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拾贝的内容怎么写(教海拾贝让人物在细节中熠熠生辉)

教海拾贝∣​让人物在细节中熠熠生辉

作者丨俞永军

(本文刊于《初中生世界·江苏》2020年第10期)

学海拾贝的内容怎么写(教海拾贝让人物在细节中熠熠生辉)(1)

【主持人语】

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一些人物让我们记忆犹新,难以忘却。下面,就让初初带领大家开启第二单元的学习之旅。

本单元四篇课文,前两篇回忆性散文,后两篇传记类作品。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皆要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多种修辞合理运用,从而让所写人物在记忆的相册里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藤野先生》采用时空结合,时间上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希为贵”等内容;空间上由东京到仙台,再到国内,回忆藤野先生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崇高品质。《回忆我的母亲》以记叙为主,写母亲平凡而又勤劳的一生,适时穿插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突出主旨。《列夫·托尔斯泰》是一幅人物肖像画,先刻画托尔斯泰脸部多毛,长相平平,令拜访者大失所望;接着描绘他的眼睛,深邃传神,欲扬先抑,揭示他睿智而又伟大的人格魅力。《美丽的颜色》从居里夫妇四年如一日提取镭的过程中折射出居里夫人热爱科学、顽强坚持、乐观向上的光辉形象;特写镜头,展现居里夫人投身科研的热情与决心,同时引用居里夫人的话,进一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与可读性。

回忆性散文,特别是传记类作品,应完全真实,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不以物喜刻意美化,不以己悲肆意丑化。人物刻画一定要抓住特点,叙写其重要、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达人物特征的典型小事。不写大事,难以展现人物贡献;不写小事,无法鲜活人物形象。为了把人物写活,应从各个侧面挖掘足以表现人物特征的典型事例和细节,浓墨重彩,精雕细琢。这四篇文章极好地诠释了这一点,现在,请随初初一起细细品读吧!

【延伸文本】

★《藤野先生》拓展阅读——

一年级老师

梅子涵

我们上学了,坐在一年级老师面前。

他们手里拿着课本,我们手里也拿着课本。我们并不知道那其实是多么简单的课本,只觉得它们是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在很多年前我们小时候,还用牛皮纸、画报纸认认真真包住它们的封面。我们太小,不会包,是爸爸妈妈包,我们认认真真看。我们知道课本要包好,它们是很要紧的东西,不能撕坏。看他们包的时候,我们匀细的呼吸里都有种神圣感。而坐在拿着课本的老师面前,高高讲台下矮小的我们,感觉就像有光芒从乌黑浓发的头顶射入浑身上下的各处,它把我们捏拢得聚精会神。我们真正的、一生的学习就这样在一个九月一日的上午很端庄、很严肃地开始了,哪怕是一个后来再调皮的小孩,后来的一个留级生,在这第一天,在这第一个很正式地拿着课本教我们认字、学算术的一年级老师面前,也都坐得端正,不嬉皮笑脸。

他们身后的那一块黑板,写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每一个符号,无论是我们立刻聪明地学会还是没有立刻学会,都通往后来写出的一本厚厚的小说、一个富有智慧的工程,以及所有的杰出创造与诞生。

别说在一年级,直到成长之后的那么多年里,我们还真的没有郑重其事地想过,一年级老师,他们于我们的意义。一条知识长路的开始迈步和他们每天的念出、写上,已经懂了很多的大人,却每天教着简单、明了的话,他们很像那喊着“一二一”的人,懵懵懂懂的小鬼们腿脚发软地总走不到直线上,他们不可以发怒,就像木偶剧演员,善于牵住绳子,面带微笑,劳累地进行着每一天有声有色的演出。

夜晚,他们还要翻开小鬼们的本子,看着那些歪斜的字迹,打着红钩,改着错误,写上“鼓励”,写上“希望”,写着那么简单、重复的几个字,在城市的红台灯下,在乡下的暗油灯边。亲爱的一年级老师啊,当然,还有后来的二年级老师……这需要何等的安宁,何等的耐力,以及何等平凡却奇异的美丽的心!

我也是长到很大后甚至快要到老才看见,油然有了许多的感叹、想念,仿佛回到那一张一年级的课桌前,坐下,抬头,认真地看着讲台,看着严老师,她是我的一年级老师,也是后来我妹妹的一年级老师。

她是一个真正的“严”老师,没有洋溢的笑容,甚至缺少得有点吝啬,普普通通的长相,讲着真正标准的普通话,很端正地在黑板上写着每一个字。一年级老师都是很端正地写字、写数、写符号,因为他们知道面前坐着的都是很“空白”的小孩,要让他们看懂,记得住笔画,他们也是在有意或者不经意地告诉小孩学习的认真、不可马虎,如同行走路上庄重和踏实的“一二一,一二一”。

她念课文语调平坦,电台里小广播那样的声音她从不出现。她念《秋天》的时候不像小广播:“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啊,秋天来了!”

她标准的普通话把落下的叶子、南飞的大雁、到来的秋天都念得清清楚楚。她没有丝毫夸张让一个一年级孩子模模糊糊地觉察到文字里的情景美,甚至一辈子记住了那高高天空中的美丽“散步”。何止是学会了“人”和“一”,知道天空中的大雁在秋天往南飞的生命原理,文学不是也被栽种了吗?以课本栽种文学是最有力量、最有面积的栽种,全世界早已知道了这一点。中国的课本里是有好文学的,《秋天》就是!我从七岁到现在,铭记着严老师的朗读。

一个七岁的小孩,那时的我,认为她读得最好。不像小广播也是最好的。我的一年级同学,一定和我想的一样。在一年级老师面前的一年级孩子几乎都一样。那是一个在知识面前最天真、最不会怀疑的珍贵年龄,和幼儿比起来又多一些开始的认真和有点儿懂事的神情的珍贵年龄,珍贵啊,总共就三百多天的时间。

一年级老师正是牵着这个年龄,这些天真、认真、懵懂却已经有些懂事的生命,牵着他们正式开始学习知识和触摸开启人生岁月的新幕布。

两个学期,白天和夜晚,阳光下、灯光下,我们后来所有的阳光和灯光里都有他们给的这一点儿,这许多,这些简单的文字、数字、符号,这些水滴和霞光。

我们后来的人世间的行走,也多么像那些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虽变化不定,却不慌不忙,暗自诗意地在生命的树上从嫩绿长到深红……

一年级老师,他们的嫩绿和深红,真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普通。他们是在我们六七岁的时候就领着我们在空中飞的人,教会我们“人”字,教会我们“一”字,我们后来果然就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选自2019年9月10日《新民晚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这篇文章作者从一年级老师于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写起,重点回忆自己小学一年级严老师的诸多事情,尤其是念课文时语调平坦,标准的普通话清清楚楚,没有丝毫夸张,让“我”顿时觉察到文字里的情景美,甚至一辈子记住文字背后所呈现出的优美画面,于是乎在心田种下一粒文学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直至果实累累。

一年级老师每天教的内容简单、明了,但对于“我”人生启蒙及人生道路的正确抉择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的安宁、耐力、平凡却奇异的美丽的心,以及他们嘱托孩子学习要认真、不能马虎的态度,一步步引领孩子正式学习知识和开启人生岁月的新幕布。字里行间,质朴自然,无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读有所思]

1.作者回忆了自己一年级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2.请依据文中内容,概括一下一年级老师对于一个人人生的意义。

★《回忆我的母亲》拓展阅读——

我的母亲

陈文东

小时候问母亲:星星是什么?母亲说:死去的人都变成星星。如今,我常常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星空。

父母在,世态再炎凉总有一处温暖;父母不在,我们就只剩下永远的坚强!

母亲病倒的前一个周末,我回了一趟乡下的家。当时,她虽然行动不够利索,但还是正常的生命状态。母亲知道我最喜欢吃芋头,临离家时,她带我到菜地里挖了满满一袋子的芋头。看着她颤颤巍巍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步履,我不禁想起儿时记忆里的模样,倍感岁月无情。母亲任劳任怨,一辈子没有跟谁计较过,没有跟谁红过脸,更不用说是吵架;跟所有的邻居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得到了全村人的敬重。她的爱总是满满地洋溢着,对待子女犹如春风拂面,温润入怀,她心平似水,从没有偏袒过谁。

母亲一生坎坷。她是养父母带大的,养父母是她的舅舅、舅妈。母亲上面有七个哥哥,她是生母家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儿。母亲的舅舅、舅妈结婚多年未生子,求子心切。南方农村有“抱儿带路”的习俗,意思是夫妻结婚多年没生孩子的话,就去抱养一个孩子,抱养的极有可能成为带路人,会带出弟弟、妹妹来。于是,母亲就这样到了养父母的家里。到后不久,养父母果然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接连生了四个儿子。除一个年幼夭折外,其余的全部长大成人。在母亲那个年代,贫穷与苦难是生活的底色。童年的困苦磨炼了母亲坚韧、隐忍的性格,也滋长了她坦然面对灾难的信心与力量。

我家乡是个毛竹之乡,家家户户编竹器、做草纸、绑扫把、削筷子,增加点微薄收入。那时,白天要参加生产队干农活,只有晚上抽空干点私活。我家离集镇很远,农产品交易都要到跨地区的华安县城进行,来回近45公里,走路要八个多小时,还要经过九龙江一个渡口。当时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低,100双筷子不到三毛钱。

一个赶集的日子,母亲挑着一大担筷子出发,走到华安县城对岸,已经是精疲力竭了,刚好一只渡船正在启航,大家怕耽搁,争先恐后往上挤。母亲先人后己、一贯礼让的性格,让她落到了最后,等她要上船时,船已经离岸了。母亲以为能够跨得过去,作出努力的尝试,不料失败了,在前脚跨上船的那一刻,由于重心偏移,母亲连同一大挑筷子一起掉进九龙江里,船上的人慌忙伸出扁担,把母亲拉上来。母亲得救了,但那一大挑的筷子却被江水冲走了。要知道,那一挑3000双的筷子,是父母亲一两个月夜间不停劳作的成果,可想而知,那时母亲的心情是多么的难受。母亲没有落泪,只是望着江面发呆,母亲知道生活还得继续。

时光在沉默中前行,母亲也在沉默中变得异常坚强。

我们从母亲的经历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生命的顽强,以及生命的可贵。幸福与拥有多少无关,但与内心紧紧相连。所有的不美好都是为了迎接美好的到来,所有的困难都会为努力而让道。我想,我们来世上这一遭,不为别的,只为贴着很多温暖,而这温暖里,一定有很多美好的时光,让我一生不能忘记。

(选自2019年7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本文与《回忆我的母亲》有异曲同工之妙,皆是通过对母亲诸多往事的回忆:母亲知道“我”喜欢吃芋头,临离家时挖了满满一袋子;母亲心平如水,与邻居相处融洽;母亲从小送到舅舅、舅妈家,一生坎坷;母亲挑一大担筷子到县城去卖,结果筷子全部掉进九龙江里。这些往事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顽强、可贵。一个赶集的日子,母亲挑一大担筷子到华安县城去卖,哪知没有踏上船,结果3000双筷子全都掉进九龙江,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细节,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抑或类似经历就无法感同身受。苦难是人生中一笔高贵的财富,因为它让母亲变得异常坚强,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

[读有所思]

1.为什么说作者从母亲的经历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生命的顽强,以及生命的可贵?

2.想一想,你的母亲经历哪些事情?其中最让你感动的是?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感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