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代郑燮的古诗资料(清代郑燮予告归里)

关于清代郑燮的古诗资料(清代郑燮予告归里)(1)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郑燮简介: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注释: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náng)橐(tuó)萧萧两袖寒。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囊橐:一种口袋。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萧萧:空空的样子。

郑燮的主要作品有:

题画竹、竹石、淇澳青青水一湾、题画兰、泜水、咏梧桐、山中雪后、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满江红·思家、新竹、念奴娇·周瑜宅、念奴娇·胭脂井、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沁(qìn)园春·恨、念奴娇·石头城、题游侠图、咏芭蕉、道情、念奴娇 方景两先生庙、抚孤行、题画竹、踏莎行·无题、还家行、逃荒行、道情、道情、峭壁兰、道情十首 其七、扬州 其二、道情等。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