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很厉害(宋仁宗论用人我不是针对谁)

《清平乐》的热播,让宋仁宗赵祯火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宋仁宗很厉害?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宋仁宗很厉害(宋仁宗论用人我不是针对谁)

宋仁宗很厉害

《清平乐》的热播,让宋仁宗赵祯火了。

有人说,宋仁宗是懦弱无能的皇帝,是最平庸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

那受累问一句:为什么前段时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的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复工复产?为什么特朗普政府宁可不顾美国人民的死活,也要着急的推出经济刺激法案?

特朗普签署2.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法案” | 来源:网络

是不是因为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在世界格局中挺直腰杆,才有力量发展军事科技,保护国家安全人民幸福?

如果是这样,那宋仁宗把GDP和人均收入双双做到了世界第一,他怎么就“平庸懦弱无能”了?说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呢?

就因为他没有开疆拓土,建立不世霸业?那该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才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莫非我看到的,是假的宋仁宗?

他不仅没有平庸懦弱无能,反而是真正的明君仁主。

宋仁宗赵祯 | 来源:网络

如果把皇帝看成一个职业,宋仁宗赵祯有实力竞争最成功的董事长。因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核心竞争力,而赵祯董事长的用人,让他完全有资格在历朝董事长高峰论坛中宣布: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他是怎么用人的

联想柳传志说:做强势的CEO,弱势的董事长。

如果冥冥有灵的话,这位始终板着脸的大宋第四任董事长,一定会微微一笑,将小柳引为知己。

但弱势却不是平庸懦弱,无为而治更不是无能。

任何决策,以你为主导,以你的判断为主,我只起辅助的作用。“你们讨论你们的,我就是听听”——这是弱势,与平庸懦弱无关;

我不影响你的判断,不干预你的行事,鼓励你充分发挥能力做事。在规则范围内,你尽可能的施展你的才华,在规则范围外,法无禁止皆可为。“你们干你们的,我就是看看”——这是无为而治,与无能无关。

遵循“弱势”与“无为而治”的赵祯董事长,一网打尽了天下的人才,大唐奸相李林甫的“野无遗贤”,在他这里实现了,看看他御下的“超级天团”吧:


“唐宋八大家”,除了韩愈、柳宗元不在本朝早已仙逝外,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一个不缺。

政治家、思想家范仲淹,文史学家司马光,军事家狄青,书法家、茶学家蔡襄,吏治司法学家包拯,哲学家、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教育家张载,医学家王唯一,发明家毕昇,科学家沈括,天文学家苏颂,各行各业当时的世界第一人,历史排行榜前列,都在彀中。

再加上韩琦、富弼、文彦博、尹洙、唐介、赵抃、黄庭坚、柳永、晏殊、梅尧臣、张先、苏子美、吕夷简这些奇才异士老司机,赵祯董事长的人才储备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范仲淹

苏轼

有了这些屌炸天的“历史巨V”,董事长还要亲力亲为,凡事插一手,除非他想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否则,他就是脑袋进水了。

但能够笼络天下奇才为已用,难道还不是最好的能力证明和存在感体现吗?这种时候,最大的智慧反而就是弱势与无为而治。

“有问题你们处理,我不管”,“我不需要听故事,我需要没故事”。大概赵祯董事长常说的话,就是这两句吧。

他是怎么选人的

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人才说到底是还是把双刃剑,有才有德者推动社会发展,为人民谋福祉;而有才无德之人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力,恐怕也要比一般人大的多。

子曾经曰过: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有道德才是第一位的。只追求勇武而道德缺失,身处高位者会祸乱社会,平民百姓则会成为鸡鸣狗盗之徒。)

对于“选人”这事,赵祯再一次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高超手腕。他遵循两个步骤,让最终成为大宋干部的同志,几乎全部是德才兼备之人。

第一步,考试海选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但在宋朝得到了完善和成熟,从那以后直至清朝,科举就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

赵祯及他的前任们对科举做的最大的改变是:““取士不问家世”,只要有知识有才能,凭自己本事考上的,娼妓的后代我也收。

这就让“野无遗贤”的理想,有了落地的基础。

同时,为了防止营私作弊,赵祯首创了“糊名制”,就是现在的装订线制度,考官只管阅卷,不知道考生是谁。而苏轼,显然是“糊名制”的最早的受益人之一,因为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是要力举曾巩为第一的。

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海选出了全国绝大部分人才。

科举考试

第二步,道德评测

海选出的人才,放到全国各地的基础部门任职,过一段时间,看政绩民心,再决定是否提拔。

纵观赵祯时期的中高层干部,绝大部分都有抗险救灾的履历,这种把百姓安危放在第一位,群众认可爱戴的地方官,提拔速度用现在的比喻就是“火箭式”。

青天赈灾图 | 来源:网络

而达到“体恤民情、受民爱戴”的道德标准,需要直面困难危险,一步一个脚印的干出来,来不得半点假。笔试、面试包括试用期,显然都无法达到这样的评判效果。

在1000年前,赵董事长就在认真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智慧水平,就问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还有谁?

就这样,赵祯董事长通过二次选拔,把德才兼备之人,都笼络到了朝廷中。至于后面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那就看人才自己的了。

他是怎么做到人尽其用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大家都是都是德才兼备之人,但干事多了,总会有错误有纰漏;官做大了,总会有懈怠有放松;时间长了,总会有亲疏有派系。

怎样处理错误?怎样怎平衡权力?如何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了选人用人问题后,这三个大课题,就摆在了赵祯董事长的面前。

赵祯虽然“无为而治”,善于居于幕后,但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估计也累死了无数的脑细胞。

这一次,除了智慧和手腕值得感叹外,赵祯还意外的暴露了他“炸裂”般的演技。

1、仁厚解决矛盾

宋仁宗赵祯绝对对的起他谥号里的这个“仁”字,经过科举和道德评价选拔上来的中高层领导,在赵祯主政时期,没有一个因为犯错而丢了脑袋。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是祖训,更是原则。被柳永指桑骂槐的埋汰,他嘿嘿一乐,反倒成了柳永的粉丝;与包拯面对面对喷,唾沫星子溅一脸,他擦擦,继续听;哪怕满朝文武都要将狄青杀之而后快时,他也顶住压力,明升暗降的把他外放出去了。

包拯像

不仅如此,大臣犯了错误,只要出发点是好的,罚酒三杯,一笑而过;他自己超纲越线,搞个小三小四什么的,则被一众大臣奚落的没有一个长久,只剩点露水姻缘过过瘾。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样的“佛系”领导,哪个不喜欢,谁不给他卖命。

2、论辩调动积极性

凡大事都需充分讨论后再执行,则成了赵祯调动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设想一下赵祯每天主持的“董事长办公会议”,台下站的全是“历史巨V”,如果观点不一怎么办?吵起来怎么办?这些‘V们’文章都写的那么好,骂起街来能差到哪里去?

赵祯的高明之处在于,大事没考虑明白之前,由你们折腾。一旦在大家的争论中听清楚想明白了,立即决断。

范仲淹就曾吃过这个亏,新派旧派对他的新政吵翻了天,但赵祯就是不吭声,直到他发现了新政的问题后,才默许反对派将范仲淹弹劾下台。而他自己,躲在幕后充好人呢。

想想也是,朝堂辩论时,发言那么激烈,思想那么闪光,还有那么多同僚围观,一旦决定做了,无论反对派的哪个来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豪言壮语和同事的挑剔目光。这种压力下,如果不怕被唾沫星子淹死,随便懈怠,随便偷懒。

而有德有才之人,谁能丢得起这个人。

于是,一件一件的大事,就这样热火朝天的干下去了。

朝堂辩论 | 来源:网络

3、演技保障稳定

仁慈的人一定是笑眯眯易亲近的吗?赵祯董事长告诉你,其他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不是。

赵祯从来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他不仅没杀过人,甚至都没有在朝堂上赞扬或是贬斥任何一位干部,谁都不知道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支持谁、反对谁。

这说起来简单,却是避免派系山头,保持稳定的法宝。一位官员,如果无法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那就只能凭真抓实干,也就有效杜绝了同志们争权夺利的心思。

至于朝堂上的思想碰撞,他的不偏不倚只会让思维爆炸灵感满天飞,却绝不会伤及国家利益。

董事长用他炸裂般的演技,一演就是四十二年,他的团队创造了最繁华的时光,给了人民最稳定富足的生活,他是真正的明君圣主。

终评

周正夫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听起来好像讲的有些道理。但为什么赵祯驾崩时,全国人民,无分贵贱老幼,全都“聚哭”、“号泣”,就连对头契丹国君耶律洪基也“号恸(嚎啕大哭)”:

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宋史》

城内军民以至妇人孺子,朝夕东向号泣,纸烟蔽空,天日无光。

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

仁宗崩,计于契丹,所过聚哭。既讣,其主号恸执使者手曰:“四十二年不识兵矣!”——陈师道《后山丛谈》

这恐怕就不是一句“只会做官家”就能解释的了。

不过怎么评价也无所谓了,按照赵祯的一贯作风,他一定会板着脸,一本正经地说:“你们吵你们的,我不管”。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