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重点篇目(一文读懂北京中考变化)

↑ 点击上方“现代教育报”即可关注我们

北京中考重点篇目(一文读懂北京中考变化)(1)

北京中考重点篇目(一文读懂北京中考变化)(2)

当前,北京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和攻坚期,北京提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全链条”改革,提出让小学教育“慢”下来、初中教育“宽”起来、高中教育“活”起来,由此打造学生的成长新生态。我们梳理近几年来北京市中考改革的关键词,也发现中考试题体现出了对学生9年学习积累的考查,体现出考查的“宽广性”,而中考招生政策则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升学途径更多了。

2012—2013年:改革前夕

“名额分配”招生的比例不大

这两年是北京中考改革的前夕,中考的难度和中招录取方式基本跟前几年保持不变。中考试卷难度比较大,因而各个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当时中考满分580分,考过520分就能进入较好的区重点,大多数市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是530分以上。

那两年,“名额分配”招生的比例还不大,“名额分配”需要自己填写申请表,再通过学校的评估,最后择优发放名额。那时“名额分配”还只是少数尖子生的特权,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的招生方式。同时,各高中每年都有招收择校生的计划,直到2014年才正式取消。

2014年:改革元年

取消择校生,“名额分配”方式巨变

2014年,北京市取消了中考择校。同时,这一年的“名额分配”招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北京市各区县的优质高中将本校招生计划的30%分配给各初中校。根据各初中校初三毕业生占全区初三毕业生的比例,计算出“名额分配”计划数。

具有升学资格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按照区域内优质高中对本校的“名额分配”计划,可选择5个志愿学校报名。2014年参加“名额分配”的优质高中共83所,招生总规模24604人,“名额分配”招生计划7384人。

同时,“名额分配”设立单独批次,按照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无本市正式户籍,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可以报名并报考中等职业学校。

这一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开始明显上涨。如果说2012、2013年中考,大部分市重点的录取分数线还处于540多分的时代,那么从2014年开始,很多北京市重点的录取分数线都达到了550分以上,比如2014年,人大附中的录取分数线为554分,北京四中的录取分数线是555分。

北京中考重点篇目(一文读懂北京中考变化)(3)

2015年:改革深化

取消部分加分项目,出台“市级统筹”

2015年中考,改革继续进行,并且幅度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试卷难度进一步降低,语文重要性凸显;取消了市级三好学生和艺术、体育、科技方面获奖考生的加分项目;贯通培养项目计划首次亮相,招生名额总计2190个;特色实验班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从2014年的33个变成2015年的27个;“名额分配”录取比例提升到40%,出台“市级统筹”;这一年中考,东西海互相锁区。

这一年试题难度进一步降低,数学试卷题量从25题增加到了29题。2015年,语文的重要性开始凸显,考生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语文成绩。中招录取在“总分相同看单科”这一原则下,单科成绩参考顺序调整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数学首次被排在了第二位。

2015年,中考取消了市级三好学生和艺术、体育、科技方面获奖考生的加分项目;其他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保持不变。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名额分配”招生比例进一步增加,提升到了40%。

同在这一年,北京中考新增了“市级统筹”招生计划。“市级统筹”方式分为三类:一是10所优质高中的跨区县招生计划;二是部分优质高中新建、扩建校区或城乡一体化学校的招生计划;三是部分艺术、体育类高校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的专业招生计划。

2016年:改革进一步深化

“校额到校”正式登场,“1+3”计划首次出台

2016年,中考改为知分报志愿,同时,中考志愿填报正式进入三批次志愿时代:提前招生、“名额分配”以及统一招生。

针对2015年中招升入优质高中比例低于35%的一般公办初中,采用定向分配到校的方式,补足优质高中录取名额到35%,这就是“校额到校”。“校额到校”只看校内排名,只要超过500分,都有机会进入北京市优质校,堪称最划算的升学方式。这一年,“名额分配”招生比例提高到50%。

同年,北京市教委推出“1+3”招生计划,面向初二学生。参与“1+3”培养试验的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市级统筹”类学校,计划主要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分配到校(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张家湾中学计划不分配);另一类是区级普通类学校,计划面向本区。当年共有22所学校参与招生,2017年迅速增至36所,同时计划增加1165人。

2017年:保持稳定

“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

2017年,中考、中招主要出现三大变化:一是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录取时按招生考试成绩加5分给予照顾”;二是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比例由2016年的30%提高到35%。三是贯通项目分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项目、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项目三类,按专业大类下达计划到各区,并按项目和专业类别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

2017年继续开展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乡村计划”等方式统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比例不低于50%,一般公办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名额比例不低于35%。其中,“乡村计划”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530分,“名额分配”“市级统筹”和“校额到校”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500分。

北京中考重点篇目(一文读懂北京中考变化)(4)

2018年:新中考方案实施

首次英语听说机考,首次全科开考

2018年,英语口语考试首次纳入考试内容。英语听力与笔试分离,和口语一起单独设置考试,采取计算机考试方式。每年两考,取两次中的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中考总分。

2018年,中考考试科目和分值较以往有较大调整。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9门。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科必考外,其余5科进行选考是此次北京中考改革一大亮点,将之前所谓的“小科”——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全部纳入考试科目,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

2018年起,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统称初中实践活动)成绩,计入相关科目中考原始成绩。按规定,初中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少于10次。中小学各学科平均要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19年:保持稳定

“名额分配”改为“校额到校”

相较往年,2019年中考政策最重要的变化体现在“校额到校”招生上。“校额到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去年的“名额分配”招生方式改为今年的“校额到校”招生,也就是取消原优质高中初中校学生通过“名额分配”录取方式进入优质高中。二是预计全市411所一般公办初中的3万余名学生将通过校内选拔方式,享受“校额到校”政策,占具有升学资格学生的50%以上。三是今年“校额到校”招生录取成绩首次参考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四是“校额到校”录取成绩由中考文化课成绩、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体育成绩组成。

2021年:中考迎来新改革

将开展高中自主招生

2021年,北京中考从10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物理6门成绩必须计入,另外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4门成绩中择优确定2门成绩计入(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地理中择优确定1门,在化学、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

2021年北京中考共有3种招生形式,分别为统一招生、“校额到校”招生和高中自主招生。高中自主招生的具体录取办法还未出炉。但根据政策来看,部分高中可以试点自主招生,开展人文、科学、艺术、体育、中外合作课程班等特色招生、校内或集团内直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验等形式。自主招生主要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面试情况录取。

北京中考重点篇目(一文读懂北京中考变化)(5)

文:本报记者 邓丽 整理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现教君

推荐阅读

人类首次看见黑洞!一定要给孩子讲讲这些知识!

学生生涯规划,需要警惕6大“雷区”

“夸夸群”火了,这样花式夸奖孩子真的有必要吗?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别慌,试试这么做!

北京中考重点篇目(一文读懂北京中考变化)(6)

好看的人都在点这里

北京中考重点篇目(一文读懂北京中考变化)(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