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小仵作的知识(也纠结过是拍探案还是拍甜宠揭秘)

5月28日,由青工委主办的网络剧《御赐小仵作》青年研讨会在京举行。现场,青工委秘书长胡杰,青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张麟,该剧主创代表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轻舟团队负责人、《御赐小仵作》制片人汪悍贤,灵河文化副总裁、《御赐小仵作》制片人韩冰,灵河文化评策部总监、《御赐小仵作》策划彭雅婷,以及青工委委员们就“小成本剧如何靠内容突围”进行了深度探讨。

盘点小仵作的知识(也纠结过是拍探案还是拍甜宠揭秘)(1)

《御赐小仵作》是今年的黑马。

谈前期

对原著合理改编,不迷信人物标签化

除了故事打破套路,不少观众也表示《御赐小仵作》有“人味”,非常真实。剧集在人物塑造上,不囿于刻板的标签,而是赋予人物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完整的行为逻辑。例如楚楚出场时,不少观众曾认为她是傻白甜,但在后续故事中无论是她对于仵作事业的虔诚,对工作的认真细致,业务能力出类拔萃,还是虽然天真却也懂人情世故,勇敢无畏的性格,足以让观众感到人物的反差魅力。而“冷面王爷”萧瑾瑜的“冷面”也只是他的保护色。他饱读圣贤书,破案能力顶级,所有断案手法和经验都是来自于他的自身努力,而且在复杂的朝堂之中仍心怀天下。

但如果说在前期阶段,关于《御赐小仵作》的定位——到底是古装探案悬疑,还是言情甜宠?如果案件太血腥,不太适于女性观众;如果太幼稚了,项目本质内核也变了。而最终呈现的《御赐小仵作》取了前者,即第一要点是把悬疑探案做得漂亮,再兼容其他的类型。韩冰表示,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找准项目定位。这部剧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破案剧,而是融合了多元化内容,顾及各个圈层的受众。同时在剧中加入一些网络化的元素,增强剧集的可看性。

《御赐小仵作》定位为古装探案悬疑剧。

没有想做“爆款”,定稿时有一些忐忑

“其实在我们定稿的时候,心里有一些忐忑,毕竟《御赐小仵作》是一个小体量项目,虽然我们对剧本、成片看了很多次,比较有信心,但对于观众接受度怎么样,我们无法预计。”《御赐小仵作》制片人韩冰坦言。

拿到这个项目之后,制片团队主要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找整个项目的方向,与导演很快达成共识,体量36集不能单纯是谈恋爱,也不是单纯破案,而要多元化,要顾及各个层面的群体,“看到谈恋爱,看到事业,大家都非常有追求。”第二,讨论剧本究竟能不能拍出来。团队曾多次探讨,《御赐小仵作》中的破案环节应当如何更好展示;展示之后又怎样能给观众一些刺激。

《御赐小仵作》的服化道其实不够精美,但不妨碍它讲好故事。

组主创团队,对小成本剧而言同样是重要的一步。该剧导演楼健此前拍摄的电视剧《面具》、《灵与肉》都是市场的高口碑作品,这是他第一次做网剧。汪悍贤坦言,楼导非常谦逊,曾和团队表示,对于网剧的观众审美习惯,包括拍摄技巧都还在摸索。他会向年轻的责编团队不耻下问,例如剧里男女主角拉手、抱、接吻的“度”到底在哪儿,或者年轻人磕的点到底在什么地方?他还会研究当时网上热播的同类型作品。

制片团队会充分尊重导演的创作意图,并尽量给到创作意图优化建议和支持。例如当时和摄影开前期影调设计会的时候,摄影指导希望在夜戏时尽量少用人工的光线雕琢的痕迹,更希望用真实的烛光环境来渲染这个环境。这也是导演力求的,他们真实的唐朝时候的生活气息。而在杀青前,团队还在襄阳与某一部大型古装剧出现了互相抢景的情况,这个时候则是平台和制片团队充分协调资源,出面协调,保障了剩余的拍摄。

此外,对制片团队而言,做“小成本剧”,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例如如今观众也经常会乐于提到剧中的漫画包装、古风等形式,汪悍贤坦言,以前也想过用3D特效,以更炫酷的方式来呈现,但《御赐小仵作》本身就是小成本,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用比较卡通的、成本更低,但或许更适合这个项目的二维漫画形式来取代。目前来看,反倒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叙事效果。而剪辑之外,后面的音乐、特效,包括配音各个环节上,制片团队始终秉承一个原则,即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以抠细节的方式投入进去。例如21集片尾是萧恒的身世全盘托出,配乐十分感人。按照正常节奏,那个时刻应当切入片尾曲了,但考虑到观众的情绪不应被打断,汪悍贤专门和平台沟通,在21集把“自动跳过片尾”的选项屏蔽一下。最终,《御赐小仵作》所有集数都可以自动跳过片尾,只有21集留下了专属于萧恒的片尾曲。

该剧播出后,也有不少人让韩冰预测下一个爆款会是什么,但她认为这无法预测。《御赐小仵作》只是按照正常制作流程制作的作品,剧中“出圈”的台词也是根据人物和事件出发,完全从剧作角度来设计的,并没有按照“一定要做爆款”或迎合某热点话题,来花那么多心思。

《御赐小仵作》的成功让人瞩目,也引发了业界思考。

而身世之谜,或者萧恒的背景,是我们的主题核心。很多观众在21集时与角色产生了情绪的共鸣。而我们的女主在很早之前,因为男主父亲而产生了对于玉面判官的崇敬,让她有非常强的驱动力来到了男主身边,两个人一起去找寻。如果它放在后面,其实从情绪上,从戏剧动力上,还有从男女主角牢牢绑定的宿命感上都会有所缺失,所以我们宁愿让它提前化。

问题二:目前《御赐小仵作》只有一点会让观众出戏,就是角色的口型和台词对不上,这是为什么?

问题三:这个原著本身的设定,男主是双腿残疾,设计剧本时为什么摒弃掉这个人物设计?

因为前期各方大家充分讨论后认为,觉得坐轮椅没有行动线,画面设计上也不太美观,我们需要一个能正常走,比较好看的人。

彭雅婷:我还想补充一点,很多项目改编取舍问题,人设标签一般拿到IP推荐书,就会有很多美强惨、病娇、冷面,但一定要有取舍。男主残疾这个设定,对人物行动有没有帮助,他的人物行为方式是不是能够被推动?并不是说它一定要保持在一个完全把原本小说里觉得好的东西都要拿过来,这是一个取舍的问题。你可以保留精髓,这个人相对比较虚弱或病娇,但不至于到那么惨。

新京报资深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吴兴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