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做人八条道理(道德经做人要内方外圆)

道德经做人八条道理(道德经做人要内方外圆)(1)

古代的一枚铜钱,外部是圆形,内部是个方孔。其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智慧:做人应当像铜钱一样,内方外圆。

“内方”是指心中要有原则,“外圆”是指与人相处时要圆润有技巧。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诫我们:曲则全。

我们如果想与人相处和谐,一定要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不要太直,才能保全自己。

英国曲线美的倡导者肯特有一句名言:“自然不喜欢直线。”

《易经》的八卦图也是弯曲的,因为处世圆润才是真正的“道”。

道德经做人八条道理(道德经做人要内方外圆)(2)

01

《资治通鉴》里记载着这样的故事:魏王攻陷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在庆功宴上,魏王问文武百官:“你们说我是昏君呢,还是明君呢?”

大多数官员都是趋炎附势之人,纷纷回答道:“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只有正直的任座却说:“大王是昏君。”

魏王变了脸色,问:“为什么这样说?”任座回答道:“大王您攻下城池,没有把城池按功劳分给您的兄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大王是昏君。”

魏王大怒,下令把任座赶出去听候发落。接着问下一位官员,这位官员回答道:“大王是明君。”

魏王窃喜,忙问:“为什么这样说?”

这位大臣回答说:“古人说,明君手下多直臣,大王手下有像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魏王听后,立刻把任座重新请回来赴宴。

我们做人啊,一定不要做像魏王手下的大多数官员那样“只圆不方“,没有操守的世故小人;也不能做任座那样“只方不圆”,说话不看场合,让别人下不来台的人。

而是要做像那位大臣那样“内方外圆”,即没有抵触对方,又帮别人改正了错误,双方都很受用。

道德经做人八条道理(道德经做人要内方外圆)(3)

02

三国时期,刘备在巴蜀称王。有一年遇到天气久旱,他在向上天求雨的同时,为了让百姓多留米粮和水抗旱,还下令不准民众在自家酿酒。

下面执行收缴酿酒器具的官吏,乘机胡作非为,敲诈勒索。只要哪个百姓家中搜到酒器,轻则罚款,重则关入牢狱。

山高皇帝远,百姓们有苦难言,怨声载道。

幸好这些官吏的专横跋扈的消息,传到了刘备的妻舅简雍那里,简雍思前想后,不能直接让刘备改变命令,只能等待时机化解为上策。

有一天,刘备和简雍一起出外暗访民情,二人同乘一辆马车。当来到城郊时,简雍看到前方有一男一女并排行走交谈。

简雍就对刘备说:“前面这两男女有准备奸淫的行为,应该把他俩抓起来,按奸淫罪处罚。”

刘备反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两欲行奸淫?没有证据怎么可胡乱抓人?”

简雍说:“他们两身上带着可奸淫的阴阳器物。”

刘备听后若有所悟,沉思了一会儿后哈哈大笑,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即刻传令宣布释放那些家中有酒器的民众。

简雍深知王威不可冒犯,王令更不易收回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要为百姓申冤,唯有“曲则全”,必须婉转变通,应用适当的时机,方可保全自身。

道德经做人八条道理(道德经做人要内方外圆)(4)

03

老子说:上善若水。外柔内刚当属水。

水,展现天下之至柔,九曲十弯绕道行,细滑千姿润万物;

水,驰骋天下之至坚,滴水穿石威有力,载船覆舟呈强劲。

做人,方在圆中,藏起锋芒。“方”是一种做人原则,“圆”是一种处世智慧。

内方外圆,才能让我们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的时候游刃有余,处变不惊,这才是天地之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