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阿炳经历了什么)

1949年10月1日,经过顽强的抗争与岁月的煎熬,新中国终于成立,各地相继解放,中华大地宛若新生。

1950年一个炎热的夏天,在无锡一座简陋的房子里,一个老人硬撑着病弱的身体,拿起一把普通的二胡,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

这个老人是谁?世人习惯称这位老人作“瞎子阿炳”,而在《听松》、《昭君出塞》等经典名曲的谱子里称这位作曲人为华彦钧。

正是华彦钧,穷尽一生的经历和感情,用生命谱写出了千古绝唱:《二泉映月》。

阿炳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阿炳经历了什么)(1)

瞎子阿炳

1893年的中国,仍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年,中国人都记得,一代伟人出生了。却不知,一位民乐界的伟人,民间乐坛泰斗也在无锡的一个道观里悄然降临,此人正是华彦钧。

那时候的华彦钧,还不是“瞎子阿炳”,只是一名小道士。

年纪小小的他,还不知道世间的复杂和心酸,对这世间充满了好奇与希望。后来,他跟随雷尊殿道士,也是“收养”他的“养父”华清和学习了二胡、琵琶、笛子等各种乐器。很快,这个小道士对音乐不仅兴趣浓厚,刻苦钻研,更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1918年,是华彦钧短暂生命中的最大转折点,让他平静的一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那一年,华清和去世了。在华清和去世之前,他的出生终于真相大白:自己竟然是华清和和一个大户人家的寡妇的私生子!自己的“养父”其实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阿炳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阿炳经历了什么)(2)

雷尊殿

自父亲离世后,年轻的华彦钧理所当然的继承了雷尊殿,成为了当家大道长。然而,他开始了堕落而腐败,吃喝嫖赌的荒诞生活。由于交友不慎,甚至吸食鸦片。我想,他的颓废除了因为生性散漫之外,对于自己身世的震惊以及不解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吧。

至于华彦钧对自己的真实身世有什么想法,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年以后,他仍无法释怀。

堕落的生活并没有把他带上天堂,反而把他直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因梅毒害他瞎了双眼,在道观失去了民心,更是对道观失去了控制。最终,双目失明的华彦钧被驱逐出道观,流落街头。华彦钧无法参加法事劳动,只得拾起那把家传红木二胡,靠街头卖艺为生。

而此时,华彦钧就成了瞎子阿炳。

阿炳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阿炳经历了什么)(3)

阿炳变瞎

人生已经到了低谷,但只要有一口气,人生还是要继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瞎子阿炳。

跌宕起伏的人生,让阿炳在这段时期创作出了大量的经典名曲,只要他随手拉起二胡,即兴一曲,都是让后世人们瞻仰的神曲。然而流传下来的曲子寥寥几首,这显得流传下来的曲子更加珍贵。

大部分人想到阿炳,随之而来的词语就是凄凉、哀伤,觉得阿炳的曲子都是凄凄惨惨戚戚,都在诉控命运对他的不公。

但我觉得不然,这时期的他创作了《听松》,曲子气势磅礴,情感丰富,曲调苍劲有力,宛如正直的青松(也有说是涛松)。借此曲以赞颂缅怀民族英雄岳飞刚正不阿,不屈不挠,忠心为国的崇高情怀。同时,他也在表明着自己不被困难打倒的坚强意志。

除了《听松》外,他还创作了《昭君出塞》、《龙船》等等脍炙人口的曲子。当然,也有如《寒春风曲》,《二泉映月》这般委婉哀伤的曲子。这些曲子,反映出了阿炳对命运还没有屈服,还在顽强地与老天作斗争,除了处境悲凉,他还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他还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

阿炳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阿炳经历了什么)(4)

1933年,他与寡妇彩娣同居。不久,他们赴往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民国28年,返回锡城,重操旧业。

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二胡,弹琵琶。民国36年,他因年轻时荒诞的日子,以及后来艰苦的生活,身体急速败坏,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

1950年九月初,《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被录了下来。当时他已经病到连运弓的手劲都使不上了,二胡还是借的。

阿炳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阿炳经历了什么)(5)

记录《二泉映月》

1950年9月25日,他拖着病重的身体进行了第一次,也是人生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演出。而这场演出,满场都是人,连窗户上都站满了人。演出搏得了满堂喝彩,拍手声和叫好声不断。

阿炳听见了,脱下头上的帽子点头示意。我想,那场景绝对不亚于当年贝多芬首次演奏《D大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时的五场鼓掌和喝彩。

1950年12月4日,阿炳最终抗争不过病魔,在无锡病逝,享年57岁。一颗闪耀的巨星就此陨落。

阿炳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阿炳经历了什么)(6)

阿炳——华彦钧墓

听回1950年时的《二泉映月》录音,我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哀伤与悲凉。更像是在听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用一种平淡的语气娓娓道来他的一生。而这平淡的语气里隐藏着我们年轻一代所无法表达出来的情感。

我想,无论是执着的,还是悲愤的,此时此刻的他已经放下世间所有事情。

他已经释怀了。

回顾阿炳的一生,大起大落,奔波游走。他把一生的经历化作不同的音符,变换的节奏,组合成一首首经典绝唱。能流传下来的,必能名芳千古。

在少数珍贵的录音里,可以听出,他已经把情感融入到曲子的每个空隙,每个音符之中,犹如绵绵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每首曲子都演绎到了极致。

命运多舛的一生,也让他在完美地继承父亲精湛琴艺之外,还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枷锁,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这在民乐史上绝对是一个里程碑。

传承与创新他都做到了,说他是民乐泰斗也不为过。而千古绝唱《二泉映月》,不仅是他才华与天赋的发挥,更是勇于抗争意志坚强的证明。

没有荒唐与坎坷的经历、没有坚忍不拔的性格,造就不了阿炳,成全不了《二泉映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