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最好听的曲子(曾风靡崇明上下八沙的这种乐曲)

解放之初,洋钎《翻身乐》风靡崇明上下八沙,那熟悉的唱词与旋律,飘过了整整一甲子。洋钎属曲艺的一种,表演形式是,手拿竹筷敲击单面钹子,唱着流畅的地方小调,崇明人称之为敲洋钎,浦东等地则叫“钹子书”。

1957年崇明属江苏省时,《翻身乐》参加了南通专区汇演,荣获“演出奖”。崇明划入上海市后的1959年6月,市曲艺汇演拉开帷幕,《翻身乐》又引来满场喝彩,《解放日报》好评为“语言淳朴生动,演唱水平高”,并入选《上海十年文学选集•曲艺卷》。

朱家角最好听的曲子(曾风靡崇明上下八沙的这种乐曲)(1)

陈明卿

每次演出《翻身乐》,一开场就句句入耳:

快乐快乐真快乐,

提起我翻身农民张老六,

家住崇明城西北,

今年年纪五十六。

解放之前真个苦,

只有两间破草屋。

讨个娘子住苏北,

生个儿子叫小福,

养个女儿叫小花,

在屋里织织布来纺纺纱。

唱到解放前的苦楚,从旧会过来的穷苦农民点点滴滴在心头:

朱家角最好听的曲子(曾风靡崇明上下八沙的这种乐曲)(2)九八月雨麻花,

早滴笃,夜滴笃,

滴滴笃笃对直落,

烂赤稻,烂棉花,

今年收成真勿局,

只好吃仔三顿薄麦粥,

小菜吃点臭咸瓜。

恶地主收租来了,一出场的“派头”,令人捧腹又可憎:

九月过,交十月,

来仔收租赤佬黄兴岳。

头上帽子西瓜壳,

长棉袄,短马褂,

脚上皮鞋及立各,

自意棒,戮勒戳,

吃仔农民汗和血,

长仔一个大堆足。

推倒了三座大山,穷人翻身得解放,生活有保障:

翻身得到翻身乐,

分着二间大瓦屋,

风勿怕,雨勿怕,

夏天六月真写意,

乘乘风凉凉笃笃。

家具买仔一洛托,

女儿身上花绿绿,

常年口粮分得足,

又有饭又有粥,

家常菜豆腐青菜烧萝卜,

咸菜豆板放点小白虾,

逢时过节买点鱼烧烧来肉笃笃。

党和朱家角最好听的曲子(曾风靡崇明上下八沙的这种乐曲)(3)政府又为农民扫盲学文化,小囡进了幼儿园:

农村到处办民校办冬学,

我张老六年纪虽然五十六,

老光眼镜手里捉,

学堂里厢书来读。

学校附设幼儿园,

小孩子真快乐,

拍皮球骑木马,

跳舞唱歌真活络,

唱只歌来3 3 | 22 | 1 1 |1 —|

《翻身乐》唱出了翻身农民的共同心声,赢得各方欢迎,成了回忆对比、讴歌新社会的优秀节目,唱红在崇明岛,唱响在浦江两岸,县广播站常年每天定时播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也每周播放一次。

朱家角最好听的曲子(曾风靡崇明上下八沙的这种乐曲)(4)

崇明南北东西中,城乡各式人等爱听《翻身乐》,爱唱《翻身乐》,拥有“粉丝”无数,连白发苍苍的老翁老太,学龄前的儿童,都能唱上几句;田间休息时,晚上乘凉时,也要你一句、我一句的乐一乐,笑一笑。每当广播喇叭里响起《翻身乐》时,不约而同跟着唱了起来,如同时下的卡拉OK。《上海文化艺术志》好评云:“《翻身乐》,崇明艺人陈明卿编演于五十年代后期,崇明当地群众一度争相传唱。”

朱家角最好听的曲子(曾风靡崇明上下八沙的这种乐曲)(5)

作者手稿

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直到现在仍对《翻身乐》念念在心。笔者编写此文过程中,曾与多人侃起,无不眉开眼笑津津乐道。完稿校对时,曾忘情地击节而歌,小辈哈哈大笑连说“再来一遍”;内人跟着哼开了,灶间里飘来了焦香才紧急刹车!

当年同在崇明当过兵的战友聚会时,又一次讲到《翻身乐》,又是争相“接小龙”,笑得前俯后仰,有一个还问:“张老六现在还在不在?活着的话要有一百多岁嘞!”

作者:陆茂清

编辑:李琳

交一个工作生活的帮手,开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条喜欢小岛的理由

美图、美文投稿请发送至邮箱:cmxwb2010@163朱家角最好听的曲子(曾风靡崇明上下八沙的这种乐曲)(6).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