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1)

2017年,一个叫郑在书的韩国教授说,《山海经》里面的神话最早都是来自韩国。这一石可谓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感慨,韩国人果然还是打起了《山海经》的主意。

当然,韩国人也不是“无凭无据”地说瞎话,他们拿出了一张从古墓里挖出来的“山海经世界地图”作为佐证。结果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到中国人张口驳斥,英美西方诸国的教授就先坐不住了,第一时间跳出来表示,绝不承认这张地图。

那么,这张地图到底长什么样子?为什么中国考古界都没先说话,西方国家就先不承认了呢?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2)

《山海经》是我国的上古奇书,里面描述的世界可谓是奇幻瑰丽,还有大人国、小人国、一目国、三头国这样的奇怪外国。而看过了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国家和地名,恐怕不少人都会有着“求地图”的需求。

“山海经”里的世界疆域有多大呢?相传,《山海经》的主体由禹王率领团队,在治水时踏遍天下所著作。后来在战国时期被整理成书。禹王走了多远,山海经的世界就有多大。那他们走了多少步呢?根据记载,“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二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3)

这个数值各位也不用忙着换算,历史学家已经算过了。结论是不可能,真要能走出来,现在这个地球得大两圈才行。

不过山海经本来就是本奇书,个别数据上有所夸大还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不耽误画地图,把比例尺改大一点就行。而韩国所亮出的这个《山海经》的地图,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了。乍一看的话还以为是某个美国总统的侧脸。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4)

现在我们就来好好欣赏一下这张画风清奇的“世界地图”。首先,这一地图的轮廓为圆形,这是极为超前的认知了。要知道那可是科技水平尚不发达的古代,真没有几个古人能意识到地球是圆的。

其次,这个版图呈现是一种陆地与海洋环环相套的四重结构,有点像北京的环路。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上了《山海经》书里的各种国家和地名,可以说是十分详细了。

最内一环,即地图的中央,是一块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里面不但有中国的地名,甚至连后世发现的一些西域国家的名字都跃然其中。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5)

二环,是一圈环绕着中央大陆的汪洋大海,而在大海之中还散布着众多的岛国。它们的名字虽然在《山海经》原文中都有提到,但在正统的史书上,我们只能找到寥寥几个与其对应的名词,比如蓬莱、扶桑、瀛洲。至于其他的地名,就基本算是无可稽考了。

其中,蓬莱、瀛洲属于中国地名,也是燕齐文化中的海外神山,有神仙居住,由大海龟驮着,上面的果子吃一颗就能长生不老。燕、齐两国的君主常常派人前往这两座神山求长生药,结果往往是,船上的人能看见山上的雕梁画栋的时候,风云立即突变,几个浪头直接扑通扑通打过来。等海面平静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两座神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6)

三环,则是把这大海给围了一圈的一个环形大陆,上面有各种国名和地名。这么来看的话,二环的这片水域好像不能叫大海,应该叫大湖。

如果说“二环”里还有几个真实存在的地名的话,那“三环”就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了。史书上完全找不到它们的身影,而且名字也越发的“抽象”,诸如司幽国、羽民国、无肠国、鼬性国之类的。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7)

其中,司幽国在《山海经》中的描写比较正常,就是一个叫司幽的人建立的国家。鼬性国也还好,没写什么诡异的东西。羽民国则顾名思义,里面的人长着翅膀。隔壁有个卵民国,里面的人都是破壳出生的。再隔壁还有个三身国,一个人长三个身子,可以考虑和三头六臂的哪吒交流一下心得体会。无肠国就不说了,关于这国家的描述非常影响食欲。

在四环,地图终于到了外围。这片区域就是真正的汪洋大海了,只有东西两极,分别绘制了两座山,配套两棵树,意思就是日出之地和日落之地。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8)

对于这张地图,普通的中国人看了可能就是一笑置之,不会细究它的真假。毕竟中国向来有着“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所以山海经的故事古怪神奇,大家“存而不论”,信与不信都无所谓。

而且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海上丝绸之路”,所以不少人也基本知道世界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早在唐朝时期,宰相贾耽就绘制了一副《海内华夷图》,里面正确地标注了中国的渤海湾、辽东半岛、琼州海峡等知名地理位置,对于亚非地区,也基本标出了红海、波斯湾等地区轮廓。所以论地理知识,老祖宗还是很给力的。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9)

而更有意思的是,韩国人搬出来的这张“山海经世界地图”,其实也是唐朝时期的产物。唐朝时,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密切,后来从韩国古墓中出土了这张地图。韩国人视如珍宝,不但将其保存,还在明清时期各种再版,绘成《天下图》、《四海总图》。

但要知道,明清时期中国绘制的世界地图,已经连两个美洲大陆都画上了。朝鲜作为中国的属国,按理说不应该没看过这些。可是他们仍然执着地只认这张山海经地图。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10)

但韩国看重它也就算了,欧美国家也急得跳脚来否认其合理性,这是怎么回事呢?

欧美国家的理由很简单,首先,这地图肯定不能当真。不过这种话也用不着他们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次就是因为,这地图是以“地圆说”的思想来绘画的,而当时的欧洲人还相信地球是方的呢,这要是承认了,不就等于默认自己的老祖宗不如中国人吗?所以他们才急不可耐地来反对。

那么,韩国又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这张地图,还以此声称《山海经》是他们的东西呢?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11)

因为《山海经》虽然在中国人看来怪诞不经,可是在朝鲜人看来,这是他们的“立国之书”。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即使现在,我们也没有说《山海经》就是“满纸荒唐言”,依然认为它是一本上古地理书,虽然有夸大,但还是有靠谱之处的。比如其中一句“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又有一句“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

结合上下文来看,“燕”自不必说,指的就是燕地,也就是河北北部到辽东地区这一块。而“盖”指的可能是朝鲜地区的盖马高原。所以韩国人非常自信,自己的国家在《山海经》的确是被记载了。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12)

而韩国人对于自己在山海经中有一席之地这一情况,可以说是非常欣喜了,毕竟中国向来讲究“华夷之辨”,蛮夷跟华夏是不一样的。现在华夏的上古史书提到了自己,那自己能是蛮夷吗?妥妥的就是文明古国啊。

信心满满的韩国人随即就在《山海经》中上翻下找了起来。比如《山海经》中记载了一个“青丘之国”。说这个国家,“其狐四足九尾。”,也就是咱们所说的九尾狐。那这地方在哪呢?“一曰:在朝阳北。”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13)

韩国人立刻表示,这青丘国的地理位置,就是在朝鲜半岛。你看这不光地理位置对上了,而且“青丘”取义于“青”,有早晨、春天、发生之寓意,这不就是“朝鲜”的字面意思吗?

随后,韩国人立刻大大咧咧地用了“青丘”之名,还把自己的地图叫做“青丘图”。至于九尾狐,韩国人也果断声称,这是他们的“民族特产”。不过说实话,九尾狐这玩意儿谁爱要谁要吧,中国人肯定是不喜欢的。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14)

光认了一个“青丘国”还没完,古朝鲜人又在山海经里,看上了一个“君子国”,山海经说“君子国,衣冠带剑,食兽,使二文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槿花草,朝生夕死。”

不得不说,从这个君子国的描述来看,我们也差不多理解了朝鲜半岛为什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要让自己跟这个国家沾上边。

正好山海经提到,这个“君子国”的位置在东方海外,韩国不由分说,立刻单方面宣布自己就是“君子国”,不但其在诗文中常以“君子国”自居,而且还直接把木槿花当成了自己的国花。而对于这种行为,中国也懒得说什么,嗯嗯两声就没管了。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15)

如此一来,我们差不多也就理解了,为什么韩国会如此理直气壮地把这张山海经地图拿出来。毕竟韩国的国花都是从《山海经》里找的。所以说,这张地图象征着自己“文明高贵”的历史。

而最近几年,韩国想要抢夺中华文化解释权的心态,可谓是愈演愈烈,即使是孔子,他们都想据为己有,更何况本就被他们视如珍宝的《山海经》。

三元河图洛书图解(唐墓发现一张地图)(16)

韩国教授郑在书就认为,《山海经》中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都是“东夷神”,而他们在高句丽的古墓壁画里都曾出现过,所以韩国人和东夷神关系密切,因此,“山海经的神话来自于韩国”。当然,他的这番狂妄的言论遭到了海内外的齐声反对,最终,郑在书只能偃旗息鼓,表示自己只是一时失语。

从这次闹剧中,恐怕不少有识之士也意识到了,国人虽然对《山海经》态度微妙,但我们对山海经的保护却不能放下。毕竟外面的文化小偷,对它们算是觊觎已久了。无论如何,也要捍卫我国的经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