囍字是怎么来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婚嫁时贴囍字是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在中国人的婚礼上是必不可缺的环节。寓意喜庆,有祝福婚姻美满,囍人同心,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

囍字是怎么来的(一个有趣的故事)(1)

但在字典上却查不到这个字,包括最权威的《辞海》,查遍所有的偏旁部首,也查不到个“囍”字。

这个字的读音,也是各取所需,有的读作“喜”字,有的读成“双喜”。那么,这个“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

相传,囍字起源于北宋名相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北宋皇佑七年(公元1074年),他赴京赶考,路过马家镇,当时天色已晚,便在镇上留宿。

饭后闲来无事,就上街闲逛,见一大户人家门口张灯结彩,灯上悬挂着一副上联“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

王安石不由拍手连称“好对!好对!”,站在一旁的管家误以为他已想出下联,便立刻进去禀告主人马员外,但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囍字是怎么来的(一个有趣的故事)(2)

王安石进考场后,一挥而就,第一个交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

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说:“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王安石立刻想起马家走马灯上的那幅对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考官赞叹不已。

考试结束后,王安石又路过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就特意走到马家观灯。

囍字是怎么来的(一个有趣的故事)(3)

企盼多时的管家立即认出他就是前几日称赞联语的那位相公,执意请他进了宅院。看茶落座后,马员外敦请王安石对走马灯上的对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才思敏捷,马上提出要把女儿许配给他,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马家小姐自幼也是聪敏好学,出联是为了招婿。

结婚那天,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

囍字是怎么来的(一个有趣的故事)(4)

真是喜上加喜,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几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囍字就流传出去,成为中国人婚庆时必不可少的喜庆符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