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超半数民众考虑从事多份工作(美国年轻一代不再把工作当成必选项)

综合编译 贾晓静“我没有目标、没有野心,只想变得迷人”随着这类“时髦说法”在社交媒体上流行,在虚拟世界里“潜水”的老一辈坐不住了美国VOX新闻网报道称,美国千禧一代与Z世代不再把工作当成人生的必选项,而是更注重“享受生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国超半数民众考虑从事多份工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国超半数民众考虑从事多份工作(美国年轻一代不再把工作当成必选项)

美国超半数民众考虑从事多份工作

综合编译 贾晓静

“我没有目标、没有野心,只想变得迷人。”随着这类“时髦说法”在社交媒体上流行,在虚拟世界里“潜水”的老一辈坐不住了。美国VOX新闻网报道称,美国千禧一代与Z世代不再把工作当成人生的必选项,而是更注重“享受生活”。

在美国,众多年轻人用表情包和短评表达自己对工作的幻灭感。互联网上,有关毕业计划、理想职业的话题不再受关注,人们更乐于分享“如何放慢速度、欢度余生”的信息。在这种风潮带动下,一些人甚至把“全职配偶”视为最理想的“职业”。

VOX分析指出,社交媒体上流行的“反工作意识形态”背后,既有浅薄的享乐主义,也有年轻人对未来的悲观失望。许多年轻人称,有一份工作不是获得身份认同的基础,而是出于最基本的经济需求。用流量明星金·卡戴珊的话来说就是,“如今似乎没人愿意工作”。没有人愿意从事报酬过低、不被重视、整日过劳的差事,年轻人尤其不愿意。

这样的现实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因素。在美国,自疫情暴发以来,不同年龄、行业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都经历了更严重的疲劳、倦怠和对工作的不满。人们在互联网上表达对职场的愤怒和厌倦,相关言论时常得到病毒式的传播与赞扬。

“伟大辞职潮”激励这一代美国人以批判和嘲弄的态度谈论工作。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引用统计数据称,Z世代员工比其他任何一代都更有可能换工作。美国彭博社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千禧一代最有可能为了更高的薪水离开目前的职位。

VOX分析认为,年轻人对工作的消极态度可以理解,但不值得鼓励,他们的想法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美国千禧一代与Z世代并不是第一批经历经济困难的人,却是第一批主动疏远潜在雇主、放大困境的人……活动人士将他们吹捧为反资本主义的先锋,认为他们在帮助劳工阶层争取更多话语权。实际上,仅仅停留在虚拟世界中的抗争,很难推动真实世界的变革。”VOX写道。

很多时候,外界对不同世代人群的分类基于“刻板印象”,无论这种印象是好是坏,都渗透到职场文化中来。基于年龄的世代分类往往是有所欠缺的,忽视了许多关键因素,如教育水平、社会阶层、种族和性别方面的分析。有时,人们通过社交网站上的照片粗略地认识某个世代。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社会学和劳动与雇佣关系副教授萨拉·达马克告诉VOX,除了年龄,人们更应关注年轻人进入职场的时间、基础经济状况和获得的保障。“不同世代对工作的态度未必不同。对千禧一代和一些Z世代来说,他们连续见证了两波经济衰退。这是与他们的父辈和祖辈截然不同的就业体验。”

很多美国年轻人反对工作,是因为他们在现行制度下难以获得保障。北卡罗来纳州的安妮·达科塔从事蓝领工作,拿最低工资。21岁的她告诉VOX,她父亲高中毕业后开始打工,20岁出头就买了房,这些在她身上永远不可能发生,“至少就我现在的收入来看,不可能。”

千禧一代和Z世代在疫情期间进入职场,面临工资停滞、通胀高企等一系列问题,难免对未来有“无力感”。今天的美国年轻人不愿以“工人”自居,希望推动雇主提高福利,维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过去几十年里,工作一直是美国人身份认同感的重要方面。“过去,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工人。”达马克说,“这曾是成年人愿意接受的身份。”

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一代不仅重新评估了自身与工作的关系,也在反思是否应该建立更远大的人生目标。一位人力资源经理告诉VOX,关于工作意义的讨论是“伟大的反思”,它提醒人们停下来思考,重新评估自己想从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什么。“人们不满足于从事令人失望、低工资、有潜在危害的工作。Z世代并不羞于向雇主或在社交媒体上详述这些期望。”

如今,“随时可能跳槽”成了人们对年轻一代的印象。达马克认为,雇主也要为今天的职场环境承担责任。“过去40年里,我们确实看到雇主通过合同侵蚀雇员权利。为什么年轻人要对那些与他们讨价还价的雇主作出承诺?工人退休前为什么不能获得合理晋升?这些都不应该发生。”

作为削减成本的措施,今天的雇主在解雇员工时越来越随意,也更加依赖人力外包。疫情导致员工大量流失,留下来的员工通常不得不承担更多职责。然而,雇主遇到人员成本压力时,年轻的初级员工往往是第一批被抛弃的。

外媒认为,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员工对工作的不安全感已被内化。如果出现更好的工作机会,人们会一边倒地选择跳槽。2019年,美国民调机构哈里斯的调查显示,35岁以下的工人比年长的同事有更多“裁员焦虑”。事实上,许多人没有建立与雇主或工作的稳定联系,而是更倾向于创业,或者从低薪工作转向高薪工作。

在短视频平台上,内容创作者卡森分享了许多与职场相关的内容,包括薪资谈判技巧、需要警惕的信号等,她希望求职者意识到,他们不该害怕要求得到应得的东西,即使他们目前处于职业阶梯的底层。“即使是实习,我也只提倡带薪实习……市面上有很多有价值的免费知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他们可以获得自己原本认为难以获得的职位,同时提出要求。”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