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公交60路漂亮售票员 再见公交售票员

11月8日19点40分

温州市区最后一班48路

有人售票公交车从大禅寺首末站

驶向双屿公交枢纽

完成当天的运营后

长达66年的

市区公交有人售票时代画上句点

取而代之的是无人售票

售票员李红春:

我站了最后一班岗

温州公交60路漂亮售票员 再见公交售票员(1)

蒋文广 摄

今天,公交车售票员李红春工作的最后一天。

当天中午1时30分许,记者在中山公园站坐上了48路,只见售票员李红春正在吆喝着上车乘客买票以及提醒乘客下车安全。

温州公交60路漂亮售票员 再见公交售票员(2)

“正好是我上班,很紧张也很激动。”李红春说,自己一天需要来回6趟,一天工作超14小时。在公车上承担售票、报站、车辆清扫、秩序维护、打红旗等工作,“打红旗”的作用是提醒车窗外的车辆、行人注意安全。“开行2个小时,途经62个站点,我的售票员生涯就要结束了。”

温州公交60路漂亮售票员 再见公交售票员(3)

面对即将失去的“售票”工作,李红春表现得比较平静。她说,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公交车无人售票蛮好的,就是有些舍不得,我特别爱这身工作服,很可惜以后不能穿了”。

“原售票人员将全部内部消化,实现转岗。”市交运集团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交售票员通过转岗、内退等方式慢慢“消化”。有的售票员通过学习驾驶技术,成了公交驾驶员,有的成为调度员、宿管员等。

公交售票员队伍

曾达到1000多人

1956年2月,随着温州市区首条公交线路1路开通,公交售票员这个职业登上历史舞台。2000年5月底,市区的公交线路由原来的23条增加到65条,公交售票员队伍规模更是由原来的412余人增加到1320人。

不过,相较于传统的有人售票,“无人售票”具有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等优势,但运营之初的找零换零、假币残币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温州公交电子票务系统的技术革新加快。

2000年6月,市区试行开通了首条无人售票公交42路(现B112路)。

2001年4月,温州公交IC卡首次发行,并在短短5年内办卡量达到了47.8万张,无人售票线路也由2005年63条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142条。随着公交信息化进步,部分公交售票员开始提前“下车”,陆续通过内部转岗告别了这一职业。

不过,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里程长、站点多、客流大的多票价线路依然实行有人售票,到2016年仍然有600余名公交售票员在岗。

公交出行实现多元化服务

当每一种便捷的新支付方式出现,温州公交便会迅速同步“解码”。记者了解到,目前,温州公交出行支持10类支付方式,有的公交车甚至可以通过刷脸支付实现“空手”坐车。

如今温州市区已实现一体化公交支付应用场景,移动支付占比达到45.9%;手机端可进行年审、办卡、充值等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向“最多跑零次”的迈进。

此外,温州市区300多个公交站台都竖立着智能公交电子站牌,乘客可通过站牌了解车辆路线、经过站点,以及车辆当前所处位置。不仅如此,车辆大数据信息还与百度地图、温州交运APP等手机应用连接,市民在家中就可通过手机端确认车辆到站信息,减少等车时间。

出品| 温州商报全媒体

记者|吴健 实习生 钱素红 通讯员 陈默思

摄影| 蒋文广

来源: 温州商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