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

一、西班牙的高迪建筑赏析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年6月25日—1926年6月10日),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小城雷乌斯,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一生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等,其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

(高迪像 图片转自百度图库)

天才级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对于巴塞罗那整个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无人能及的。他对色彩、形状、风格的大胆创新常常来源于他对大自然的崇拜,这也是巴塞罗纳的迷人之处。高迪曾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独特美丽的造型。”他认为大自然界是没有直线存在的,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才属于上帝。

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的建设工作占据了高迪晚年全部的精力,可以说是他晚年全部心血的结晶和荣誉的象征,也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在高迪的心中,他的这项工作并非为世间的凡人而做,而是在为上帝建造这座教堂。面对教堂漫长的建造过程中,高迪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客户(上帝)并不着急”。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2)

(圣家堂外观 图片转自马蜂窝)

这是一个真正的百年大工程,建造这座教堂的想法是由巴塞罗那书商朱塞佩·玛丽亚·博卡贝里亚提出的。1882年开始正式开工,高迪自1883年开始主持该工程,直至1926年去世,他在这生命最后的12年,他完全谢绝了其他工程,专心致志于这一教堂的建筑。当高迪于1926年去世时,大教堂的完成度大概在15%到25%之间。

在高迪死后,建筑由首席建筑师苏格拉内(Domènec Sugrañes i Gras)主持,直到被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打断。令人惋惜的是,这场内战毁坏了大教堂一部分未完成的建筑以及高迪设计的模型和部分高迪的设计稿,现在的设计则是基于被大火损坏的原设计和部分现代的改进设计重构而来的。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自1940年以来,建筑师弗朗塞斯科·金塔纳(Francesc Quintana)、普伊格(Isidre Puig Boada)、路易斯·博奈特(Lluís Bonet i Gari)和弗朗塞斯科·卡多内(Francesc Cardoner)等人依次接手了工作。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设计师和建筑师在建筑和设计过程中引入了计算机,大大地提升了大教堂的建造效率,于2010年,时任总建筑师的路易斯·博奈特之子乔迪·博奈特(Jordi Bonet i Armengol)宣布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进度终于过半,并于同年,圣家堂教皇本笃十六世封为宗座圣殿。2012年,乔迪·法利(Jordi Fauli)接手成为首席建筑师,并于2015年10月宣布70%的建设已经完成,建设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整体大教堂的大部分结构将于2026年,高迪逝世的100周年纪念之时完工,这将是对这位天才建筑师最好的缅怀。可是,2020年9月16日,尚在建设中的圣家族大教堂因疫情导致工期推迟,建设资金也受到影响,乔迪·法利的这个梦想也随之破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历时近150年的为上帝而建设的天才工程能圆满地完成,它将为世人带来更大的震撼。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3)

(圣家堂设计效果图 图片来自Citytalk城市通)

没有人会想到一座教堂会以这样一种形式展现,这将近150年的建设工程,似乎正是天才建造师高迪对完美最高要求的诠释。他为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立面,这也是我们最能看到高迪强烈的宗教信仰的地方之一。这三个立面每一个都与基督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有关:出生、受难和他永恒的荣耀,所以他们分别被命名为诞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受难立面(Passion façade)和荣耀立面(Glory façade)。

面向东方的是诞生立面,用太阳升起的方向来代表基督的诞生。它包括四个塔楼和三个门廊,并装饰有不少令人联想到生命的元素,受高迪的自然主义风格影响,雕刻作品大量采用了自然景观和图像,各自都表现着自己的特质,如雕刻在立面两侧的变色龙代表着大自然的不断变化,而隔开三个门廊的两根立柱下分别有一只海龟、一只陆龟,各自象征海洋和陆地,同时又因为各自的始终不变就又成了时间的象征。这个立面的三个门廊分别被命名为希望(Hope)、仁慈(Mercy)和信仰(Faith),这正是天主教教义的三大支柱,其中仁慈门廊上雕有生命之树。整体而言,这面墙展现了大自然的存在和不断变化的寓言,因此也展现了造物主的神圣。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4)

( 诞生面 图片来自穷游网)

面向西方的是受难立面,日落的方向象征着基督的受难与死亡。同样包括四个塔楼和三个门廊,与装饰丰富的诞生立面相比,受难立面更为朴素简单,由大量光秃秃的石头组成,上刻有醒目的直线,与骨架上的骨骼相仿。

受难立面上雕刻的场景可分为三个阶段,呈“S”型排列,展现的是耶稣的“苦路”,最低的一层来自于耶稣受难前夜,中间层描述的是耶稣受难当天,第三层描述的则是耶稣的埋葬和复活。这些雕塑由约瑟普·玛丽亚·苏比拉奇(Josep Maria Subirachs)创作,以其锐利的角度和平坦的表面而闻名,创造了一种戏剧性的表现。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刚硬的表现形式引发出极富表现力的效果,通过“破坏”弧线、“切断”立柱,凭借明暗配合,进一步展现耶稣受难的深重与残忍。最为精妙的是,在这个立面中,隐藏有一个神秘的数字,通过其中的元素,可以用310种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加起来是数字33,这正是基督受难时的年龄。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5)

(受难面 图片来自穷游网)

面向南方的是荣耀立面,它三个立面中的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至今还没有完成的。这个立面代表着基督永恒的荣耀,以最后审判、地狱和永恒的幸福为主题,包含7个入口(基督教中的一个神圣数字),象征属灵的恩赐,顶部有四座塔楼。虽然还没有完工,但这些塔已经比教堂里的任何其他塔都高。立面展现耶稣成神升天的经历:死亡、最后的审判和荣耀,同样也会描绘诸如地狱、炼狱等场景,还会包括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

无论是诞生立面、受难立面还是荣耀立面的上方,都安置了4座塔楼,总计12座,代表了耶稣12个门徒,另外还有4座塔共同簇拥着一个中心尖塔,象征4位福音传教士和基督本身。四福音书作者对应的高塔将会立有他们各自的象征雕塑:公牛(路加)、天使(马太)、鹰(约翰)和狮子(马可)。中央的耶稣高塔上将立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由于高迪认为自己的作品不能超越神明的创造,塔总高(170米)比巴塞罗那的蒙特惠奇山低一米。较低的高塔上则立着成捆的小麦、圣餐杯和葡萄,象征圣餐礼。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6)

(圣家堂鸟瞰 图片来自穷游网)

如果说圣家堂的外部建设已经是一种奇迹,那么当人们走进他的内部,就会发现,这所教堂有着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惊艳。圣家堂内部的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 总共有五条走廊,精确到天花板,石柱,地板等的格局,都做了最为巧妙的设计。中殿的拱顶高达45米,侧殿拱顶高30米,十字型翼部有三条走廊,立柱间隔7.5米。

仔细抬头观察教堂的每一处天花板 它的石柱就像是一棵棵顶天大树,顶起了神圣的光辉 顶起了每一处璀璨的心中的星辰,教堂呈石灰色的现冷色调 和以往暖色调的教堂完全不一样。内部的立柱是高迪独特的设计作品。除了分叉以进一步支撑重量,它们千变万化的表面纹理是多种几何图形拼合的结果。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基底方形的立柱随着高度的升高变成了八边形,接着又成了六边形,最后变化成了圆形,这是螺旋状立柱三维拼合的产物。教堂内部各种构造的面都不是平面,内部装饰全面而丰富,多数的抽象形状由平滑的曲线和锯齿状的节点组合而成。即便是细节层面的设计,例如楼梯的铁栏杆也经过了富有曲线美的加工。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7)

(圣家堂的奇特穹顶 图片来百度图库)

除了石柱和天花板以外,高迪还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他将教堂各个方向的色彩进行改造,通过不同形状和配色的彩色玻璃,让教堂变得五彩斑斓,高塔和屋顶的许多画龙点睛的细小元素等等,是由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并涂以异彩纷呈的釉饰。他曾说色彩是生命的动人之处 这也正是圣家堂表现出的独有特质。最为精妙的是,高迪对这些彩色玻璃也有着天才的与众不同的设计,这些彩色玻璃按照方向排列,东边的偏冷淡 西边的偏热烈,从清晨直至黄昏时候,由于阳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利用光线的折射原理,大教堂内的彩色光色调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清晨日出前寒冷,到黄昏时的温暖渐渐变化。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8)

(圣家堂内的奇妙采光设计 图片来百度图库)

1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宛如从墙上生长出来的栩栩如生的雕像……,这正是天才建筑师高迪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圣家族大教堂的每一处都是故事 只等待人们去发现,它将继续承载着高迪最后的梦想,相信不久的未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完整的圣家族大教堂。

二、古罗马建筑赏析

提到意大利,就一定会想到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成立于公元前27年。在我国的史书中被称为大秦、拂菻,以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为标志,直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疆域达到了顶峰: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与当时我国的东汉王朝共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及其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它的都城,古罗马城也与当时东汉帝国的都城洛阳一起成为当时人类文明的两个中心。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9)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如今的罗马城,是意大利的首都城市,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罗马被昵称为“永恒之城”。市中心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意大利占地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览地之一。

而罗马的历史城区,正是罗马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来到这里的人,会深深地感觉到这里的每一个建筑都饱含着浓浓的历史气息,似乎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述说着罗马的往事,展示出罗马帝国曾经的荣耀和辉煌。1980年,整个罗马的历史城区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0)

(古罗马城鸟瞰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罗马斗兽场显然是现今尚存的最具罗马特色的建筑之一。壮观的拱券结构、令人惊叹的巨大体量、精巧严谨的舞台装置,还有集古罗马艺术之大成的装饰等等,这一切无不在向见到它的每一个人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1)

(罗马斗兽场外观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2)

(罗马斗兽场夜景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罗马斗兽场于公元70至72年之间开始建造,由韦斯帕芗皇帝下令修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取悦战争凯旋的将领士兵和赞美伟大的帝国,韦斯帕芗去逝后,在公元80年,在其儿子提图斯在位期间建成,是罗马帝国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斗兽场建在罗马著名的暴君尼禄的“金宫”废墟之上。根据罗马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的记载,斗兽场建成时罗马人举行了为期100天的庆祝活动,在这100天里,没有体育比赛,也没有轻松的娱乐,只有角斗士的表演——人与人之间、人与野兽之间殊死搏斗。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3)

(罗马斗兽场还原效果图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如今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外围墙高48米,相当于现代约15层楼房的高度。该建筑为4层结构,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

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角斗台下是地窖,关押猛兽和角斗士。角斗台周围的看台分为3个区。底层的第一区是皇帝和贵族的座席,第二层为罗马高阶层市民席,第三层则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阳台,一般观众只能在此处站着观看表演了。场内看台共可容纳观众约9万多人,底层地面有80个出入口,可确保在15分钟至30分钟内把场内5万观众全部疏散离场。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4)

(斗兽场结构中的圆拱与柱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作为罗马帝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建筑之一,斗兽场如今已成为古罗马建筑和工程实力的丰碑。它也是意大利政府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是意大利所有旅游景点中收入最高的。“即便已成残骸,依旧华丽灿烂。”美国画家托马斯·科尔面对罗马斗兽场时这样赞美它。它曾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竞技场。即使是到了两千年后的今天,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还带有古罗马斗兽场的烙印。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5)

(斗兽场鸟瞰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从古罗马斗兽场往西北方向走,穿过图拉真广场,就来到万神殿。万神殿,又名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屋大维自建国起,便决意修建这样一座神庙,以供奉奥林匹亚山山上诸神。于是这座神殿便经由他的女婿阿戈利巴所督建,至公元前25年初步建成,奥林匹亚神话诸神神祇得以安存其中。万神殿的全称是Pantheon,其中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意义是必须供奉罗马全部的神。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6)

(万神殿外观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万神殿的建筑风格,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其神庙正面呈长方形,平面则为为圆形,由长方形门廊和圆形堂组成,其中最精妙绝伦的巅峰设计是他的圆形穹顶。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形穹顶,直径长为43.3米,其顶端高度也是43.3米,穹顶正中有直径8.92米的采光圆眼,这个穹顶的设计最令人赞叹之处在于整个万神殿内,竟没有用到一根柱子去支撑它,当然,在罗马帝国时代,更不会有钢筋支撑的存在,完全是出自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计算方法。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7)

(万神殿侧面效果图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首先工程师造了6米多厚的墙来支撑圆顶,而且越往上用越轻的石头,目的是减轻荷载。要把顶部做得尽可能轻,把底部做得尽可能重和坚固,所以要小心地逐层改变石头的密度来改变每一层的重量,从顶部的最轻到底部的最重。因此工程师在底部用了大块沉重的材料如玄武岩,在中间混合了来自那不勒斯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在顶部使用了多孔火山岩--浮石,最后在圆形屋顶的顶点,留了直径近9米的圆形开口,叫做Oculus,意思是“眼睛”,这是避免在圆屋顶最为脆弱的地方加上巨大的重量,同时让光能够透过万神庙的内部。整个建筑唯一的采光点,就是穹顶上的这个圆形开口。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削薄,从穹顶底部的5.9米一直减少到顶部的仅1.5米。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8)

(万神殿的巨大穹顶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当人们置身万神殿中,抬头看到头顶的巨大穹顶,才会明白罗马人设计的精巧之处。直径43.3米的巨大穹顶,抬眼完全望不到边,而当人站在可以将穹顶完全收入眼中的位置时,似乎能深深地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宇宙的浩瀚,建筑体本身的无窗处理,加之从头顶开出来的圆形光眼,使得天光从上方垂下,如同神芒普照。同时,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使整个建筑就像是一个日晷,仿佛可以见到天堂的移动,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正是这样的穹顶,让米开朗基罗在见到万神殿的时候将它赞叹为“天使的设计”。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19)

(巨大穹顶的巧妙光线设计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除了本体的建筑艺术外,神殿内丰富神奇的光影效果,以及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墙面、壁龛、包括一幅幅其中的壁画,还有柱头上同样精致的大理石雕刻,都包含着丰富的古罗马艺术特色,算得上无上的艺术瑰宝。万神殿内的七座壁龛,分别供奉凯撒大帝等“神明”的雕像。在墙壁的凹形位置还装有圆弧形的墓室,是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埃莱二世等重要人物的安眠之地。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20)

(万神殿内的壁龛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从万神殿继续往西北方向走,过了台伯河就是圣天使堡。圣天使堡位于罗马城的台伯河畔,古罗马地区的最西端。城堡建于公元139年,是著名的罗马五贤君之一哈德良皇帝亲自设计并指挥建造,为自己和其后代皇帝所建的家族陵墓,作为他自己以及其继承者的安息之地,所以城堡又称哈德良陵墓。有趣的是如今圣天使堡的所有权并不属于意大利,而是属于梵蒂冈,在公元6世纪时它曾经被改建成一座华丽的罗马教皇宫殿,作为教皇的碉堡和避难所,至今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到圣天使堡都有一条地下通道,教皇可以不经过属于意大利的协和大道就能到达城堡。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21)

(圣天使堡外观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圣天使堡下有数条桥可通往台伯河西岸老城,如今最为著名的就是圣天使桥。桥上有十二尊天使像,每人手中拿着一样耶稣受刑时的刑具或相关物品,12寓意着耶稣的十二门徒。桥的两旁本来是没有雕像的,1535年,教皇克莱蒙特七世下令在桥的南头建造了圣彼得和圣保罗两位圣人的雕塑。17世纪时,这座桥又由当时最伟大的艺术大师、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建筑家-画家乔凡尼·洛伦佐·贝尼尼及其弟子在桥两侧雕刻安放了另外十座天使雕像,使这座桥成了巴洛克式装饰艺术的杰作。

世界各国的特色建筑介绍(科普成果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①)(22)

(圣天使堡夜景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圣天使堡”这个名字的由来,传说是因为在欧洲黑死病流行晚期,教皇格利高里一世梦见手持宝剑的天使降临到这座建筑上,不久黑死病的流行就结束了,为了感谢天使,教皇命人在这座建筑上加上了一个大天使的青铜雕像,并改名为“圣天使堡”,连同城堡下的桥也改名成了“圣天使桥”。

圣天使堡现为国家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雕刻作品、罗马教皇的住宅家具,另外还有许多从罗马时期开始的古代武器珍品,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22KPW05YB

课题名称:欧洲各国特色建筑赏析

负责人:虞晓露

推荐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