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

《唐诗三百首》是现今流传最广的唐诗选集,收录了77位诗家,共计311首经典唐诗。但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不是什么“诗仙”、“诗圣”、“诗魔”、“诗佛”、“诗鬼”等的大作,而是张九龄的这首《感遇》。

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1)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空谷幽兰”,指山谷中优美的兰花,比喻人品高雅。那何谓“幽”呢?孔子说“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为没有人欣赏而不吐露芳华,这就是兰的“幽”。张九龄的这首《感遇》就是写兰的这种“幽”精神的。

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2)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这是两个整齐的对偶句,意思是兰花在春天繁盛,桂花在秋天皎洁。您可能会问了,难道只有兰花的叶才葳蕤,而桂花的花才皎洁吗?不是,这里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互文”,就是为了诗句的审美,把一个意思扩开,放在两处来说,而读者要去理解时,还要互相补充来理解。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主人下马客在船”就是互文,它不是说主人下了马,然后客人又上了船;而是主人和客人都先下了马,又都上了船。本诗这两句也是如此,不是说兰花的叶在春天是葳蕤的,桂花的花在秋天是皎洁的。而应当理解为:兰花是属于春天的花朵,桂花是属于秋天的花朵,这两种花的枝叶都是那么繁盛茂密,而它们的花又都是那么清雅高洁。那诗人为什么要选这两种花呢?

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3)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兰花与桂花就这自然地开放着,生机盎然,顺应着美好的季节,成就着自己生命的美好,成就着春秋的美好。这里面隐含着一种“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流露出诗人对“遇时”的渴望。

上面四句都是写花,下面则由花转人。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一位山林的隐士,闻到了兰花、桂花的香气而对它们起了爱慕之心。兰花、桂花散发芳香,不是希求人们来攀折它、来欣赏它,而是它们的本性。“闻风”源自于《孟子·尽心篇》。孟子说,圣人在百世之后都能成为人们的老师,谁是圣人呢?伯夷和柳下惠是著名的圣人。一个人如果听了伯夷的风操,哪怕他是个非常贪婪的人,也会变得廉洁;如果他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也能立下高远志向。如果一个人听闻了柳下惠的风操,哪怕他是个非常刻薄的人,也会变得敦厚,哪怕他是个吝鄙的人,也会变得宽容。由此可见,这闻花草的之香风的背后,隐含着听闻了道德君子的一言一行。

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4)

本来兰花、桂花自然地开放着,自然地美好着,一个“谁知”出现了翻转,很有出人意料的感觉,出现了一个欣赏它们的隐士。这个隐士不是红尘中追名逐利的俗人,而是一位非常高洁的隐者,他爱慕者兰花、桂花,欣赏着它们的高洁。他追随着兰花、桂花的香气而来,但兰花、桂花给他的答复却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5)

我们常说,知音难求,有人欣赏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兰花、桂花这样是不是有些傲慢?有些不近人情呢?不是的,它们这是孤介,就是耿直方正啊!如果兰花和桂花就在那欣然等着美人的追求,那它还是空谷幽兰了吗?兰花和桂花是孤介的,他们的芬芳出自本性,它不求美人而美人自来。就好像一个君子的品德出于自身修养,他不求伯乐而伯乐自至,彼此都是君子,这不才是更值得追求的吗?

张九龄德行天下,政绩卓著,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最后一位贤相。唐明皇晚年沉溺声色,好大喜功,渐渐难容直言进谏的张九龄了。终于在李林甫的谗谤、排挤下,被逐出长安,贬为荆州长史。在荆州,张九龄做《感遇》十二首,抒发自己的忧思,表达自己坚贞清高的情怀。

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唐诗三百首开篇之作)(6)

沈德潜这样评价张九龄的《感遇》:“初唐五言古渐趋于律,风格未遒,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蘅塘退士在选编《唐诗三百首》时,之所以把《感遇》列为开篇之作,就是因为张九龄的人格,以及《感遇》中所表达的主旨——面对人生起伏坦然处之而不失本心的情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