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1)

《最强大脑》的最强大脑——王昱珩

《最强大脑》这档节目中,有一个最能配得上节目名字的选手——水哥王昱珩。

王昱珩有多强?

他能在520杯同质同量的水中,以4秒一杯的“检阅”速度,找出之前观察的那一杯;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2)

能在200把合拢的折扇里,用14分钟,找出与展开画面对应的4把折扇,而日本对手用时21分钟,且只找对了一把。

他还能在732个唇印中,用8分钟找出之前观察过四位女孩的唇印,而对手耗时40分钟,且只找对了3个……

而这些还只是王昱珩的数个特长中的一个。

除了能够观察细微的物体之外,王昱珩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因为从小爱画画,王昱珩就把绘画练到了专业水平;

因为喜欢动植物,王昱珩就悉心研究动植物知识,自己的家改造成了动植物园和海底世界,令登门拜访的专家颇感震撼;

喜欢古琴,王昱珩就练到了表演级水准;

喜欢书法,王昱珩就写出了大师级水平;

喜欢篮球,王昱珩就成了清华大学最有潜力的篮球运动员……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3)

王昱珩的画

王昱珩的这些才艺和特长,随便拿出来一个,就能保证他过上不错的生活,因此,对于王昱珩来说,成功不必刻意追求,那只是一件水道渠成、顺其自然的事……

王昱珩的水准和境界,非常人所能触及的。

不可否认的是,王昱珩确实有一定的天赋。但是,一般而言,所谓的天赋,它只能给同一个人带去一两种擅长,不太可能让这个人在方方面面都非同凡响。

因此,王昱珩所取得的如此之多的成就,绝不仅仅是靠天赋这一样东西搏来的。

在星星之火般的天赋和燎原般的成就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风势——胜利者效应。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4)

胜利者效应:成功才是成功的亲妈,失败顶多算是继母

美国演说家温德尔·菲利普斯曾经说过:

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对失败者的安慰仪式上。

然而,有一个心理学上的发现,正好与温德尔·菲利普斯所说的这句话相悖:

浙江大学的胡海岚老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一个狭窄的笼子里养了4只老鼠,一段时间后,通过日常争斗,这些老鼠很快排出了各自的等级序位。

如果把它们分别从两端放进同一个狭窄的管道里,那么拥有更高地位的小鼠A,不费吹之力就把底层小鼠B,顶出了管道。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5)

刺激前

而如果人为刺激低级别小鼠B的前额叶皮层,那么这只小鼠瞬间就变得斗志昂扬、毫不退让,最终,低级别的小鼠B把高地位的小鼠A,挤出了管道。

最神奇的是,持续给予小鼠B6次刺激后,即使不给予刺激,小鼠B也能击败小鼠A。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6)

刺激后

最后,小鼠B通过屡战屡胜,从群体中的底层士兵逆袭为了高层的长胜将领。

——这个实验结果,解读了成功和成功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前续的成功,能够提高后续成功的概率。

也就是说,成功的经验越多,后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强。

这就是所谓的——[胜利者效应]

而王昱珩之所以,“干一行,成一行”,除了天赋以外,就是因为他在一个领域获得成功后,会产生非常大的信心,这种信心让他在其他领域中,仍能锲而不舍、保持专注,直到成为个中的佼佼者。

而如果之前的经验都是失败的、消极的,那么个体很快便会失去信心和耐心,最终就形成了“干一行、弃一行”的恶性循环,这也是一些人会自暴自弃的原因。

因此,如果按血缘远近来算,成功才是成功的亲妈,失败顶多算是成功的继母。

因为亲妈走了,只能接受继母,我们只能安慰自己“后妈也不错,失败了总结经验就能获得成功”。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7)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8)

[胜利者效应]形成的原因:

01心理暗示的反复作用

心理暗示指的是:

个体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而前续的成功之所以能够提升后续成功的概率,就在于,当我们在一件事上获得成功经验时,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即:我有能力做成很多事。

这种认同和肯定,是我们后续尝试的基础。因此,抱着“我可以”的信念出发,个体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而当我们累积的失败经验比较多,或是我们常常只能看到失败经验时,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我肯定会失败的。

可以想见,抱着“我不行”的信念出发我们就很可能真的不行。

02成功经验对大脑的重塑

在上述的小鼠实验中,我们得知,通过对低级别小鼠进行6次的特定脑部刺激后,小鼠就会保持胜利者的姿态,击败其他高级别小鼠。

这其中除了小鼠的自我暗示之外,它的大脑也发生了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反复的成功经验强化了大脑内特定细胞之间的连接,新的偏向于成功的细胞通路,代替了旧有的偏向于失败的细胞通路。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9)

因此,当脑细胞通路已经形成时,即使去掉人为刺激,小鼠依然斗志昂扬、充满信心。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暗示和大脑的重塑,彻底改变了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正是这种作用机制,决定了前续成功对后续成功的重要影响。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10)

如何善用[胜利者效应]提升取得成功的概率?

01学习[1厘米哲学],给自己设置适当的挑战难度

2008年,在国际杂技节上,德国杂技团表演的“飞鱼”节目震惊了全场。一条重达九吨的鲸鱼,在训练师的引导下,却灵活地跃出了七米的水面高度,并且在空中完成了各种高难度动作。

表演完毕后,记者们采访训练师:“请问你是如何将一只笨重的鲸鱼训练成‘飞鱼’的?”

训练师回道:

“每次训练,我都会提高1厘米。”

记者们感到诧异:“每次1厘米,就能达到现在的7米吗?”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11)

训练师回答:

“是的,只有一厘米。因为只有一厘米,鲸鱼才可以比较轻松地跃过,从而获得奖励。而时常受到奖励的鲸鱼,就会很乐意接受下一次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终达到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七米。”

这就是所谓的[1厘米哲学],一次短短的1厘米,其实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点、肯定能完成的难度,这种适当的难度,能让个体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继而提升对自我能力的评估。

而如果我们盲目地追求巨大的成功,就很有可能因为完成不了,而备受打击。

因此,[1厘米哲学]的有效之处,就在于它既能让我们获得成功,还能真正提升我们的能力水平。

02失败后,适当降低挑战难度,重塑信心

1995年,因强奸罪入狱的泰森出狱了。三年的牢狱之灾,将泰森曾经的赫赫战绩和拳坛野心一扫而空。

可以想见,如果当时的泰森直接挑战实力相当的选手,绝对会输的很惨,因为出狱后的泰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霸气。

泰森是否还能重新夺回金腰带?大部分人对此毫无信心。

然而,泰森的经纪人,却不慌不忙地给泰森安排了几场友谊赛,对手的实力和水平都无法和泰森抗衡。

于是,意料之中的,在几场友谊赛中,泰森顺利地击败了选手,这种成功经验,让泰森重拾了曾经的气势。

如何反驳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乃成功之母)(12)

出狱后的第二年,泰森便先后打败了重量级选手弗兰克·布鲁诺和布鲁斯·塞尔登,强势夺回了WBC的冠军金腰带。

从泰森的这段经历可以看出,经纪人帮他策划的那两场实力悬殊的比赛,成为了泰森重返拳坛的关键。

经受牢狱之灾的泰森,选择了挑战实力较弱的选手,来让自己重拾信心。

而失败后的我们,也同样可以降低挑战难度,重塑自信。

比如,一次演讲失误后,我们可以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在下一次演讲中表现优异,而是争取少出错。

一次尝试失败后,我们可以先给自己设置一个难度更低的挑战,进行再次尝试,这样的尝试更容易获得成功,继而为之后的高难度挑战奠定信心基础。

通过胜利者效应我们可以看出,前续成功的经验,对后期的尝试和挑战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当我们获得的小成功越来越多时,我们的自我认知乃至大脑都会得到重塑,因此,想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先让自己获得n个小成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