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洗手法与六步洗手法区别(你真的掌握了吗)

几年疫情,“七步洗手法”大家多少都有掌握,但看似简单的“七步”,其实也蕴含了许多细节,如果不掌握这些细节,洗手=白洗,也无法保卫孩子的健康。

七步洗手法与六步洗手法区别(你真的掌握了吗)(1)

基础篇:七步洗手法

七步洗手法,顾名思义,共有七个步骤。为了方便记忆,这七个步骤可简单归纳一条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家长们可以记下来,也可以教孩子记下来。

第一步(内):是指掌心内侧,双手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清洗手背。

第三步(夹):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清洗手指之间。

第四步(弓):十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清洗手掌边缘。

第五步(大):将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清洗大拇指。

第六步(立):五指聚拢一起立在掌心中揉搓,清洗指尖。

第七步(腕):将手腕握在掌心中,转动揉搓,清洁手腕。

提升篇:洗手的细节

基础之上,七步洗手法还有这些细节,家长要掌握。

1、流动水。

水龙头持续放出的水流,只有流动水才具有冲刷力,能够帮助冲洗掉污染物;也只有流动水才能保证不被洗掉的污染物二次污染。

2、消毒剂的选择。

新冠疫情出现以来,国家卫健委推荐的手消毒剂,乙醇含量大于60%就可以了。而普通的医用酒精浓度是75%,大家选择手消毒剂的时候不必以这个浓度为标准。而肥皂、香皂一类属高频接触物品,湿漉漉的肥皂及皂盒最容易滋生细菌。建议在使用的时候选择带有沥水孔的皂盒,或干脆用塑料网兜将肥皂悬挂起来使用。

3、洗手的时间不要短于15秒钟。

既要保证不同的部位有足够的揉搓时间,更要保证洗手液和手部的接触时间,一次洗手的时长,15秒是最低标准。洗完手之后,最好使用干手机或一次性擦手纸进行干手,尽量不使用反复擦手的毛巾,避免二次污染。

4、家长一同参与。

调查显示,家长的手卫生知晓程度、执行情况会影响儿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即是说家长自己的手卫生习惯越好,陪同和监督孩子洗手的次数越多,孩子的传染病发病率就越低。建议各位家长回到家后立刻洗手,并从儿童低年龄起,陪同他们一起建立手卫生的意识,共同养成正确的手卫生习惯。

日常篇:手卫生养成

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画画、游戏等趣味性高的方式给儿童传授手部卫生知识,强调洗手的重要性,慢慢培养孩子的手卫生意识。同时,在家中洗手台墙边贴一张正确的洗手示意图,即使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也能提醒儿童独立正确地完成洗手行为,有效的提高洗手规范性。

另外,孩子皮肤娇嫩,经常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会引起皮肤干燥及各种不适,致使孩子们减少洗手次数,影响洗手行为。家长可以在孩子洗手后适量涂抹护手霜来滋润皮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