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武汉好人榜(都市白领反哺家乡)

极目新闻记者 孙泽宇

视频剪辑 孙泽宇

通讯员 李正东

实习生 张烨

​武汉汉南下南村青年余意,是土生土长的乡里伢。他曾向往都市的繁华生活,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成为企业白领。然而,他毅然决然放弃了令人艳羡的工作,回到家乡建设农村。

为保农户收入,他恪守承诺,将个人利益放下,自亏4万元收购农产品;疫后重振时,他开启服务“三农”新征程,建立电商新模式,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多年来,他将青春奉献三农,在乡村振兴路上争当时代先锋。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武汉青年余意荣登榜上。

第二届武汉好人榜(都市白领反哺家乡)(1)

放弃都市白领生活

春寒料峭,在武汉汉南的一家消费扶贫馆里,却热闹非凡。正值年关,许多顾客陆续来到这里,采购年货。“这些都是我们当地的一些土特产,您家要是送人,可以选择直接在手机上下单,平台可以免费配送,免得您家再去劳神费力。”馆内,余意正耐心地向顾客介绍助农产品的线上选购流程。

今年33岁的余意面相十分年轻,但眉宇间流露出成熟男子的气质,谈吐也是干练飒爽。谈起余意,街坊邻居纷纷竖起大拇指,“余意是个热心肠,疫情时亏了他给我送菜。”“平时,看到谁家有什么难处,他都会上去帮一把。”

“这个伢不简单,如今这个年代,能回到农村踏实做事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在采访中,馆内一位熟客毫不掩饰对余意的赞美,“不像我屋里的儿子,大学一毕业就要往深圳跑,混了几年也冒搞出么事名堂来。”

第二届武汉好人榜(都市白领反哺家乡)(2)

1989年,余意出生于武汉市经开区邓南街下南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乡里伢,少年时他也曾向往都市的繁华生活,并在大学选择就读珠宝专业。2011年,余意本科毕业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珠宝制作师,在广州过上了都市白领的生活。那时的他,月薪能有大几千,每天出入市中心的高端写字楼,着实让人羡慕。

但余意从小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当时,珠宝行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没有太多供他发挥的空间。“而农业不一样,还存在着很多行业空白,国家也对农业农村发展十分重视。”余意说,“广阔农村大有可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余意告诉记者,他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的印象中,每到农忙时节,母亲总是特别辛苦,“当时,机械化作业还没有普及,生产力低下,作物从播种、浇水、除草、施肥到收获、晾晒,每一步都需要她身体力行。”小时候,余意也会帮着家里干些农活,对农民的辛劳有着切身的体会。

有什么办法能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让他们不用这么辛苦呢?余意心想,他在田间地头长大,本身就对农业十分了解,也熟悉家乡的农业发展状况,不如干脆回乡,好好干出一番天地。2012年末,经过深思熟虑,余意孓然一身,回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家乡——武汉汉南纱帽街。

自亏四万照价履约

刚刚回到汉南时,余意首先加入了武汉强民农业合作社,悉心学习农业知识和技能。很快,他发现合作社销售农产品的方式比较滞后,渠道单一,信息闭塞。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买方市场,合作社和农户都处于被动地位,还需承担很大的风险。

为了打破这种原始销售模式,2013年5月,余意成立了自己的土特产专卖店,主要销售汉南甜玉米和西瓜。余意对特产进行加工和包装,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扩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由于创新了销售思路,不到半年,他就卖出了150万元的农产品,既打开了销售渠道,又帮助当地农户增加了收入。

第二届武汉好人榜(都市白领反哺家乡)(3)

2014年,余意被推举为武汉强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刚上任不久,余意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合作社与当地农户有约定俗成的收购协议,每到农产品销售旺季,合作社会参照市场行情价格,收购农户手中的农产品。久而久之,这个协议变成了一种口头约定,没有法律约束力,以致农户经常单方面毁约。

2015年5月,到了武汉经开区(汉南区)甜玉米丰收的季节。但受到天气影响,当年的甜玉米因大量集中上市而滞销,市场价低至1角/根,远远跌破了协议收购价5角/根。“如果不能马上卖出去,玉米就会烂在地里。”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余意至今记忆犹新,“其实,合作社完全可以拒绝收购,只需要赔付一笔违约金,这样的风险远远小于亏本收购。”

当时,这位年轻的理事长遭受了很多农户的质疑,不少农户甚至不相信他敢收购这批甜玉米。“这么差的行情,一个毛头小子难道就能卖得出去?”“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大家的质疑不绝于耳。

“对,我就是一个毛头小子,但如果协议上的承诺都无法兑现,那我还怎么在这立足?”时间紧迫,余意当机立断收下这批甜玉米,并在网上找到了北京一家愿意采购的商家。三天后,虽然这批甜玉米全部如约卖出,但是余意却亏损了近4万元。

余意认为,这么做是值得的,一方面将他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另一方面也积攒了口碑,“金杯银杯不如农户们的口碑,当我真的把玉米卖出去之后,虽然亏了,但是大家开始认可我了,觉得我这个人办事可靠。”打那以后,农户们都开始愿意跟我合作。

呼吁青年返乡创业

2016年春节前,当地村民张大爷的儿子,给父亲寄来了一些年货,但快递没办法送到村里,只能寄到纱帽街。张大爷只有搭乘公交,辗转10几公里取快递,花费十几元车票钱不说,来回还要用上一个多小时,大包小袋,十分不便。

张大爷的经历,余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了解到,像张大爷这样的很多农村家庭,在需要用邮寄的方式来传递亲情时,往往因为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受到了很多阻碍。

2016年7月,余意成立了农村电商物流公司,希望解决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是打通农民亲情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刚开始,余意开着私家车挨家挨户踩点,但农村人的思想观念落后,很多人不接受这种新事物。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生生“跑”出了一套农村物流体系。

从最初的一天50单,到如今的一天上千单,时至今日,武汉汉南的农村快递点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很多渐渐衰落的农村基层供销社,在引入快递业务后,恢复了往日的辉煌。“供销社又热闹起来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武汉经开区湘口街银莲湖供销社员工陈顺华说。

第二届武汉好人榜(都市白领反哺家乡)(4)

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12月28日,武汉消费扶贫专馆汉南馆正式挂牌运营。作为汉南馆的馆长,余意开启了服务“三农”的新征程。

响应电商扶贫号召,余意建立了“电商+专业合作社+电商店+农户”电商新模式,帮助95后农村小伙吴鲲成立水产交易部,利用武汉市电商公司平台直播销售,仅1个小时就收到200多个订单。短短2个月不到,吴鲲养殖的大闸蟹就销售一空。

余意的事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先后荣获武汉市致富带头人、武汉市乡村好青年、武汉经开区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武汉市“五四”青年奖章。近日,他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返乡助农9年来,余意用汗水浇灌沃土,将青春奉献三农,在乡村振兴路上争当时代先锋。

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余意满含深情地说:“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培养我们上了大学,反哺家乡,回馈桑梓是我们这些乡里伢应尽的责任。我们了解农村,思路更活,想法更多,在农村可以大有所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