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入门知识(闽盏堂新手必看)

一般来说,在宋代,日本人眼中的“天目”,就是指建盏,天目来源于建盏,但是随着几百年的变化,以及日本国内从最初的仿制到如今已经自称一派, 材料与烧法,都和真正的本土建阳建盏有区别,因此如今的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建盏入门知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盏入门知识(闽盏堂新手必看)

建盏入门知识

一般来说,在宋代,日本人眼中的“天目”,就是指建盏,天目来源于建盏,但是随着几百年的变化,以及日本国内从最初的仿制到如今已经自称一派, 材料与烧法,都和真正的本土建阳建盏有区别,因此如今的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简单总结来说建盏是用福建南平地区一带含铁量较高的水吉红土为胎底,含铁量高的釉料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黑釉系茶碗。而天目盏,氧化烧和还原烧并存,且含铁量也较低,从胎低能明显看出与建盏含铁量的区别。

所以要搞清楚,建盏和天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建盏是中国最原生的说法,顾名思义,建指的是建窑,盏指的是茶盏。而天目,是来自日本的说法,具体用来代表什么样子的茶盏,日本本土就有争议。

爱盏之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识盏,对于识盏,更是应该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建盏“伪知识”,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于建盏的判断。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蓝姣龙

误区一:现代的建盏工艺师只会烧一种釉色?

辨析一:现代工艺师使用的只要是古法配方,所烧产品就是和宋盏一样,会产生各种窑变的。但是现代的工艺手段可以比古代更加先进,把温度和气氛控制得更精确。最起码古时候因温度不够导致的生烧品,现代是极少出现的,这样看着是变化更少了,其实是技术的进步。

不是说有变化就一定好,生烧品在古代,也是窑工极力去避免的。现代工艺师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这类次品的概率降低,是好事才对。

另外关于市面上不少师傅专攻兔毫或专攻油滴的问题,其实是这样的。

烧兔毫的师傅,会把釉料和胎土的配比、窑炉控制的技术,往适宜兔毫的方向去改进调整,烧油滴的师傅,会往适宜油滴的方向去改进调整。

烧油滴的师傅也能烧出兔毫,但是专烧油滴的师傅,无意中烧出的兔毫,自然不如专烧兔毫的师傅烧得精,反过来也一样。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在现代的条件下,多数师傅会侧重于自己所烧的主要釉色品种,为了做精、做深,往自己擅长的方向去改进,从而尽量提高成品率、精品率。

不是他们不能在一窑内烧出其他釉色,只不过意外烧出的东西,精品几率肯定不如钻研已久、专门烧出的高,意义就不是太大。

而且市面上也有兔毫、油滴都烧的师傅,也不是所有人都只烧一种的。烧兔毫、烧油滴还是两者都烧,这属于每个人钻研方向的不同,不是釉料、技法不如古代导致的。因为师傅的专精领域不同而厚古薄今,失之偏颇。

兔毫盖碗

误区二:模压的必然是便宜货。

解析:模具虽然压起来比较快,但是也要考虑到所压器型的美观程度、入窑后在高温下变形、开裂的概率等。如果模具做得不够科学,压出来的素坯会很容易变形开裂,成品率很低,成本一样降不下来。好用的模具不是随手就能做出来的,要做出好用的模具,需要投入金钱、时间,需要有优秀的制模师傅和不断改进、创新、试错的钻研精神。

特色四兄弟建盏

误区三:老盏一定比新盏值钱。

解析:建盏每一只都是独一无二的,也可以从价格的角度上说每一只都是可以去单独定价的。就拿新盏来说,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独特的釉料、独特的烧制方法,即便是同一师傅的作品,也不尽相同。斑纹的不同,口径大小的不同,作家名气大小的不同,价格也会浮动很大,几百到几千块,甚至几万、几十万的都会存在。

新盏之间价格比较都相差如此多,更何况与老盏比较。且不说市面上老盏假多真少,单说真的老盏,价格也要通过很多方面去判断,比如完整性、稀有度等等。所以,说老盏一定比新盏值钱太绝对了,要具体盏具体去分析判断。

龙凤建盏

误区四:建盏一盏只可饮一种茶。

解析:我们都知道,紫砂壶建议一壶一茶,而建盏则没有这么“矫情”,用建盏喝任何类别的茶都可以,只要每次使用完毕清洗干净即可。当然,如果您希望自己心爱的宝盏能快一些出现“七彩宝光”,可以多饮一些颜色深一点的茶,如岩茶、红茶、普洱等。

蓝蛟龙

误区五:为了更好的保护建盏,将其作为摆件只看不用。

解析:建盏首先是茶器、是实用器,哪怕再名贵它还是一只杯子。所以,建盏要拿来使用、把玩,享受日复一日使用过程中的变化,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建盏的韵味及魅力。

金油滴

误区六:建盏既然避免不了干口,那口干成什么样都没事。

辨析:建盏因为工艺上的原因,釉会流动,所以口沿难免会有些干釉。但是工艺师应该做的,是尽量去减少干口的程度,而不是任由烧干的部分扩展。干口的部分,玻化层是烧尽的。既然建盏的干口很难避免,那么少许干口,是属于正常现象,无伤大雅。但若是干口范围太大,就等于是没玻化保护的地方面积太大,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锈蚀。

宋代的建盏,就有不少干口很窄的。今人的技术做到减少干口范围,也并不太难。消费者在选购新烧建盏时,也不应纵容干口过分的产品。除非这个产品除了干口太多之外,釉色表现实在是很特别,很出众,才能让人忍受干口太过的缺陷。这时候可以将其当成芒口瓷对待,直接在口沿扣一圈金属,方便使用。

特色回蓝

误区七:建盏只有在窑外经过漫长的岁月,才会形成开片。

辨析:开片又称冰裂纹,宋代的开片,大家见怪不怪,并且有不少朋友以此为美,这个不需多说。但是有的新盏也会出现开片,有人就觉得这个是不是没烧好呢?其实并不是的。

因为釉面和胎体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瓷器在窑内就有可能形成开片,不一定要出窑后形成。窑内开片这一点,在青瓷等其他瓷器就有体现。而且宋代的一些窑口还以开片为装饰效果,刻意去形成开片。

建盏烧制技艺中,虽然开片不是主流,但是偶尔有些产品在窑内形成开片,是正常现象,并不影响使用,也不属于瑕疵。如果是胎体开裂,才属于瑕疵品。

红鹧鸪

误区八:建盏其实就是炒作,名气也是炒出来的?

这个问题我并不想说太多,建议有此想法的朋友去阅览一下《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国陶瓷文化史》、《中国名窑地图》等等专业性很强的书籍,看看建盏的意义、建窑的地位,然后再回来说建盏名气是否是靠炒作来的。还是那句话,对于建盏,你可以不爱,请不要伤害。

紫金盏

误区九:对于建盏,柴烧才是正统?

建盏如今的制作工艺与宋代的最大差别就在于“电窑”与“柴窑”,这两点抛去情怀,本质其实是科技的局限性。柴烧与电窑最大的差距就是“精密度”,建盏的花色,对于“温度”与“还原气氛”非常敏感,如今电窑的控制精密度高,更能抓住某些微妙的“花纹临界点”,因此现在的许多花纹比宋代的很美,更丰富。 这些丰富的花纹,就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温控与还原得来的,这种温度曲线操作是用柴火无法控制,所以某些花色柴烧几乎不可能出现。

邹云源三天建盏

误区十:正宗建盏是铁胎,摔不破的?

我们都知道,无铁胎,不建盏。烧制建盏所使用的,是水吉当地所产、含铁量很高的红棕色粘土(含铁量达7%-10%)。而烧制建盏要在1300℃以上的还原焰中形成,坯体在此条件下,极易产生变形、起泡等缺陷。

所以,铁胎,指的是“用水吉镇特有高含铁量”的泥巴配比做胚,不是真正的铁碗。所以,建盏也是易碎品,不是摔不破的哦!

特色三兄弟组合

误区十一:新盏到手,也需要如紫砂壶那般“开盏”?

新到手的建盏,清水清洗内外,倒入开水烫透(也可以整只盏泡在开水之中),泡10分钟左右,也可以换水再烫一次,然后用清水正常清洗干净即可。搞什么这个去煮、那个去煮,没必要,庸人自扰罢了。但是,切忌用钢丝球、或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擦,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对宝盏会留下永久的伤害。

黄鹧鸪

误区十二:建盏越贵越好?

建盏,一分价钱一分货,在不存在上当的情况下,价格是这只盏价值的最直观体现。可是,价格那么高的盏真的适合自己吗?

好茶不一定贵,贵的茶也不一定适合自己。同理,好盏不一定非要名家的,价高的盏也不一定真正适合自己。茶无上品,适口为珍。同样的,建盏不管贵还是便宜,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盏。

每个人对于建盏的审美是不同的,对建盏斑纹的喜好也是不同的。同一只建盏,有的盏友爱入骨髓,有的盏友却毫无感觉。所以,每种类型的建盏都有自己特有的粉丝群。建盏,归根结底,是让人享用的茶器。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盏。

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明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