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1)

射箭

在各种体现古代战争的影视剧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每当敌军来袭,只要指挥官一声令下“放箭”,弓箭手齐刷刷举起弓,手一松,将手中的箭发射出去,然后敌军就会应声倒地,弓箭就好像会自动寻的一样。

当然,影视剧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更多时候就是看个热闹。那么在真实的古代历史上,弓箭手在战场上需要怎么做,才能准确射中目标?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2)

巣车

在古代战争中,为了准确向敌军阵放箭,杀伤敌军,就像一战中炮兵观察员需要乘坐热气球升到半空观察敌情、为炮兵提供射击诸元一样,古代也需要类似于热气球一样可以登高的装置,而随之诞生的,便是轈车。

轈车是一种专供观察敌情用的瞭望车,底部装轮子方便移动,车上竖两根长柱,顶端设一辘轳轴(滑车),用绳索系一小板屋于辘轳上,板屋高9尺,方4尺,四面开12个瞭望孔,外蒙生牛皮以防敌矢石破坏。因车上高悬望楼如树上的鸟差,故名,又名楼车、巣车。

《说文·车部》:“轈,兵车高如巢,以望敌也。从车,巢声。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3)

巣车和望楼车

到宋代又出现一种将望楼固定在高竿上的“望楼车”。其车体为木质,底部有4轮,车上树望竿,竿上设置望楼,竿下装有转轴,并以6条绳索,分3层、从6面将竿固定,绳索下端则以带环铁橛楔入地下。

两者形制不同,但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观察获取己方与敌方的距离、敌方的方位、人数、敌方军队调动去向等信息,有助于指挥官有针对性地调度军队,赢得战争胜利。

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时,楚共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巢车察看敌情;23年王莽军围攻昆阳时,造高10余丈的大型巢车,用来观察城内守军动态,称为云车。

在指挥弓箭手作战时,轈车竖起,有经验的侦查人员藏身其中观察敌情,然后通过观察计算得出己方阵地与敌方阵地的距离和方位,之后通过旗语将数据报告给下方的远程投射部队的指挥官,由他来决定弓箭、投石车等远程设备的俯仰角度、投射力度,以此来准确杀伤敌人。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4)

攻城战

除了轈车,还有一种办法也比较常见。古代军队在开战之前一般都会向外派出大量的轻骑斥候去侦察敌情、查探地形,以此来选择最佳的开战场所。

斥候在查明战场情况后,通常会在己方预定阵地前隔几十步就设置一个明显的标识来标志距离,标定最大的有效射程,一旦开战,指挥官就可以通过这个标志来判定敌方军队的距离,从而指挥弓箭手等远程部队作战。

就算是野外临时遭遇,也可以由有经验的弓箭手射箭进行标记。

这种战法在守城战中更加普遍。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5)

外国长弓手训练

为了让弓箭手准确射中目标,除了统一的指挥调度,弓箭手的个人素质也非常重要。

对于一个弓箭手来说,长久的射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拥有优秀长弓手的英国也有句俗话:对于一个弓手而言,一辈子都是练习时间。当时的英国有一项法律要求达到一定年龄的男子在农闲期间必须练习射箭。

而满清之所以号称“弓马得天下”,蒙古骑兵为何箭术精湛、屡屡以轻骑兵战术击败欧洲重骑兵,就是因为他们为了打猎获取食物,从小就开始练习射箭,因而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箭术。时至今日,在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上,射箭依然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比赛项目。

至于如何练习射箭,《武经》有云:射贵型端志正,宽裆下气舒胸,五平三靠是其宗,立足千斤之重,开要安祥大雅,放需停顿从容,后拳凤眼最宜丰,稳满方能得中。

具体动作也有要诀“五平三靠”,即:弓靠箭,箭靠弦,弦靠脸,为三靠;头顶贯平,两肩靠平,两手抬平,两足踏平,心气和平,为五平。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6)

射箭

不过在战场上光有精湛的箭术还不够,还需要有强悍的心理素质,否则面对敌方的强大声势和无所不在的死亡气息,以及来自对方弓箭手等远程部队的反击,想到自己很可能下一秒就会翘辫子,别说搭弓射箭了,搞不好就直接腿软瘫倒在地,尿裤子了。

因此弓箭手在练习射箭的时候,还必须练心理素质,内心思虑纯正,镇定自若,瞄准目标不放手,才能准确命中目标。

王阳明《观德亭记》曰:“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7)

宋代步人甲

箭术精湛、意志坚定,这就够了吗?当然不够!作为一名战场上合格的弓箭手,也必须要养成强健的体魄和强有力的手臂。

按照《明会典》记载,永乐年间明军确定的战弓制式、拉力分为四十斤、五十斤、六十斤、七十斤四等,折合大约是48斤到84斤,即53磅到93磅。

到了明代末年,女真族的威胁越来越大,弓也越来越强,按明末的《天工开物》记载,战弓的极限为一百二十斤,约合今天144斤,即160磅。

瞧见没有,拉弓绝对是力气活,要是没点臂力还拉不开弓射不了箭。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8)

弓弩手也要带刀、枪等近战兵器

另外在古代,弓箭手并不只是单纯躲在后面放箭,当敌军冲到跟前展开大混战的时候,弓箭手就必须放下弓箭参与肉搏战。因此弓箭手也经常需要身着盔甲,身挂佩刀。

唐代《通典》:“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於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

而一个士兵的盔甲重量在20-30斤,此外弓箭手还需要携带箭囊,一般内装50支箭,一支箭重约41克,如果是破甲重箭还要再重;再加上护身兵器以及其他杂物,一个弓箭手的负重最重可以达到40斤。

要是在宋代,由于宋军缺乏足够的战马,无法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因此宋军普遍装备的都是沉重的步人甲。根据宋绍兴四年的规定,由于弓箭手经常参与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公斤,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重到35公斤,要是加上其他物件重达40公斤。

传统弓箭是如何瞄准的(原来我们都被电视剧骗了)(9)

全副武装的清朝老将

所以说一名弓箭手要想在战场上准确射中目标射杀敌人,不仅需要外部帮助、掌握战场态势,更需要精湛的箭术、坚定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

因此对弓箭手的要求要比普通步兵高得多,再加上制作一把弓成本高、产量低,因此训练一个弓箭手的成本要远高于普通的步兵。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由于弓箭手训练时间长、训练成本高,而弓的射程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加上箭的杀伤力偏弱,随着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弓箭逐渐被火枪取代,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