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与善行何者更重要 善心和善行由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杨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在讨论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前,请先不要纠结善的力量,尽管我也反复纠结过。

我一直无法理解《礼记》中的那个故事,更曾为里面只说了一句话的黔敖鸣不平。你看,在国家饥荒的时节,黔敖在路边准备了食物,等待着那些饥饿的灾民。一见灾民路过,就“左奉食,右执饮”,注意,是“捧着食物”,而且还给灾民准备了水,生怕他们因为饥饿而食时噎着,这已经够有道德良心的了。

但就是因为他说了一句:“嗟!来食。”就让他背上了千古骂名,因为那位“蒙袂辑屦”“贸贸然来”的饥者最终选择的是“终不食而死”。尽管黔敖曾经“从而谢焉”,又是紧跟在饥者的屁股后,又是不停地道歉,但饥者还是没有接受他的道歉,还是无法让受辱的心缓和过来,毅然决然地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活活饿死。

善心与善行何者更重要 善心和善行由(1)

我曾试图揣测这位饥者的内心世界。你看,他已经挣扎在死亡的悬崖边上了,走路都迈不开步子了,眼睛都因为饥饿而昏花了,但他还是用袖子蒙住了自己的脸。是因为内心的羞耻感吗?还是没有从此前别人的一句“嗟!来食。”的羞辱中走出来?或者,此前的遭遇还远远超过这一句“嗟!来食”的打击?当听到黔敖的一句“嗟!来食”时他竟然还“仰其目而视之”。我很难猜测那时饥者的眼神,那应该是怎样倔强、坚定、愤怒的眼神啊!

“嗟!来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喂,来吃吧!”也就是语气生硬了点。如果黔敖说一句:“请来吃吧!”兴许就能让内心充满屈辱的饥者抚慰好自己受伤的心灵,以黔敖提供的食物充饥来暂时度过他人生的困境?但这一切都因为黔敖的“嗟!来食。”而成为永久的秘密了。

善心与善行何者更重要 善心和善行由(2)

我绝对无意去指责那位以生命维护自己尊严的饥者,但我也不忍心就因为一句“嗟!来食。”而责备黔敖。说实话,他们都没犯什么大错。

我有理由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古代的智者们编纂出这个故事来总有他深刻的用意,这让我对善心和善行有了一点思考。也许,这个故事的悲剧性就在于,黔敖有值得称道的善心,但因为在实施善心的行动上没有表现出真诚,换句话说,善行不够完美而造成了误会,以至于酿成了悲剧。这应该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吧。

前几天,在初二期末考试复习的试卷上,有《一碗“雪花面”》这样一篇文章。小说记述的是“我”在家煮面等父亲回家,因为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而面条剩下,坨了就不好吃了,母亲回来若看到,肯定要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善心与善行何者更重要 善心和善行由(3)

于是“我”的决定是,将多余的面条送给门外修鞋的瘦大叔。只见他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直接将面条放在瘦大叔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与黔敖相比,文中的“我”更粗暴。“吃吧”,带有命令的口气,缺少对长辈应有的尊重。而且其出发点可绝非是出于善心,更多的是为了躲避母亲的责怪而急于将面条送出,更可恶的是装出了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完全忽视了瘦大叔的意愿。

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我们,尊重受助者的帮助才能算作善举。换句话说,不仅得有善行,更重要的是要有善心。

看来有关善心和善行之间的思辨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蕴。光有善心而善行不举,则非善也。名为善行而无善心,则善行蒙污。善心和善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须臾不可分离。

善心与善行何者更重要 善心和善行由(4)

这让我想到了同学之间的相处和师生之间的相处,更拓开一点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很多时候,我们从一己善意出发,凭着单纯的善心去面对别人,结果付出了热情却没有回应,甚至是别人的冷脸。究其原因,恐怕是我们的行动缺少了对对方的内心观照,缺少了深刻的尊重和体谅,缺少了角色互换的心理体验。如此这般,我们的善心就不那么纯粹,就不那么高尚。而这不纯粹、不高尚的善心,会让那些渴望帮助但内心敏感的、自尊的人望而却步,甚至是断然拒绝。

我们需要时常提醒自己,真正的善应该是善心和善行的完美统一和即时呈现,缺少了一个,我们的善就不是真正的善,很可能滑向伪善,甚至造成对别人的伤害。这就是我从两个小故事中得到的启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