“泞”,“氵”表义,“宁”表声。地面因有水而成为泥浆。

加一加:“瓣”,“辛 瓜 辛”。

归类识字:“蒙、莹”都是草字头。

三、指导朗读,感受形象

1.指导读好反复句。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模仿,注意标点的变化。

2.指导读好问答句。根据情感需要,问句要读出探询的语气,答句要读得肯定有力。

(1)小组合作读。

(2)男女合作读。女生读一、三小节,男生读二、四小节,全班合读第五小节。让学生感知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四、想象画面,感受形象

(一)学习一二小节

1.自由读第一二小节,思考:我们在哪里寻找雷锋叔叔?雷锋叔叔做了什么好事?

2.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出示词语“泥泞”,引导学生观察词语特点,推测词语意思。关注“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语句,加深感受。

3.出示“泥泞的小路”图片,想象如果你是雷锋叔叔,在这样泥泞的路上走着,你会有什么感觉?“抱着迷路的孩子”又是怎样抱的?

4.学生想象,教师小结。

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雷锋叔叔紧紧抱着迷路的孩子。原本就崎岖的小路因为下雨的原因变得坑坑洼洼,湿滑不平。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裳,因为害怕怀中的孩子冷,他用自己的外套死死地裹着孩子,生怕孩子被雨水淋着。害怕孩子摔着,使得他每走一步都非常的慎重而困难。一路走过,那深浅不一,歪歪扭扭的脚窝,就是他的足迹。

5. 指导朗读:想想,把哪些词读得重一些,才能体现雷锋叔叔的伟大。

(1)指名朗读。

(2)全班齐读。

(二)学习第三、四小节

1.抓住“弯弯的小路”,出示图片,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读好疑问的语气,体会寻找雷锋叔叔更加急切的心情。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

2.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感知雷锋形象。

顺着弯弯的小路,我们还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

3.出示“荆棘”图片,引导学生抓住“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等语句想象雷锋叔叔背的样子如何背?脚下的荆棘会带给雷锋怎样的感觉?雷锋叔叔有多么吃力才能让汗珠是洒下而不是滴下。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踏着路上的荆棘,背着年迈的大娘,背得背都弓着了,汗水直流。雷锋叔叔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带刺的荆条划破了他的衣服,甚至弄伤了他的胳膊,可是雷锋叔叔全然不顾,尽管他已经汗流浃背,汗珠洒在路旁的花儿上。

5.把握情感,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五小节,升华主题

1.朗读第五小节,思考: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他们还去别的地方寻找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理解“四处寻觅”的意思,并通过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寻觅”。

2.抓住两个“哪里”,出示视频资料,进一步体会“雷锋精神”。

为什么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结合诗歌内容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想象雷锋叔叔还可能出现在哪里?我们又在什么地方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助的?(教师引导:可能在公园,在田野间,在火车上或在马路上……)用自己的话,接着句子“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讲一讲雷锋叔叔的事迹。

坐上行驶的火车,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火车说:

昨天,他曾来过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瞧,那_____________,

就是他_____________。

4.学了这首诗歌,同学们认为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5.教师小结: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的身边到处是雷锋,雷锋叔叔就在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接过雷锋叔叔手中的棒,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在哪里出现。

6.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雷锋”,你找到了吗?把你找到的“雷锋”的故事跟大家说一说。(介绍身边的好人好事。)

五、总结全文,配乐朗读

1.教师小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就是令人尊敬的“小雷锋”。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所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相信学习了这一课以后,我们身边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小雷锋”。

2.配乐朗读。

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所写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重点指导“冒、暖”,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上写一写。

(1)“冒”上部分要写得扁而宽,两横不能与左右两边相连。

(2)“暖”右半部分要和“爱”区分。

4.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5.学生练习,评价反馈。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