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挑拨儿子离婚的婆婆们的下场(多次摆平三个媳妇的婆婆)

#寻找故事家#

那些挑拨儿子离婚的婆婆们的下场(多次摆平三个媳妇的婆婆)(1)

01

方阿姨,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当了一辈子的会计,伺候完公婆,送走了父母后,便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三个儿子的小家上。

丈夫刘叔,是个老实巴交的男人,不爱说话。高中毕业时,遇铁路系统招工,老实的刘叔幸运地被招上了,这一走,便在铁路上干到退休,每年回家一次,休探亲假。

方阿姨和刘叔是一个镇上长大的,两家老人一撮合,便结了婚,先后生了三个儿子,两边老人笑的合不拢嘴。

能干的方阿姨,一边上班,一边带儿子,当三个儿子先后成家,孙儿孙女长大后,刘叔才从铁路上退休回来。

辛苦的方阿姨,常年在外的刘叔,看着围坐在大圆桌上喝酒聊天的三个儿子、三个媳妇和孙儿孙女,别提有多高兴,苦尽甘来,尽享天伦之乐。

老大:脾气性格完全像刘叔,20岁招工进了国企工厂,从工人干到主管,一直在车间。媳妇是北方人,独女,同父母一起从北方迁来工厂,结婚后,一直挨着老丈人他们。

老二:脾气性格完全是方阿姨的翻版,浓眉大眼,精明强干同方阿姨如出一辙。媳妇也是独女,北方人,也是随父母从北方调到市里一家公司来的,老丈人是公司的副总,经常指点女婿,本就就聪明的老二,又去修了个研究生,回单位后仕途顺畅,很快位居要害部门老总。

老三:长相随刘叔、性格像方阿姨,是两人的综合体;既不像老大那样老实,又没有老二那般精明和敢闯,大学毕业后,进了老大那家工厂,在实验室工作。媳妇是方阿姨找人介绍的,家里做生意,有2个妹妹,老丈人喜欢这个女婿,经常与他摆谈做生意和赚钱。

三儿子,除老大生的是女儿外,老二老三的是儿子。孙子这辈有儿有女,方阿姨和刘叔脸上笑开了花。

那些挑拨儿子离婚的婆婆们的下场(多次摆平三个媳妇的婆婆)(2)

02

2000年时,商品房兴起,但没有多少人敢借钱或贷款去买。大家还是老观念,单位分的有福利房,又有水电气补助,脑子有包,才花钱去买房住,还要掏腰包付水电气和物管费。

但有头脑的人就不一样了。

送走四个老人后的方阿姨,果断地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又借了些钱,到县城卖了套160多平米的商品房,还找人把工作调到了县城,在一家玻璃厂当会计。

到县城后的方阿姨,尽显本色,八面玲珑,没过几年,就在县城修建生资一条街时,买下了街口那个最大的铺面。

铺面呈扇形,像一张“张大的嘴”,吸引着各路来财,这个铺面,从买下后,一直出租至今,租金滚滚而来。

这两大手笔,堪称完美,在改善一家人生活的同时,也为方阿姨几次摆平三个媳妇,铺平了道路。

上班时,老大一家吃饭在老丈人家里;女儿上下学,也是老丈母接送。老大媳妇本来人就简单,又有父母帮衬着,下班后不是打游戏就是看电视剧,几乎不管家。

老二住的是市里自己买的商品房,买房时,老丈人一起去挑的,买的是顶楼带花园的洋房。二媳妇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讲究打扮和保养,闲时爱打麻将,但会处事。

老三结婚后住在方阿姨家,媳妇在信用社上班,生下儿子后,请保姆照顾,一直到老丈人修了栋大房子,叫他们回去住,才搬走。

刚好这时刘叔退休回家,于是那套160多平米的房子,剩下老两口住了。

三个儿子上班时挨着老丈人家,双休日和节假日,整整齐齐地回方阿姨家聚会,其乐融融,这样和谐的日子又过了两年,直到刘叔突发疾病去世。

那些挑拨儿子离婚的婆婆们的下场(多次摆平三个媳妇的婆婆)(3)

03

方阿姨第一次出招三个媳妇,刘叔当时还在。

一次聚会后,二媳妇喊打麻将,三媳妇边摆麻将边说:

“大哥,你们家哪个上?”

大媳妇一听,连忙说:“打啥子麻将,我们都不上,打不赢你们。”

二媳妇说:“打麻将是靠手气,我们也有输的时候。”

“靠手气你们也凶,我们打不赢。”大媳妇又说;

三媳妇转向老大:“大哥,你们不出一个人,我们两家咋个打嘛?”

方阿姨看老大上也不是、不上也不是的为难样子,脑壳转的飞快,笑嘻嘻地说:

“老大你上,热闹热闹,输了不怕,妈给你买单。”

这话说完,她马上又转向那两个媳妇:

“你们尽管玩,今天妈给你们发底板费。”

当即,她就进卧室拿出一叠钱来,分成三份,递到三个媳妇手上,然后招呼3个孙儿,带他们去买玩具了。

麻将圆起了来:老大、老二、老二媳妇、老三媳妇4个人。

老二和老二媳妇坐对家,一直打到吃晚饭,老的小的三辈人都笑嘻嘻。

晚上老两口躺在床上,方阿姨对刘叔说:

“老大太老实了,守着那点死工资,这样下去,那两家更看不起他们。”刘叔照例没话说,方阿姨却动起了脑筋。

第二周聚会后,方阿姨叫老大帮刘叔捏捏背再走,待那两家走后,方阿姨拿出一根金项链,递给大媳妇:

“你悄悄拿着,不要声张,就说是自己买的,平时带起。”

说完又拿出几千块钱给老大:“带你媳妇去买几身好点的衣服,打扮打扮。”

老大两口子连忙感谢爸妈,高高兴兴领着女儿离开了。

第三周聚会前,方阿姨叫二媳妇跟她一起到顶楼去晒被子。

上去后,她悄悄拿出一套高档化妆品,递给媳妇说:“这是你喜欢的牌子,我们单位有个女孩在用,她买时我叫她带了一套,用完了再给妈说。”

二媳妇不好意思:“妈,你不用给我买,那么贵,我自己晓得打折的时候买。”

“拿着,你平时带孩子那么辛苦,妈又没在你身边,这点化妆品算不了什么。”

“那就谢谢妈了,以后不要买了哈,把钱存起来,你们养老!”

又过了两天,方阿姨借口想孙子了,同刘叔一起去三儿子家吃饭。吃过饭后,她拿出一叠钱递给三媳妇,说:

“听说你们信用社今年任务完成的不好,奖金少了一大截,妈手里有点闲钱,拿去买点喜欢的,算妈给你补贴一下。”

“妈,你这是干啥子,我们不缺钱。”三儿子说;

“我又不是给你的,是给你媳妇的,你不要管。”

“妈,你拿回去,我们咋过好意思要你的钱哦?”三媳妇表态了。

最后,方阿姨还是把钱硬塞给了三媳妇,老两口才离开。

那些挑拨儿子离婚的婆婆们的下场(多次摆平三个媳妇的婆婆)(4)

04

刘叔是突发心肌梗塞,送医院抢救无效后去世的。

安葬完毕,一家人在方阿姨家,开父亲走后的第一次家庭会:商量方阿姨的生活。

老大家是厂里分的两居室房子,住不下;老二家宽,但在市里,方阿姨退休后还在两家私企做账,离不开县城;老三家住得下,但和老丈人、2个小姨妹住在一个院里,方阿姨觉得不方便。

商量的结果:请一个能住家的保姆,照顾和陪同方阿姨,住在自己家,周末有空,大家多回去陪陪妈。

看着面前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媳妇,方阿姨那颗因刘叔走后空洞了的心,没有那么难过了。

两年后,孙女高考后突然要出国,两个孙子也上中学了。考验又来了,方阿姨是怎样对付的呢?

突然有一天,老大一家三口回来说要去澳洲留学。方阿姨纳闷:

“怎么好好的,突然要出国,不上大学了?”

“张露女儿要出国,小芳和她耍的好,一起有个伴,让小芳也出去见见世面。”大媳妇说;

方阿姨知道张露是大媳妇的同学,两家女儿自小就要好,曾结伴去过几次夏令营。

方阿姨问老大:“你们已经考虑好了吗?”

老大说:“已经找好中介,报名了,正在补英语。”

“小芳,给奶奶说,你想出国吗?”

“奶奶,我无所谓,都可以。”

见一家人已经决定了,方阿姨直接问:“那出国要多少钱?”

“先付中介和第一年学费生活费……”老大喃喃道;

知道他们有困难,方阿姨心里盘算着怎样暗补老大,还要做的背密。

当老大他们办完留学手续,准备送女儿走时,方阿姨叫回三家人,坐在一起说:

“小芳这次出国花费较大,主要是她姥姥出的钱,两个弟弟上完高中也要上大学了,今天我给三个孙儿准备了点钱,你们拿去,上学需要花钱。”

看着小芳和两个弟弟都是一样的5万,二媳妇有些于心不忍:

“妈,我家阳阳上大学还早,不急,你先给大哥他们应急用,是吧?”最后这两个字,她是对着三媳妇说的;

“不急不急,我家骏骏还有几年才上大学。”三媳妇只好表态。

于是那15万,全部给了小芳,给的是名正言顺,给的是大家一致赞同,老大两口子连声谢谢两个弟弟。

至今我都不知道二媳妇那句话,是不是方阿姨的手笔,但三媳妇的表态,是方阿姨想要的。

那些挑拨儿子离婚的婆婆们的下场(多次摆平三个媳妇的婆婆)(5)

05

方阿姨62岁后,便没在私企干活了,彻底回家休息。

两个孙子在国内上完大学,也到国外去读了研究生,他俩走时,得到奶奶多少出国补贴,想必不会比小芳多吧。

去年方阿姨69岁,精神没有以前好了,换了几个保姆,都不愿意陪住,怕万一出点什么事,不好交代,所以,方阿姨召集三家人,开第二次家庭会:商量方阿姨的养老。

此时,老大已经有了外孙,仍住在厂里;老二仍是老总,经常应酬不在家;老三儿子在国外,两口子轻松,商议的结果:

方阿姨到老三家去住,由老三负责日常照顾,那套商品房一半给老三,另一半老大老二平分。

精明的方阿姨没有马上卖掉那套商品房,继续留着,怕生变数;至于商铺,更是绝口不提。

方阿姨不提,不代表没有人不想。

去年分完房子后不久,就有人有意无意地总在说商铺了。

“妈,现在行情好,可以把铺子卖了。”

“妈,那个卖热水器的租了那么多年,他买不买那个铺子?”

……

每次,方阿姨都是打哈哈,能敷衍就敷衍,不能敷衍就说以后再分。

但怎么分?好久分?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想到老大老实,明年就要退休了,自己也不可能再暗地补贴他了,那两家盯得又紧,方阿姨想在今年年底前了结了大家的这块心病,但自己还有些年要活,商铺分完,意味着家彻底分完了,万一后面有什么变数,自己怎么办?

聪明了一辈子的方阿姨,在咨询律师后,召集三家人,开第三次开家庭会:分商铺。

方阿姨先对三个儿子说:“我和你爸养了你们三个,他没福气,早走了十几年。你们都很能干,工作成家立业,都是自己去奔的,也很孝敬妈,我手中只有商铺了,希望今天分完后,我们还是一家人,没有分家。”

说完,她又对三个媳妇说:“你们三个,自嫁进老刘家后,很孝顺,也很团结,妈在这里代表老刘家感谢你们!希望你们继续相夫教子,三个家庭还像以前一样,相处相帮。”

最后,方阿姨才说:

“遗嘱我已经写好,商铺分成三份,一家一份,现在不卖它,但租金收入,从明年起,划到你们每家卡上,如果今后还有人叽叽咕咕,有什么私心,或者对我不好,我会修改遗嘱,重新分配,你们还有什么意见,现在可以说出来?”

三个媳妇听了这席话,纷纷表态没意见,老妈分的公正,分的公平,三个儿子更是无话可说。

聪明的方阿姨,在摆平媳妇的道路上,最后把房子和铺子的归属权与自己的养老绑在了一起,她想要三兄弟,分家不分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