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

撰文/日尧居 ——探索明代皇帝朱见深如何拜倒在大自己十七岁的女人万贞儿的石榴裙下,是生理变态,还是患难与共的一往情深?

一代乳母上位记,没有姿色和美貌却偏偏独得君王欢喜,俗话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也标志着人作为个体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喜好特点。

所谓男女之情,有的男人就喜欢年轻稚嫩的女人,而有的男人就偏好年纪较大和成熟的女性,有的男女之情超出了理解范畴,让人叹为观止。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1)

一,朱见深的成长环境

在大明王朝帝国的君王之中,就出现了一个君王,他对后宫群艳都没有兴趣,偏偏就独宠年长自己17岁的奶妈,这个君王就是大明帝国第八位君王朱见深。而这位著名的奶妈就是成化年间权倾后宫的万贞儿。

其实朱见深为什么独宠万贞儿这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还得追溯到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身上。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位(1435—1449年)和第八任(1457—1464年)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为孝恭章皇后孙氏。

朱祁镇当时年少轻狂错信了小人王振,接着他带着大明最精锐的部队去攻打瓦剌,谁知道王振为了在故乡炫耀自己的荣华富贵,要求大军改道从自己家乡路过来满足这个太监的虚荣心。

恰恰就是因为这么一改道,瓦剌鞑靼军队发现机会迅速包抄围堵,于是大明精锐在这一场战役中损失殆尽,而大明皇帝朱祁镇也被抓起来了。

那么大明王朝皇帝朱祁镇都被抓走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在孙太后和于谦等人的支持下,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就成为了君王,而还是个婴儿的朱见深就成为了太子。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2)

朱见深

既然朱祁钰成为君王而统治天下,他能够容忍自己未来的继承人是哥哥的儿子吗?换作其他君王都是不同意的,于是朱祁钰就一门心思想着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不过群臣和太后是坚决反对,就连大英雄于谦都是坚决反对改立太子,达不到目的的朱祁钰于是他所有的不满和负面情绪就集中在还是儿童的朱见深身上。

所以朱见深小时候挺惨的,父亲被百姓们痛骂,后宫对自己也是指指点点,甚至一些宫人觉得如今的君王厌恶朱见深,所以就狐假虎威欺负朱见深。

我们由此可以知道朱见深的童年其实是极为残缺的,受人指责、被人欺负、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的。

而朱见深的奶奶孙太后和母亲却没有权势帮助到自己,这对幼小的朱见深来说,宫廷生活是极为痛苦、艰难。

可想而知,本应该给予朱见深保护的人无法去保护,而没义务给予朱见深保护的人却站出来伸出手臂帮朱见深抵挡住所有的风雨,而这个人就是万贞儿。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3)

二,有经历而又坚韧不拔的女人

这个万贞儿是什么人物?为什么能够牢牢的拴住君王的心呢?

万贞儿(1430年—1487年),后世多称为“万贵妃”,青州诸城(今山东潍坊诸城)人,明宪宗朱见深妃嫔,荣冠后宫。万贞儿是朱见深幼年时期的保姆。明宪宗即位时便封年长他17岁的万贞儿为贵妃。

万贞儿是个奇女子,小时候因为家族亲戚犯罪牵连全家,万贞儿为了活命四岁就入宫当了宫女。

而万贞儿的宫廷生活最初十分的坎坷,做错一点事情就被其他宫人打得伤痕累累,还经常被关禁闭禁食,后来万贞儿遇到了朱祁镇的母亲,就是孙皇后才有了转机。

一次万贞儿伺候孙皇后,不小心做错了事情,万贞儿立马吓得跪倒在地,而孙皇后无意间看到万贞儿身上的伤痕,心中实在心疼,又想到禁宫里宫人的遭遇,于是就让万贞儿伺候自己。

后来遭遇了土木堡之变,朱祁钰继承皇位,孙皇后为了保护孙子朱见深,就让万贞儿去代替自己照顾。

由于朝中局势极为动荡,朱见深不受朱祁钰的待见,对于他的残害是时有发生的,毕竟朱见深活着就是朱祁钰的绊脚石,所谓的太子东宫的宫人们很多其实都被朱祁钰收买,这也导致了整个东宫其实没有多少人是忠诚于朱见深。

但是恰恰就是这个奶妈万贞儿,她是朱见深最亲近的人,她挡在太子朱见深前面替他扛住了许多次的伤害。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4)

三,万贞儿对朱见深不离不弃的守护

太子朱见深为什么深爱万贞儿?不止是对她的一种亲近和母爱,更有的是自己在最艰难危难的时期,只有万贞儿是坚定的站在自己身边,这种携手同舟共渡的感情并非其他人可以替代的。

当然了万贞儿也不是没有受到诱惑和策反,但是万贞儿的遭遇太特殊了,她把孙太后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她是缺爱的,所以下意识认为这个皇太后就是这辈子要守护的人。

当她来到东宫看到婴儿一般的朱见深,心中缺失的那份爱又演化成一种母爱,万贞儿一辈子没有孩子,所以对朱见深,她内心潜意识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这就是为什么万贞儿即使面对各种诱惑都不动摇的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她万贞儿对朱见深是有着母爱的羁绊,试问一个热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会为了利益抛弃自己的孩子?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5)

在万贞儿的竭力保护下,太子朱见深也慢慢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皇子也对万贞儿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情。

从太子朱见深2岁到10岁的人生里,他的叔叔朱祁钰一直是他的恐惧阴影,虽然朝臣和太后竭力保护他,但是朱祁钰的后宫不容他人染指,所以朱见深其实还是时刻活在叔叔的屠刀之下。

而此时太子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其实早就回到京城,但是被叔叔朱祁钰关在南宫,朱祁镇虽然担心自己的儿子,但是他没有任何办法。

朱见深后来遭遇就是被废除太子,失去了太子的光环保护,更是被宫廷里的宫人们肆无忌惮的嘲笑,而到了这时候,朱见深身边依旧还跟随着万贞儿,万贞儿对朱见深是真的有很深的感情。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6)

四,后宫名副其实的主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镇复辟成功,朱见深又重新被立为太子,朱见深从此再也不会遭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欺凌。

而从后来的人生里,依旧是万贞儿陪伴着朱见深成长,可以说万贞儿见证了朱见深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

长到青春期的太子朱见深渐渐知道了男女之事,而朱见深的第一个女人就是万贞儿。

但是万贞儿的身份毕竟不足以担任太子妃,于是朱见深又迎娶了吴氏作为自己的正妻,但是对于吴氏,朱见深更多的是冷淡。

当他的父皇朱祁镇驾崩后,18岁的朱见深继承了皇位,而这朱见深很是特别,登上皇位不准备典礼、不整治朝纲,这位君王恰恰要册封皇后,而皇后的人选还是自己的奶妈万贞儿。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在位二十三年,年号成化。

这事闹到朱见深老妈那里,周太后气势汹汹的来到儿子面前说理,最终朱见深选择立吴氏为皇后,而立万贞儿为贵妃。

其实成化年间,大明后宫几乎是万贞儿说了算,第一个皇后吴氏因为动刑被废黜,而第二个皇后王氏知道万贞儿的厉害,于是她不去争,只是静静的呆在自己的宫殿,而万贞儿成为了后宫名副其实的主人。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7)

五,万贞儿的失子之痛

万贞儿在第二年就替朱见深生了一个皇长子,但是这个皇长子没过一年就夭折了,为此,万贞儿的心态开始扭曲。其实早期万贞儿的心肠还是好的,她最初对待后宫的皇后妃子也是很有礼节。

但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夭折,万贞儿就怀疑是后宫哪个妃子下的毒手,这种痛失爱子的心情让她彻底性情大变,并且迁怒到其他人的身上,只要是哪个妃子或者宫女怀上君王的骨肉,万贞儿一定会妒忌的想尽办法让其流产,在这种氛围下,许多妃子都战战兢兢,十分惧怕她。

不过还是有皇子躲过万贞儿的追杀,他就是后宫一个宫女和朱见深的私生子。

这个宫女后来怀上了君王朱见深的骨肉,但是万贞儿却发现了这个事情,万贞儿就让另一个宫女去给她堕胎。不过这个宫女自己的人缘特别好,派来堕胎的宫女不忍心她流产就谎报她不是怀孕而是肚子里长瘤子。

后来这个宫女就偷偷的生下了朱祐樘,而这位可怜的朱祐樘也一直吃着宫人的百家饭而长大,艰难的活了下来。

直到偶然的机会朱见深发现自己还有儿子,就十分兴奋的把他召来,而瘦弱的朱祐樘出现在朱见深面前,朱见深是十分的感动,庆幸自己没有断后。

朱见深为了保护自己这个儿子,他让母亲周太后帮忙看管朱祐樘,于是朱祐樘才逃过万贞儿的追杀。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8)

结语:

由此可见,朱见深对万贞儿是放任,她犯得再多的错误,朱见深都一并接受。就连自己儿子这件事上,他都只能委托母亲来进行保护,可见朱见深对万贞儿不仅有爱,更有敬畏。

万贞儿一直在宫廷里执掌了二十多年的权势,甚至她在后宫是想干嘛就干嘛,根本不需要考虑事情的严重后果。

在朱见深那个时期的整个后宫除了太后她不敢招惹之外,其他的妃子宫人几乎都生活在万贞儿的阴影之下。

万贞儿的阴影是痛失爱子而带来的。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9)

虽然她一直深爱朱见深,但是没有孩子就等于没有安全感,万贞儿曾经和朱见深谈论过未来,那时候她心里是不希望朱见深继承皇位的,因为那样朱见深就需要宠爱其他的女人,而自己年老色衰终将被他抛弃。

作为皇帝的朱见深其实也厌倦了宫廷之争,他对皇位已经没有那么渴望,特别是叔叔当政的后几年,几乎自己成为了边缘人。

让朱见深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父亲朱祁镇重新复辟,这才有了朱见深重回太子之位。

但是当自己成为君王之后,一切又都变了,身边的万贞儿变了,自己的生活也变了,朱见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当万贞儿去世后,这个君王也像失了魂,认为再没有人能给与他安全感,没过多久,朱见深也随万贞儿而去。

————————————————————————————————

万贞儿为什么没和朱见深合葬(半老徐娘的万贞儿)(10)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坚持原创,杜绝抄袭,希望网友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共同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参考文献:《明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