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1)

自古以来,中西方都非常注意幼儿教育,中国早有妇孺蒙养教育的传统,素来重视儿童教育及编写儿童教育的教材。由于《三字经》、《百家姓》及《千字文》

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 成为童蒙教育的必读书,合称为“三、百、千”。

明代理学家吕坤(一五三六——六一八)曾说:“初人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 《百家姓》以俟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可见时人对“三、百、千”的重视,既肯定其作为儿童教材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运用“三、百、千”教材的先后次序。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2)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3)

一、《千字文》作者周兴嗣

周兴嗣(?-521)字思纂,陈郡项(今河南项城)人。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其先人于永嘉南渡时迁徙江南,世居姑孰(今安徽当涂),筑宅于采石之宝积山麓。兴嗣自幼聪颖,敏而好学。青年时期,常“步自姑孰,投宿逆旅”,广事交游,时称“姑孰才子”。又曾只身去建康(今南京),游学十余载。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通晓古今,常与江南名士吴均唱和,以其“文采飞扬,才学迈世”而名重一时。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4)

齐隆昌年间,侍中谢朏出任吴兴太守,闻其名声,召他议论文史,谢朏颇为折服,大加举荐,开始出任桂阳郡丞。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萧衍代齐称帝,敕命兴嗣撰奏《休平赋》,其文采之华美,为时人所倾倒。梁武帝倍加赞赏,拜为安成王国侍郎,直华林省。是年,河南献舞马,武帝又诏兴嗣与刘沆、张率同赋,帝以兴嗣之赋为工,随召兴嗣为员外散骑侍郎,进直文德寿光省。自此以后,兴嗣常出入宫廷内外,又常往来于姑孰与建康之间,甚是风光。时帝以三桥旧宅改建为光宅寺,帝又诏兴嗣与陆倕各撰《光宅寺碑文》,碑成俱奏,帝用兴嗣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也都属兴嗣草奏,每奏“帝辄称善”。

周兴嗣生前勤于思考,笔耕不辍。据《梁书》及方志记载,他在朝期间,还撰著有《梁皇帝起居注》、《梁皇帝实录》10卷、《职仪》10卷。晚年,又撰著有《皇德纪》、《梁史》10卷等著作。

二、《千字文》的由来

梁时《法书》中有王羲之所草千字,梁武帝为教育皇室子孙,使他们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饱学之士,乃“命兴嗣以韵语属之”,即将一千个字编成一篇文理通顺又有韵味的文章。周兴嗣接受诏令,便回到家中,闭上房门,将这一千个字摊在桌上,摆在地下,逐字揣摩,反复吟咏,直到天刚放晓,豁然贯通,始将这一千个字连缀成了一篇内容丰富的韵语《千字文》。全文共250句,每4字一句,4句一组,两句一韵,前后贯通,互不重复。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农工、园艺、饮食、起居、修身养性等多方面。而其最大优点,又是融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于一体。通篇文采斐然,合辙押韵,易记易诵,琅琅上口。梁武帝看后大加称赞,立即命令朝廷刻印成书,作为“诸王”的习诵课本,并刊诸于世,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同时升任周兴嗣为给事中,佐撰国史。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皆白。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5)

三、《千字文》的内容

《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

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分;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6)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开天辟地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7)

《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8)

四、《千字文》的特色

《千字文》词意明显,文字流畅, 音节自然,方便幼童背诵。

1、《千字文》包含幼童日常生活接触到的自然事物的知识。

研究幼儿识字教育的学者指出,教育者以四周环境及日常生活为教材教育儿童,既能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也能增强儿童对文字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幼儿多缺乏安全感及自信,若以幼儿及儿童熟识的环境为教材,可使儿童较有自信 地表述所学习的文字,甚至学习书写,令他们较易获得成功感,进而能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

《千字文》从自然环境取材,如首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表述天地的颜色,月亮圆缺,満天星辰排列的次序;又如“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及“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表述人们自幼至长所接触到的大自然现象。此外,《千字文》还记录了不少日常生活的事物,如“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这些都是幼儿可能接触到的事物。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9)

2、《千字文》包含了地理及历史文化知识

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表述了远古、上古时代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又如“九州岛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仿,禅主云亭。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传播了中国的地理知识,描绘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3、《千字文》传播了不少道德伦理知识

如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主要述及女子应当守贞洁,男子应以德才兼具的人为仿效对象;又指出人们一生难免犯错,但只要知错能改就可以。又如“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指出事奉父母、长辈及君主,必须恭敬及谨慎,在行为上也要表现出忠、孝的态度,并且要竭尽全力。

4、《千字文》的文字浅白,幼童容易理解且朗朗上口

研究指出,幼儿学习语文多是口说单字, 若教材能朗朗上口,可加深幼儿对教材的记忆,帮助学习。《千字文》全文是四字一句,以两句一对的方式排列,把原本看来没有关联的文字变成有意思的韵文。音调谐和,容易背诵。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10)

五、《千字文》的传播

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继承家风在云门寺练书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所书真草《千字文》,乃王家嫡传,影响深远,西安碑林也有刻石。

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贡献有二个方面:一为发“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学者宗匠;二为临集《千字文》,开后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之风,为《千字文》的流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也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一千多年来,《千字文》作为蒙学经典,奠下教导儿童识字的框架,不少体例也在周氏《千字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11)

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很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千字文被用来习字及练习书法。

《千字文》曾作为韩国的汉字初级读本,这本书与佛教一起由中国传入韩国,被认为是汉字应用于韩国语言的推动力量。

近代,许多大师从“三、百、千”起步,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现代,“三、百、千”这些童蒙读物不单是中国小学的重要语文教材,甚至是不少海外华语教学课程的汉语课本,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吗(蒙学经典千字文)(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