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增加社交能力(社交思维模型)

斥之以愚,勿斥以恶。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假如你轻易的把某人的某个行为定义成恶意了,你的思维就被禁锢了。

进入到一种假想的战斗状态,原本不是敌人,最后真都变成敌人了。

怎么增加社交能力(社交思维模型)(1)

——认知调节!

一、“汉隆剃刀”法则。

我们常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人的想法是最难猜的,有些你认为怪异的行为在别人眼中就没当回儿事,根本是被忽略的。

「比如」我们小区的业主群里,经常有楼下邻居指责楼上“还不管管你家孩子,这都几点了还在跑来跑去的影响别人休息,太自私了,真没素质....",

楼上也不示弱:“我家孩子大跑跑怎么了,我们在自己家跑又没上你家跑,怎么就没素质了...“

再接下去两位业主你来我往,反正没好听的话。

楼下说楼上是恶意的,是因为之前的某件小事来故意报复,扰乱自己的正常生活。

怎么增加社交能力(社交思维模型)(2)

——认知调节!

用「汉隆剃刀法则」来解释:世界是复杂的,行为是多样的,如果用粗心可以解释某些行为,就不要要归咎为对方的恶意,权当是因为他愚蠢吧。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人的某些行为时我们往往较会更聚焦这个行为引起的猜测、自顾自的揣度这个行为的负面。

比如,那位楼下的邻居,认定了邻居明知孩子跑跳会影响楼下住户休息而故意放任孩子跑跳还是邻居根本就不知道你能听见这些声音?

“听不到,这不可能,楼板振得嗡嗡响,还有孩子的嬉笑声。“

在楼下肯定听得到,但是身在楼上的邻居真不一定能意识到自己一家人的欢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因为他们那个时候玩得正嗨,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和孩子身上,根本不可能有空想楼下有什么感受,更不要说恶意了。

因为人类并没有特异功能,我们无从得知别人的意图。

二、恶意的概率很小。

汉隆剃刀法则所说的「愚蠢」包含了——

忘了、错了、漏了、误会了、想多了、被外力耽误了、知识体系没覆盖到,或者纯粹就是因为懒 。

人本没有那么精明,大多数时候都依赖惯性,被各种情绪驱动着走,遇到什么事就启动下意识的本能反馈,类似那种单细胞连接。

可以本人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下意识行为会在别人眼里解读成”恶意“。

所以我们常常在很不经意时做了一些让别人误解的行为

而我们之所以常常会把别人的不经意动作当成恶意,就是因为把思维的角度禁锢在自己的猜测、假设、联想之中。

我们总是倾向于以为世界上的各种事儿都是围绕自己进行的,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总有人盯着自己。

怎么增加社交能力(社交思维模型)(3)

——认知调节!

「比如」上次你在路上正常开车,有一辆车非常蛮横地从旁边别过你超车,你要不是紧急踩了刹车可能就撞上了。你非常气愤,立即按喇叭表达了愤怒 ,心情被一直很差,直到进了办公室,还在想那个超车的人是故意针对你。

其实,那个人不可能故意针对你,他压根就不认识你,连你长什么样他都不知道,谈何针对?

恶意的成分就更少了。

因为恶意常发生于熟人之间的报复、使绊子。

马路上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对另一个陌生人有多大可能,突发恶意?

除非他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

有数据显示,我国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病率在0.4%常发于犯罪人群,这样的人让你在马路上遇见的机率有多大?

所以,那个超车的人,大概率是他的驾驶习惯,跟恶意扯不上关系。

三、恶意和愚蠢,”汉隆剃刀“法则。

面对复杂的世界,简单的对理解它,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恰当地对待别人的”愚蠢“,认识它的本来面目是必不可少的。

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

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却是蠢人。

把对方放在你的对立面,而要把对方放在你的同一面

  • 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 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有这样的精神,你会减少很多无缘无故的愤怒和压力,你跟他人、跟世界的关系都会更好。

换言之,这个思维模型在社交领域做出简单的假设。

怎么增加社交能力(社交思维模型)(4)

——认知调节!

《庄子》里有一个虚舟的故事。

说的就是在一条河流上,如果一只空船撞了你的船,你不会太生气;但如果那艘船有人,你就会怒不可遏。

同样一件事,有人你就受不了,因为在你看来,有人就有阴谋,就是故意为之。

情绪和欲望,更多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事实判断,也就是判断“世界应该怎样”。

情绪和欲望,它们的感性程度高,它们更应激化,表现出更不稳定的状态。

做出判断时,审视自己的情绪和欲望,站在更客观、更开放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四、理性思考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最头痛的无非是:”不了解对方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人做一件事可能有好几个动机叠加在一起,也可能根本没动机,就是一时兴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动机。

我们拿理性的逻辑去分析一个感性的行为,就像拿木棍敲打一堆棉花,用力过猛,反而伤了自己。

一个观点一个意见一定都是基于某种假设。

如果我们认定的假设其实不成立,自然观点就会在现实面前崩溃,自然能假设愚蠢的最好不要假设恶意,这更能让我们保持理性思考而不并情绪带着走。

怎么增加社交能力(社交思维模型)(5)

——认知调节!

常见的人际沟通有四个步骤:

  • 我怎样理解自己的行为动机

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和动机都是好的。

每个人都会放大自己好的一面。

缩小自己不到位的地方和错误,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 我怎样理解别人的行为动机。

别人的行为动机符合我的认知和情绪,我就把它理解为善意。

不符合,理解为恶意。

在我们的认知框架中,只有善恶两个对立维度,没有其他维度。

愚蠢就是其中一个维度。

  • 别人怎样理解他自己的行为动机。

别人也认为自己是好的是对的。

  • 别人怎样理解我的行为动机。

我的行为和动机符合他的需求利益,就能得到认可和利益。

因为在沟通中,我们更容易看到自己,这就是困扰和矛盾的诞生。


关注公众号:「米恩教育」 第一时间收获职场干货!

9月16日最新推文《社交思维模型》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