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时荀彧在哪(仔细分析官渡之战的进展过程)

官渡之战,在袁曹双方相持了有半年的时候,由于荀彧客观冷静地分析和劝谏,使得曹操重拾信心,是咬紧牙关,以一万多军队继续硬抗袁绍的十万大军。这话说起来容易,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可是要做到,那可是老难了。那也就是曹操平时在军纪和训练方面一直都是十分严格,那是军纪严明、赏罚得当。所以,别看只有一万多兵力,但是人人奋勇,个个当先,而且全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卒精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那是一只有着非常强悍的战斗力的部队。

再加上,袁绍那边虽然说也经历了多年同公孙瓒的战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就如荀彧所说的那样,袁绍治军,军纪涣散,赏罚不明,所以很多立有战功的士卒并不能得到嘉奖,而靠溜须拍马奉迎上级的人,却是能够有过不罚,甚至得到晋升,这么一来,袁绍军队虽然说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战斗力却是大打折扣。

也正是因为如此,曹军在官渡这才能够做到以一当十,形成相持均势的局面。注意啊,这个以一当十不是说一个人能起到十个人的作用,而是说一个人能够抵挡住十个人,防御住十个人的进攻。

但是历经如此长期的作战,曹操后方的粮草补给逐渐就开始捉襟见肘,慢慢开始有点供应不上了。当然,并不是说都到了吃不饱饭的地步,不过曹操心里清楚,再这么下去,过不了多久,离断粮的日子是为期不远啦。而相比之下,袁绍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有人可能问了,你不是讲说荀彧一直给曹操分析都是曹操有四胜的优势,而袁绍有诸多缺点,不足为虑吗?是,那不是荀彧鼓励曹操,给曹操打气呢嘛。客观地说,袁绍这人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要不然也不可能统一北方四州,成为当时中国势力最强,地盘最大的诸侯军阀。

汉中之战时荀彧在哪(仔细分析官渡之战的进展过程)(1)

那袁绍最大的优势在哪方面呢?就是袁绍善于治理地方,发展地方经济。在这方面他确实是很好地做到了,一边发动战争,扩充领地,同时,还能一边组织当地民众开展生产生活,大力保持农业和制造业处在稳定并且较高生产力的水平。这就使得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还算不错,至少能够到达温饱水平,还有足够的余力囤积粮草以备军用。如果说这要是在太平盛世,那他绝对和刘表、孔融一样,是个治世能臣。

所以,在官渡前线,尽管袁绍十万大军的消耗更加巨大,但是后方的补给是绵绵不绝。就算曹操手下的部将有时候突袭劫烧了袁绍的运输队,使得袁绍损失了几天的粮草和军备物资的供应,但是这点损失对于袁绍来说,根本不能伤筋动骨,甚至于袁绍根本就没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这可以说是袁绍打持久战最大的底气了。

然而,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却往往是取决于双方精英的一些判断和决定,就好像前面我们讲说在官渡前线,曹操开始打退堂鼓,荀彧写信力劝曹操,一定要继续坚持,打破均势的时机就快到来了。也正是由于这个至关重要的决策,直接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乃至后来历史的发展走向!

而事实也正如荀彧所预料的那样,在曹操接到荀彧书信,继续硬抗了不久之后的一天夜里,曹操已然都更衣入睡了,突然有小校卫士通禀,说大营外有位不速之客来访,口中称是曹操的老相识,特来求见。

曹操闻听,是满腹的狐疑,心说现在正是和袁绍敌我双方相持的关键时期,什么人在这个时候跑来官渡要见我?而且还是选择在这么深更半夜的时刻?想到这儿,曹操下意识地就问了一句:“来者为谁?是否通报了姓名?”

汉中之战时荀彧在哪(仔细分析官渡之战的进展过程)(2)

只听大帐之外,小校颇有些紧张地回答道:“他说叫姓许,叫许攸,字子远。说是您的老相识了。我本来跟他说您已经休息睡下了,有什么事儿啊,等到明日天亮,再做通报。可是他说,那就耽误大事了,而且他还说,只要报上了他的名字,您必定会亲自出迎,让我速速通报。我这才不敢怠慢,前来通禀。”

曹操一听,谁?许攸来了?!当时曹操这眼睛立马就瞪圆了,也不困了,一下子是精神头儿十足。为什么?因为早在大军开赴官渡之前,荀彧就跟曹操曾经分析过,说颜良、文丑不足为虑,可以在战场上一战而擒。这个预测已然应验,颜良是被客将关羽一个突袭,一刀斩于马下,文丑也由于中了自己所设的埋伏,死于乱军之中。

另外,荀彧还曾提到过,说许攸及其家人都是些贪婪无度的家伙,经常依仗着自己在袁绍面前的地位,放纵家人目无法纪。而此次被袁绍留在大本营邺城负责坐镇的一个是审配,一个是逄纪。而审配专权,逄纪刚愎,一旦许攸的家人再捅漏子,这两个人势必是不会纵容。而袁绍的心思又全在两军前线,也就根本无暇顾及管许攸家人因为违法乱纪,被绳之于法的事。到那时,许攸必反,会叛变来投的。

而如今这大半夜的,许攸突然来访,这是不是又像荀彧所预料的那样,叛变前来了?如果真是这样,这家伙可是袁绍身边的近臣,了解太多袁绍的军事机密了,可得好好迎接招待才行。

想到这里,曹操赶忙更衣,同时和这个当值的小校说道:“快快有请!”而且慌忙间,曹操连鞋袜都没顾得上穿,就走出大帐,亲自出迎。见到许攸之后,曹操大步上前,一把拉住许攸的手,殷切而热情地说道:“子远,你来啦,那我的大事可就成了!”

汉中之战时荀彧在哪(仔细分析官渡之战的进展过程)(3)

说完,曹操拉着着许攸的手进入大帐,这时候,曹营其他的一众文臣武将们也都听说了,就是正如当初荀彧所预料的那样,许攸叛变前来投奔了。这些个谋臣也好,武将也罢,都知道,许攸在这个时候投奔过来,这可是头等大事,这意味着后面马上就要有至关重要的大事要决断和发生了,所以他们一个个地也都以极快地速度更衣完毕,赶奔曹操的大帐而来。而且全都打心底里,发自内心地对荀彧是钦佩不已,感叹荀彧真是料事如神啊。

众文武赶到曹操大帐之后,就听到许攸在向曹操建议,说袁绍在官渡前线,有个粮草中转站在乌巢,由大将淳于琼率军一万把守。但是淳于琼此人好酒,经常吃酒带醉,警惕性极差。所以那里全军上下,上至淳于琼,下至官兵士卒,全都是守备松懈。只要率军前去劫烧了乌巢的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然不战而败。

众人一听,都表示不可信,不靠谱!不过后来在军师荀攸和贾诩的劝谏之下,曹操这才果断留兄弟曹洪防守大营,由荀攸辅助,自己则亲自率五千士卒,改扮成袁军,连夜前往乌巢,偷袭袁绍的粮草大营。

要说啊,袁绍那边也不是吃素的,不白给,曹操这边刚刚动身不久,就有哨探向袁绍通报了情报。而且大将张郃力劝袁绍,应当马上发兵前去救援,但是袁绍却听信了军师郭图的建议,让张郃率重兵全力进攻曹操的大营,想趁机一举端掉曹操的大营,让曹操无家可归。

结果张郃和高览二将率大军猛攻曹操大营,曹营当中,曹洪和荀攸早就做好了拼死一搏的准备了。所以,袁军在张郃、高览的率领下,无法取得丝毫的进展。而就在不久之后,乌巢方向就是火光冲天,虽然听不到那边传来的喊杀声,但是,袁军上下也全都知道,粮草大营怕是失守了。果然,没过多一会儿,就听哨探来报,乌巢失守,粮草被烧,守备大军溃败,守将淳于琼遭擒,被曹操削掉鼻子后斩杀。

而张郃、高览这边全力进攻曹操的大营,依然是无法取得丝毫的进展。袁绍的军师郭图为了开脱自己,竟然甩锅给张郃、高览,说这二将是为了证明主公袁绍的决策是错误的,之所以数万大军攻不下一个几千人防守的大营,乃是因为此二将出工不出力。

汉中之战时荀彧在哪(仔细分析官渡之战的进展过程)(4)

张郃、高览正在全力指挥作战,一听这个消息,当时立马是万念俱灰,这心都凉透了。于是,二将一商量,得嘞!咱们哥儿俩也投降吧。于是,他们当即下令停止进攻,为了表明心迹,还烧毁了所有的进攻器械,然后向曹洪投降。

曹洪在荀攸的劝谏之下,犹犹豫豫地才刚刚接纳了张郃、高览的投降,曹操就率军返回。而袁军这边一看,统军两个大将全都投降了,这仗还怎么打?消息传开,数万大军啊,一下子就乱了套了。曹操果断地抓住战机,下令发起总攻。袁绍见势不妙,仅率领着八百贴身护卫骑兵,匆忙逃回了北方大本营冀州。

就这样,官渡之战,曹操最终实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在此战结束之后,曹操这才腾出空来,想起来找到许攸,详细地问他,之前那夜里,他究竟是因何骤然~来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