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

芈月命运多舛,未出生就被天官唐昧预测为霸星,被父亲楚威王万分期待。出生后是女娃,主天下大乱,祸福难料。被楚王命人投入河流,任其自生自灭,被少司命石像拦挡,侥幸留得一命。自此也开启了芈月多灾多难的一生。

生为楚国公主的芈月挨过饿,受过冻,亲眼见到母亲被恶人殴打,目睹母亲和护她的莒姬身死,小小年纪就已经经历了生死离别。楚威王死后,芈月更是屡遭威后迫害,芈茵陷害,多次游走在生死的边缘。与黄歇的有情无缘,对嬴驷的委屈求全,被遣往燕国的孤苦无依让芈月的内心越来越坚定而强大。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1)

温柔乡是英雄冢,苦难却是孕育英雄最佳的土壤。

芈月是过早离开暖房的绿植,在石缝中挣扎着求生,忍受过狂风暴雨的摧残,却以最坚韧的姿态存活下来,开出了最绚丽的花朵。因为无奈太多,芈月很早就学会了泰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又随时寻找着机会反击;因为苦痛太多,芈月有着看淡风雨的胸怀和砥砺前行的魄力和意志。如果说芈姝是娇花软玉,那么芈月就是疾风劲草。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2)

芈月曾想嫁给心心相印的黄歇,相夫教子,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只是威后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她只能走上母亲的老路,以媵妾的身份随芈姝嫁到秦国。那时,她还心怀憧憬,希望能找机会与逃婚的黄歇,双宿双飞,游走列国。结果,黄歇坠崖,芈月被迫入了秦王后宫。

芈月从小在楚宫长大,母亲被陷害离宫直至惨死,莒姬为保她和弟弟性命自缢身亡,魏美人倾城国色被割鼻后在冷宫内自杀。见惯了后宫的女人飞蛾扑火般地争夺君王宠爱,芈月对后宫没有向往,对君王也没有期待。有时间,她宁愿为嬴驷整理文化典籍,了解四方馆内的百家争鸣,研读天下才子的策论。这个过程让她博览群书,胸怀锦绣,了解了天下大势,熟悉了民情民生。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3)

芈月对嬴驷一直心怀感恩,嬴驷是一个伟大的君王,他喜欢芈月,并不以芈月是女子而小看于她,带着她走进了男人的领域,让她脱去小情小爱的束缚,领略大江大河的气魄。所以,芈月说,她不会与芈姝争宠,她是真的不想争,也不会去争。秦王后宫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不是芈月的战场,君王的心也不是芈月栖息的净土。她的心从来没有被后宫高高的围墙困住,她跟着秦王的脚步,随着嬴驷的视野,看到的是大秦的江山社稷,未来的一统山河。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4)

秦王嬴驷希望芈月为嬴稷争夺太子之位。芈月的第一个反应并不是欣喜,而是害怕。嬴驷多次讲过,嫡子嬴荡是秦国的太子,会继承他的王位。现在嬴驷对嬴稷的喜欢会持续多长时间?让芈月为儿子争太子,会不会只是想嬴稷做磨刀石,是磨砺嬴荡的手段?如果嬴驷真的有心有力立嬴稷为太子,还需要她芈月去争吗?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嬴驷真心立嬴稷为太子,成功率有多少?

太子立嫡立长立贤。嫡子嬴荡是理所当然的太子。身后有大楚的支持,甘茂和樗里子是秦王为嬴荡安排的老师,芈姝时常送财送物,联系紧密,是嬴荡天然的拥趸。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5)

长子嬴华,屡立战功,又素有贤名,身后有魏国的势力和秦国老贵族的青睐,也有一争之力。

反观嬴稷,非嫡非长非贤,年龄尚幼。就算军中有司马错,魏冉可做些许依仗,朝堂之上却没有什么话语权。张子虽愿为其发声,可是毕竟是客卿身份,在秦国不如樗里子树大根深,更不如甘茂长袖善舞,八面玲珑。

天时,地利,人和,嬴稷一样都不占。此时争储无异于取死。所以,芈月明知嬴驷的心意,不惜激怒秦王,坚决反对立嬴稷为太子。

为嬴稷争取分封巴蜀是芈月的心愿。巴蜀山高水远,与楚国相邻,面积广阔,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只要拥有了一席之地,芈月就可以联络楚国的弟弟芈戎,秦国军中的魏冉和白起,进可攻,退可守。根本没有必要在此时以卵击石。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6)

只是此时的秦王嬴驷老了,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时审时度势,坚毅果断的大秦君王。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来越喜爱冰雪聪明的幼子,也越来越离不开芈月的陪伴。他顽固地把芈月和嬴稷留在身边。令芈月和儿子嬴稷成了王后芈姝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嬴驷死后,芈月并没有如愿地去巴蜀,反而被芈姝遣往燕国为质。燕国的易后与芈月有误会,相国夫子芈茵恨芈月入骨。燕国冰天雪地,易后不加理睬,芈茵步步紧逼,反而激起了芈月无限的斗志。所以,在知道庸芮的来意之后,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跟黄歇回归楚国的机会。宁愿冒死也要回秦国放手一搏。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7)

嬴荡已死,秦国群龙无首,内忧外患,看着是一片死地,却暗藏无限生机。

先王留有遗诏,嬴稷继位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

樗里子,庸芮代表着大秦文臣的心愿,司马错,魏冉是芈月可以依仗的军方势力。

经历了嬴荡的荒唐主政,芈姝愚昧地挑起内斗,大秦的忠臣良将盼明君如望甘露,他们期待着有一个人能够力挽狂澜,带着大秦走出困境,恢复秩序。而芈月坚信,这个人就是她。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8)

初登太后宝座,秦国的文臣武将对芈月并不服气。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只适合相夫教子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国内诸公子叛乱,国外五国陈兵函谷关外,对大秦虎视眈眈,都企图借此谋取利益。此时秦国诸臣每个人心里都知道当务之急是先退外敌,后平内乱。可是,退外敌并不是嘴上说说,肯定要出让一部分秦国的土地和利益。这个度怎么掌握是关键。谈妥了容易被诬丧权辱国,谈不妥又是挑起事端,惹来兵祸。朝中重臣有人怕担责任,有人欲从中谋利,也有人想看好戏。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9)

芈月执政,绝不愿被人掣肘。她知道作为女人,要收服朝中众臣任重而道远,而此时解决大秦的内忧外患绝对是关键。所以,她当仁不让地请来各国使臣,并亲自与诸国来使谈判。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诸国邦交,错综复杂,芈月深知“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的道理。她因人而异,因国而异,以情动之,以理服之,以利诱之,终是让五国来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在最短的时间内解除了大秦函谷关之患。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10)

“芈月立于此地,向天地诸神起誓,只要芈月在宣室殿一日,便要保内乱平息,保失地重回我疆土,保大秦再次扬威。谁若自认比芈月做得更好,那便站出来,朕自行退后。若是做不到,诸君,公卿,大夫堂堂男儿,就不要再学长舌妇行径。”

芈月断然驱逐了借割地赔款的由头,联合众臣逼宫的甘茂;又告诉借病拒绝上朝的文臣,不在其位,不谋其职,不尽其责,以后就不必到宣室殿劳心劳力了。将自己强势的一面,第一次毅然决然地展示在大秦的朝堂之上。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11)

“将士们,我承诺你们,从今以后,你们所付出的一切血汗都能够得到回报 ,任何人触犯秦法都将受到惩处。秦国的一切将是属于你们和你们儿女的。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你们可以成为公士,为上造,为不更,为左庶长,为右庶长,为少上造,为大上造,为关内侯,甚至为彻侯,食邑万户你们敢不敢争取?能不能做到?”

芈月是天生的领导者,她的这篇讲演令在场者无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不但收服了禁军的军心,也令帮助叛军刺杀芈月的禁军首领蒙骜无地自容,甘心臣服。更让急急忙忙赶来的樗里子和庸芮等文臣瞠目结舌。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12)

“可是,樗里子,你何不将眼光放远一些,想一想若过十年,二十年,有一日,秦国再也不分什么老秦人,新权贵。所有生活在我王旗底下的都是秦人,如同七百年前,所有人都奉周天子号令一般。那一日,秦法取代今日的周礼,诸侯之间再无战争,四海归一,天下奉秦,国泰民安,樗里子,你可敢愿大秦有这样的一日?”

不得不说,芈月是一个天生的执政者,优秀的政治家。她深知秦国满朝文臣武将最想要的是什么。她根据个人所需,给每个人都画了一张大饼。她承诺满朝文武,自己有能力带领着大秦抵外敌,平内乱;承诺秦国军人可以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她告诉樗里子,她可以带着大秦走向光明,走向辉煌。她让每个人都看到了希望和未来,让人心惶惶的朝局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13)

纵观芈月一生,都是喜阳谋而恶阴谋。她对天地万物,始终存着善意。对人对己对天下,她都喜欢光明正大,厌恶鬼蜮伎俩。

诸公子之乱平息之后,芈月不顾天下人的看法,大秦朝臣的反对,诛杀了所有反叛的公子。而且是光明正大地诛杀。她就是要借此立威,名正言顺地用国法清除异己,以儆效尤。把一切都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一点矫情伪饰。

芈月知道儿子嬴稷不喜欢她与义渠君在一起,等儿子真的来问时说:“和义渠君如何?苟且吗?”

她坦坦荡荡地承认与义渠君之间的情义,并霸气地说:“指指点点,就把他的手给砍了。”

“天下人多少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哪有工夫理会毗邻塌上睡着的哪对男女?

这样霸气的芈月,不知道让多少女子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14)

芈月怀了义渠君的骨肉,满朝文武,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一个太后,怀了他人骨肉,会被认为是道德败坏,伦理失常,会使大秦成为诸国的笑柄。可是,芈月不但敢生,而且,还敢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地将未出生的孩子冠以嬴姓。这是她一贯的坦荡作风,同时也说明此时的芈月对大秦的掌控力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一手遮天的地步。

儿子嬴稷跪在她面前,祈求她放弃这个孩子。

芈月说:“当日我身处卑微,尚能保住我的孩儿。如今,谁还能迫使我杀死自己的骨肉。”

“难道你是说,我当日怀上你是名正言顺,因为有一日你可能会当上大王,为我带来荣宠,母以子贵,所以你的性命更金贵。而这孩子有可能会为我带来谤言,会让人对你舐皮论骨,我就该轻贱他,杀了他?稷儿,对母亲来说,我腹中的孩儿与你并不差别。你只想讨好那些装腔作势的人,对这孩儿,竟没有一丝怜惜。”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15)

“你的嬴氏兄弟们,有多少都想要你的性命,要你的脑袋,你宁可要那样的兄弟,也不肯留下母亲腹中的兄弟?

芈月有一张巧嘴,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得她口才了得,辩才无双。即使在朝堂之上,面对满腹经纶的多年老臣,也不逊分毫。而且她又始终能找到自己道理的落足之处,找到对手的软肋所在。

在满朝文武要保判乱的诸公子时,她说:是啊,都是公子王孙,纵然是谋反,成者为王,败者,只是不关痛痒地轻罚几下,江山社稷成了他们手中的玩物,全然不顾祖宗庙堂豕鹿出没,八乡四野,豺狼横行,三五年后,他们高兴了再反一次,谁在意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不让他们付出代价,造反在我大秦便永远如同儿戏。枉死几万兵士,数十万庶民,亦如大风吹过,片叶不沾。如此国不成国,法不成法,一旦外敌到来,江山覆亡,呜呼哀哉,灰飞烟灭。

说得朝堂上学富五车的诸臣哑口无言,樗里子以辞官威胁,都未令芈月改变初衷。

芈月为什么不跟子歇走(不愿儿子为太子的芈月)(16)

芈月在劝服樗里子时说:

"我的确不如你聪明,但你却拿我没办法。因为我能豁得出性命,吃得了辛苦。我虽出身王族,却一直被人踩在脚下,一无所有。我不墨守成规,也不怀挟偏见,我既能一掷决生死,又能一笑泯恩仇。这些你都不如我。"

是的,这就是芈月,她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知进退,懂取舍,不优柔寡断,也不刚愎自用,她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她所谋划的从来不是眼前的风景,而大秦的千秋万代。

这样霸气的芈月,不是黄歇心中那个娇俏可人的月儿,也不是秦王嬴驷身畔那个聪慧灵透,小心谨慎的芈八子,她是大秦的太后。这样的芈月,如果嬴驷活着,不知道还会不会爱,敢不敢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