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聚力整合创新融合)

9月21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大众日报主办的山东全域旅游采风调研活动来到了临沂市沂南县。记者跟随主办方深度体验了这座布满红色精神的美丽县城。

临沂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聚力整合创新融合)(1)

临沂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聚力整合创新融合)(2)

沂南县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98万人口。辖14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96个行政村(社区)。距临沂飞机场30公里,距日照港80公里。境内有“三高一铁”(京沪、日东、长深高速公路和胶新铁路)及4条国、省道,正在规划建设的济莱临高铁、董梁高速、临临高速途径沂南,京沪高铁二通道在沂南设站。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特色产业百强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

临沂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聚力整合创新融合)(3)

临沂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聚力整合创新融合)(4)

临沂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聚力整合创新融合)(5)

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是红嫂精神和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地,被誉为“山东小延安”。我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主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0年8月在沂南青驼寺成立。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200多位将帅都曾在沂南战斗和工作过。全县先后有30余万人次参军支前,牺牲1万余人,涌现出了“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是“全省双拥模范县”。沂蒙红嫂纪念馆是国内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大青山突围战遗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一、党政引领带动,凝聚强大发展合力

一是注重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夯实红色旅游发展基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写入“十三五”、“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制《沂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沂南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落实红色资源保护工作与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成立正科级保护机构沂南县文物保护中心,探索成立全县红色教育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领导小组,以专门机构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2020年沂南县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三是坚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县政府设立1亿元旅游产业引导基金,成立沂蒙红嫂旅游开发公司、朱家林乡建集团、县文旅集团等国有平台公司统筹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县政府每年确定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红色资源保护,先后编制申报临沂大青山突围战遗址-抗大一分校旧址抢险加固工程方案,实施山东战时推行委员会旧址、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旧址、王焕于故居、山东青代会会址保护修缮项目,累计争取的上级革命文保项目资金达1000余万元。

二、活化红色文化,建设红色重点项目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建设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等10余家红色革命纪念场馆,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二是以社会化资本方式投资建设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项目以沂蒙传统院落的风格改造建设跟着共产党走展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青代会会址展馆等,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发挥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党性教育基地片区辐射带动作用,新建沂蒙红色金融展馆、山东战邮革命传统与企业文化教育基地、沂蒙地委陈列馆等红色展馆。在歌曲《跟着共产党走》的诞生地由国有公司朱家林乡建集团投资建设东高庄红色片区,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引领下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三是以村庄为支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把发生在各村的红色“故事”作为村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村史馆既成为红色文化的展示室,又成为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沂南县岸堤镇兴旺庄等20余处“红色”题材的村史馆纳入了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三、创新活化载体,打造红色旅游产品

一是创新活化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引进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韩生教授团队,推出国内首个沉浸式红色文献史诗剧《沂蒙四季·红嫂》和“妇救会”“跟着共产党走”等7个沉浸式小院演出。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编制《中国梦红嫂情》研学课程,获评“全国研学旅行课程特等奖”和“山东十大研学旅行示范课程”。建成沂蒙红色教育研学综合实践营地、孟良家园红色研学基地、朱家林研学基地等一大批红色研学基地,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获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朱家林、竹泉村分别获评“山东省中小学研学基地”。研学营地、机构开发“六个一实践教育”“沂蒙红色研学夏令营”“沂蒙红色拓展营”“小八路拓展营”等特色研学产品20余种。二是策划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县文旅集团、旅行社整合红色旅游产品,策划推出“不忘初心、红色经典游”等10余条红色旅游路线,智圣汤泉推出优质红色疗休养路线,累计已接待500余批30000人疗休养团队。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等5处红色景区列入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红色沂蒙 薪火相传”沂蒙精神红色研学之旅、“唱响主旋律 永远跟党走”研学线路在“2020年、2021年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目前全县发展沂蒙儒将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沂蒙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等红色研学培训、教育机构10余家,全县每年接待红色研学团队4000余批次,学员20余万人次。三是加强红色品牌宣传推广。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每年举办红嫂文化旅游节等红色文化节庆活动,先后拍摄《沂蒙》《斗牛》《红高粱》等400多部红色影视剧,其中电视剧《沂蒙》获得“金鹰奖”“飞天奖”等多项大奖。全国红色旅游扶贫现场会、山东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2021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暨“跟着共产党走”主题活动先后在沂南举办,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以红带绿 以绿映红”促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建设红色环线,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全长59.6公里的“爱尚沂南、红色之旅”环线,串联竹泉村、常山庄2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和7个旅游特色村,沿路建设12处红色休闲驿站、3处观景平台,获评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新增和改造200余块旅游交通指示牌,新改建旅游厕所300余处,建成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暨游客集散中心,形成1 N旅游集散体系。2022年启动红色旅游环线综合提升工程,通过一环线、两纵两横线、五条内部连线、五条外部连线串联起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沂蒙红色教育研学综合实践营地等16个基地、景区,形成“以红带绿、以绿映红”产业格局。二是着力盘活红色资源存量。东高庄红色片区跟着共产党走陈列馆、红色教育中心、灯塔广场、红歌学院、沂蒙长歌、居民安置新区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正在扎实推进。党性教育基地片区沂蒙红色金融展馆、山东战邮纪念馆、沂蒙红色教育研学综合实践营地建成使用,红色业态不断丰富;三是着力推动绿色资源提质扩面。编制《卧龙源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暨汶河流域红色旅游带规划》,构建城乡融合八大支撑体系,力争打造“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两张图式城乡融合理想家园。沂蒙泉乡获评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示范区,铜井镇获评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编制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积极争创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推出“露营 民宿”微度假项目,建成柿子红·理想村精、梓潼小院、无忧露营等17家露营项目。朱家林田园综合体菜万家、滨水民宿等项目稳步推进,天河本草园天河养生谷等项目投入使用。湖南广播电视台快乐垂钓频道“王者之战”2022钓鱼比赛、“化氏·不空军”第九届快乐垂钓电视直播精英赛山东临沂分区赛在朱家林举办。松山温泉康养小镇养心假日酒店竣工,完成运营单位签约仪式,山乡颐养苑二期项目、东湖康养等文旅康养项目扎实推进;山东央伦骑士马术营地等项目建成使用,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体育杯”山东省马术锦标赛(场地项目)。

五、创新示范带动,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沂南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产业振兴的主攻方向之一,统筹考虑,系统推进,形成了红色引领、多元融合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探索出“一区带四员”(即:“景区务工当职员”“土地入股当社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的“带富”经验,其所在的党性教育基地片区每年接待前来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10万人次,参观学习的群众30万人次。吸引落地产业项目23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7家,11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过10万元,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朱家林大力发展文创、农创等新业态、新模式,搭建了农创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已吸引18个创客团队入驻,落地“新六产”项目25个,获评全国田园综合体示范基地。形成党性教育基地片区与沂蒙泉乡田园综合体、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东高庄红色片区、松山温泉康养小镇等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系统化拉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旅游住宿床位超过2万张,打造出“区域化突破、全域化发展、系统化推进”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山东沂南:全域旅游助力革命老区扶贫亮丽开篇》入选《2019世界旅游联盟减贫案例》。“沂南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沂蒙精神,红色旅游助推沂蒙老区脱贫”入选全国60个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