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

作者| 周婴戈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1)

音乐家王莘

五大道是人文文化丰富的社区,走在五大道上,可以听到从洋楼窗户里飘出的提琴和钢琴的声音,柔美悦耳。

五大道上住着为天津这座城市谱写过标志性歌曲的音乐家:王莘,他在1950年创作了《歌唱祖国》这首歌。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2)

在天津当过副市长的李岚清,后来到国务院任副总理。李岚清退休后出版了《李岚清音乐笔谈》的书籍,书中披露他对音乐和唱歌的热爱。

李岚清在2006年11月24日的《光明日报》中回忆说:1951年,我还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上海大学生歌咏比赛并获奖,当时选唱的就是王莘创作不久的《歌唱祖国》。

如今它已成为中国重大国务活动、外事活动以及各种会议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李岚清喜欢《歌唱祖国》这首歌,也总是把这首歌与天津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

李岚清唱《歌唱祖国》时会回想起他在天津工作期间催人奋发的日子,也感怀天津濒临蔚蓝的渤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李岚清心里有《歌唱祖国》,他逢到天津的同志也设法前去握握手,说一句暖暖的:我也是天津人呐。

李岚清同志把《歌唱祖国》这首歌与天津这座城市联系在一起,非常有道理。我们翻开历史的页码,就会发现天津市是中国被迫对外开通商埠后,外国租界地最多的城市,前后有九处外国租界地,而排列第二位的“汉口”只有五处,这样,天津留下了很多外国式的建筑。

除了头发、眼睛各色不同的外国人多,天津还是中国最早的成规模的产业工人的诞生地,因为利用运河、海河廉价便捷的运力在河的两岸很早就建起了一批近代工业的厂房,出现了觉悟性、纪律性较强的工人队伍。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产业工人是最先感到“站起来”的,我党派了鲁藜带着葛覃、李黑等作家进驻新天津市写出全国最早的《工厂文艺丛书》(晨光出版公司出版、阿英主编)就是佐证。这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工人们的欢天喜地是《歌唱祖国》的作者王莘每时每刻切身感受到的。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3)

王莘先生铜像

2019年10月16日新华社记者周润健在王莘先生铜像前采访王莘的儿子王斌同志的新闻稿中写到:

我父亲十六七岁就做教歌员,开始教大家唱抗日救亡歌曲。新中国成立后,教歌这项事业他一直坚持,保持与群众在一起。1954年出版的一本刊物上,父亲王莘这样谈到《歌唱祖国》的创作:‘我常常感觉到,这首歌不是我写的,而是群众自己的创作,因为我只是用音符把人民的情感记录下来’。

可见,王家父子的话表示出《歌唱祖国》这首歌“真正的创作者”是天津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一曲唱响一个时代的歌曲一定是汇集了人民群众饱满的情感和强烈的心声,不然的话,一首歌不会很快不胫而走,并且历久弥新!

在诗人辈出、诗歌浩繁的唐朝,崔护名不见经传,但是他的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只因这首诗写出了普遍的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本相。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4)

王莘夫妇

说起《歌唱祖国》的传播,1990年9月30日,王莘在《今晚报》发文讲到:

1950年9月我写出《歌唱祖国》后,便很兴奋地唱给当时刚刚成立的天津音乐工作团,这首歌果然是从‘音工团’唱出去的,我感谢‘音工团’的全体团员们。之后,我把这首歌的词曲稿件送给了报社,希望能把这首歌在国庆节前发表出去。报社本意在国庆节前发表, 但因国庆稿挤,未能刊登,至今我还保存着这份退稿件。后来,我把它送到《大众歌声》期刊,在第三期上发表了。那是这首歌的第一次发表。

报社“因国庆稿挤,未能刊登”,这是事实,因为,那时的报纸版面很少,国庆一周年“稿挤”的程度,谁都能想象出来。

我们要说的是,王莘1990年发表的文章,可忙坏了两位老年人。一位就是“这首歌的第一次发表”的责任编辑张恒同志,1990年张恒74岁了。

另一位老年人张道梁在2007年9月《百年潮》刊物上发表的《我所亲历的<歌唱祖国>首刊经过》一文里写到:

《今晚报》发表了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创作四十年》,文中提到《歌唱祖国》在《大众歌声》第三期首次发表,这句话引起了张恒模糊的回忆:‘不对吧!《大众歌声》是几年后才创刊的,莫非是《大众歌选》刊物’?她给我拨了电话,询问我手头是否还有《大众歌选》,我告诉她,大众书店的样书都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了。于是我们约好转天一起到天津图书馆去查对。书库的同志费了不少工夫,才在冷僻的角落找到《大众歌选》。张恒急急地翻开第三集,当首篇《歌唱祖国》词谱赫然在目时,她竟激动地喊起来:‘有了!有了!果然在这里’!我看到这本《大众歌选》时,也意外地分享到一份喜悦。此后,张恒又把这件事置之脑后,我们见面也再未拿它当作话题。

这些文字还原了一段历史的原貌:《歌唱祖国》“这首歌的第一次发表”是在《大众歌选》刊物上,不是《大众歌声》;一字之差,那是两种刊物。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5)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6)

《歌唱祖国》第一次发表是在《大众歌选》刊物第三集上

《大众歌选》是怎样的刊物?张道梁在文章里也写到:

《大众歌选》是由天津大众书店出版的,我任书店的编辑。解放之初,广大工人、学生学习新歌的热情高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每周开辟一个教唱歌曲的节目,李溪负责教唱,他先将歌词逐字宣读,收听的群众则逐字记录。这延长了教唱时间,也给教与学增添了不少麻烦。我们就想到出版《大众活页歌选》。经军管会文教部殷镇坤介绍,我联系了当时天津音协的负责人孟波。孟波很赞同这一建议,就委派军管会文艺处及天津市文联音乐编审张恒来担任责任编辑。在大家努力下,活页歌选很快出版,自此,教唱歌曲的全貌就提前印在活页歌选里。活页歌选出版很频繁,我们就将若干辑合订成集发行,定名为《大众歌选》,先后共出版四集。《大众歌选》每集选刊的都是著名的流行歌曲,还有不少新创作的歌曲,着重发表天津的新作。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7)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天津美术出版社成立,我的父亲周艾文从天津文化局出版科的小干部被派调到那里作“文字编辑组组长”(就是文字编辑室),张道梁是家父组里的同事,他一直在美术出版社作文字编辑到退休,我不但看了张道梁这篇文章,也亲耳听过张老伯讲过这段往事。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8)

首次发表《歌唱祖国》的张恒和张道梁,2002年

张老先生说得最多的就是:张恒坚定不移地要求张道梁把已经“发排”的《大众歌选》第三集重新排版,把《歌唱祖国》放在首篇!

张恒的要求使张道梁很为难,因为那时是由印刷厂铅字排版的,这样要承担很大的损失。

除了经济损失,让张道梁大惑不解的还有第三集原已排版的有曹火星的《十月之歌》、郑律成的《朝鲜人民军进行曲》、刘炽的《打到台湾去》、鲁藜的《在高山那边》、唐诃的《歌唱英雄》等,这些作品都要给《歌唱祖国》让路吗?

张道梁对我说过他当年的困惑,这困惑是以张恒的一句“《歌唱祖国》会唱响”而解除的。张道梁一直记得当年张恒说此话时脸上那充满自信的微笑。

张恒当年下如此大的决心要把《歌唱祖国》作为首篇,已经排版的几位大音乐家的作品都给《歌唱祖国》让路,这似乎就蕴藏着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

1934年,十八岁的张恒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礼堂观看了由聂耳作曲并亲自参加演出的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这个歌剧很吸引张恒,她感到新鲜、兴奋,其中《码头工人歌》、《前进歌》和《卖报歌》一下子被张恒学会了,她也兴致勃勃地唱起来。

唱着这些进步歌曲的张恒,很快就认识了左翼音乐工作者吕骥、孟波等,被他们的“业余合唱团”所吸收,参加每周一次的歌咏活动,唱《救亡进行曲》、《光明赞》等歌曲,唱得最多的是聂耳的作品。

1938年,张恒经吕骥介绍到延安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和工作。1939年2月到同年秋,担任“鲁艺”音乐系冼星海的助理员、戏音系指导员和支部书记,参加了由冼星海创作并指挥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首演。

1942年夏到1943年夏,在鲁艺音工团做研究工作和专业团员,那些气壮山河大合唱的歌唱中都有张恒的声音。

可以说,张恒对掷地有声、豪迈雄壮歌曲是十分熟悉与谙习,这也就是1950年9月张恒拿到《歌唱祖国》这首歌,反复小声唱了几遍以后就立即认定这是一首肯定能唱响的好歌曲,张恒的专业积累,滴水穿石。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9)

延安女声合唱团,第二排左三为张恒。

张恒与王莘都是“鲁艺”音乐系第三期学员,似乎在延安就默默地注定了《歌唱祖国》这首歌要在天津诞生,也会从天津传播开来,由天津唱响全中国。

1951年国庆前,《歌唱祖国》昂扬地走向了全中国。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国庆节时,除唱国歌外,以《歌唱祖国》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为全国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10)

文化部在通知中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方人民广播电台即将教唱这两首歌曲。各地出版社和群众性刊物负责印发和刊载,各地文教机关负责组织上述工作,以求全国人民普遍学会这两首歌曲,在国庆节整齐地热烈地唱出来。

其实,早在一年前的1950年,《歌唱祖国》就在天津“整齐地热烈地唱出来”了,《大众歌选》也把这歌作为首篇完整地刊发了。

2019年08月0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陈乾的文章“歌曲《歌唱祖国》诞生记”,其中写到:歌的词曲作者王莘在1938年考取了‘鲁艺’音乐系,师从冼星海、吕骥、向隅等,毕业前,冼星海赠给王莘一支颇有纪念意义的法国自动铅笔,他说:‘我用这支笔写下了《黄河大合唱》,你拿着它,希望你也能用这支笔写出些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来’。

在收到活动铅笔的第11个年头,《歌唱祖国》诞生。32岁的王莘终于用老师赠予的那支写下《黄河大合唱》的活动铅笔,创作出了这首不朽的颂歌”。

陈乾的文章也写到:“《歌唱祖国》在《大众歌选》第三集位列首篇发表”,这《大众歌选》背后的故事就一直是五大道上的一个音乐密码。

音乐家王莘住在重庆道贯穿到成都道的博爱里1号,张恒住在重庆道97号,这明显构成了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11)

王莘故居:成都道博爱里1号

“地标”性的音乐与地域紧密相连:

从天津调到上海音乐学院任领导的孟波促成了上海那座城市创作出镶入世界乐坛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飞沙走石的大西北,你刚感到孤冷就会忽地有一队送亲的队伍出现在山岗,传来手鼓与歌声:“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热情似火。

从热情似火转到江南水乡,那一定是馨香委婉的《茉莉花》让人流连忘返。

到了天津这座海滨工业城市,扑面而来的就是这首热情奋发、坚定自信的《歌唱祖国》,这歌的每一音节、每一字句都流淌着这座城市的血液,这里的人都会一字一顿地唱起“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王莘写的歌唱祖国历程(五大道上的音乐密码)(12)

天津,一座英雄的城市,五大道,闪耀着丰富人文文化的社区。

写于2022年1月

天津抗疫时

文中照片均取自网络


作者周婴戈1953年出生,居住于重庆道大兴村,曾就读于第二幼儿园、常德道小学、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已退休。


采稿 校对 编辑 | 紫石

关于我们

“情系五大道”公众号、头条号汇集了五大道人讲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学、摄影作品等,旨在重温五大道老时光、探寻五大道人的生命轨迹、弘扬五大道的人文精神。欢迎新老五大道人踊跃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请在私信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本号刊登的文章(不代表本号立场)均为原创,不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