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你是否进入误区)

闺蜜昨天又因为一点小事,在家里大发脾气,摔筷子,骂孩子,然后大哭。

闺蜜老公打电话给我,讲述了整个过程,我们心里都清楚,闺蜜的抑郁症又犯了,在她老公的央求下,我陪着闺蜜再一次走进医院心理科,离上次来这里,已经过去一年了。

闺蜜的家在我们眼里是多么的幸福,一儿一女,孩子的大小事都有公婆打理;公婆还是有文化的读书人,孩子的教育也不用闺蜜超心。

她和老公都在体制内上班,老公是中层干部,事业有成,收入中上。她在老公的护佑下,安安稳稳。

这样的家庭环境,她怎么就能抑郁了呢,这是我们一直无法理解的。

闺蜜经常给我说的是活着没什么意思,不知道一天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你是否进入误区)(1)

幸福是什么?

01

今年4月,长沙37岁女博士带着5个月大的孩子跳楼自杀。

这样一个高知女性,在长大的过程中,,一定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即便是她离世之前,该是多少人仰望的天花板。

我们不去探究她跳楼的真正原因,但至少她的生活没有幸福感,不知道经过怎样的绝望和无助才选择走上这条路。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你是否进入误区)(2)

02

我在体制内上班,有一个不上不下的职位,工作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每年五一,国庆,春节这种大假期回老家陪伴老妈;

每次回家,老妈总是拿出各种好吃的摆出来,虽然知道我对这些没什么兴趣;她还时不时偷偷瞟我,等我正面对她眼睛的时候,她马上又闪开。

有一天,老妈站在阳台,喊我,并指着楼下路边一群干活的民工,说,你看,为什么他们那么开心。

老妈说,我想你的时候,就经常下楼坐到她们干活的马路对面,听他们聊天,说话,他们经常大笑,吃完饭休息的时候还会哼歌。

她说:我经常会想,我的女儿日子比她们好过多了,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过女儿唱歌,也很少看见女儿大笑。

是啊,我为什么不开心,因为我已经不太会感知幸福,每天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事已经让我疲于应付,哪里有时间去思考关于幸福这个奢侈的字眼。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你是否进入误区)(3)

03

幸福是什么,我们该怎么样获得:

美国哥伦比亚的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在1988年和2009年,对121名被研究者做了跟踪调查,得出结论:

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和宁静,继而产生的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你是否进入误区)(4)

04

《少即是多》作者本田直之在书中讲过这句话: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并提出:找到你的小确幸。

小确幸就是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那么我们之前对幸福的理解,是不是进入误区了呢?

我们平时的买房,升职,加薪都是大事情,是大幸福,是目标,这种大幸福发生的时候确实很快乐,但是很快就会平淡。

而且这种大幸福,发生的几率小,需要花费的时间长,难度大,一旦得不到,相反的会痛苦。

小确幸发生在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太小,太日常,会被忽略。

比如你今天早起跑步,碰到一个陌生人夸你,身材真好,你顿时觉得很开心,跑步都有了力量;

比如今天我写的文章有了第一个粉丝,那种快乐的心情比发几百元红包给我还开心。因为我知道,我只要坚持,一定有第二个第三个,此刻我是幸福的。

…….

当我们确定的幸福目标太遥远的时候,静下来,细数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天的小确幸,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幸福可以那么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