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锐意改革)

公元前326年年仅15岁的赵雍即位成为了赵国的国君——赵侯。他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首先他年仅15岁,没有执政经验;其次赵国内部王族元老派系林立,赵国又有政变的传统,赵雍的爸爸赵肃侯的位置就是赵肃侯杀了自己弟弟阳平君一家三千多口夺来的,所以赵雍能否坐稳江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些元老是否支持;还有就是赵国四周强国林立,新君即位,主少国疑之际,正是列强进攻之时。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少年赵雍(现在还称赵侯没有称王)勇敢地挑起了重担,决心带领赵国走出一条强国之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锐意改革)(1)

刚一即位,赵雍就从王族元老中选出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博文师”和“司过”辅佐他管理朝政,所谓的“德高望重”其实就是各派系的领头的。各派系一看自己在朝中有代言人,自然就不会想造反夺权了,造反获益极大——得到一个国家,但成本也非常高,如果失败,将会灭族,一般人不会轻易造反,这样赵雍就稳定了自己的地位。

等到了能够独立处理朝政时,逐步提升了他父亲时的重臣肥义职务,并增加他的俸禄,又将楼缓、廉颇等边关将领提拔起来为他所用,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军队。赵雍又对国中八十以上的老人每月给予赠礼,稳定人心。他在不改变世族封地的情况下,大力整肃国政,废除奴隶制,推行土地自由买卖,激发国人的勤耕奋战。

赵雍即位第三年的时候。魏王邀请他参加韩、宋、燕、中山的“五国相王”,就是这五个国家都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国”,提升一下社会地位。“赵国太弱小了,称王名不符实。”赵雍非常谦虚的对来使说,“我现在称侯都有些高,称君刚刚好。”消息一出,天下震惊,“君”比“侯”还低,人家往上走,这个年轻人怎么往下滑呀?没出息!于是“弱赵”成了赵国代名词。

内政稳定了,中原各国视他为“弱赵”,他抓紧时间要解决北部边疆胡患。赵国北面的一望无际大草原和大漠上生活着林胡、东胡、楼烦等三胡和匈奴等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除了放牧打猎外,所有的生产生活物资全靠抢。

赵国修建了长城防御胡人抢掠,耗费了大量国力,被动的防守终究不能彻底解决胡患问题。主动攻击,赵军只有少量骑兵,大部分是车兵和步兵,胡人骑在马背上,机动性极强,来无影去无踪。胡人以牧猎为主,逐水而居,随着季节变换不停的迁徙,没有固定的营地,无法对他们发动大规模围剿。就是双方对阵打仗,胡人全是骑兵,衣着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来去旋风一样,赵军的战车无法取得对骑兵的优势。赵军军装长衣大袖,无论骑马还是步兵冲锋均受到限制。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锐意改革)(2)

赵雍综合分析双方优缺点后,作出重大决策:胡服骑射!具体的说就是:赵国人的衣服由峨冠大带改为胡人的短衣窄袖,紧身长裤,军队服装改为皮盔皮甲皮靴,轻便灵活;取缔车兵,全部改为骑兵;军粮以干肉、干粮、马奶子为主,出征时携带方便营养丰富。

他心里明白:如此改变整个国家人民千百年来的习俗,肯定会朝野震动,阻力极大。但楼缓、肥义等表示支持。肥义对赵雍说:“君上的改革,是为了强兵富国,是正道,即使有非议,那又能怎么样呢?疑事无功,疑行无名,大功不赖众谋,当断则断,不能犹豫!”

取得了这一文一武重臣的支持,第二天早朝,赵雍一身短衣窄袖牛皮靴的胡服走上朝堂,大臣们当时就蒙圈了,老大没病吧?怎么能穿胡服呢?想我赵国是文明风华之地,诗书礼乐传家,谁穿什么衣服那都是有规定的,怎么您穿起胡人的衣服来了呢?

经过赵雍一番解释,有的人接受,有的人反对,大部分人在观望。反对者中以朝中元老公子成最为激烈,一甩袖子走了,第二天干脆称病不上朝了。

寻常百姓劳作奔波,穿着不可能如达官贵人一样宽衣大袖,虽然不如胡服紧身轻便,必须是利落的短衣窄袖的衣裤,方便干活,这回改穿胡服,更加方便,那有啥不可呢?是不是中国人,和穿啥衣服有关吗?再有,老百姓就是不愿意又有什么用呢?真正的阻力来自公子成为首的上层阶级。

于是,赵雍亲自去公子成家中请安,向公子成说明:我推行胡服骑射不是与中国文明对抗,是为了让赵国强盛起来。衣服就是为了使用方便,礼制是为了办事顺利,所以圣人才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了礼仪制度,但这些都不是不可以改变的。现在我们赵国,四周强敌环视,国家处于极度危险之中。我如今改革骑射作为准备,近可以改变上党的形势,远的可以报中山的仇怨,可是您却拘泥于中国的传统习俗,违背简、襄前辈的遗愿,讨厌改变服饰的名义忘记耻辱,这怎么能是赵氏宗族的人所做的呢?公子成一听,羞愧难当,第二天穿着胡服上朝了,赵国宗族元老一看这老头都穿胡服了,那还有啥说的呢?都穿吧,于是赵国颁布“胡服令”,大兴胡服。

经过两年的胡服骑射改革,赵国训练了二十万胡服精骑,部署在长城一线;练成十万精锐步兵,驻守南部关隘,应对中原各国。第三年,赵雍将国事交给肥义辅助太子赵章处理,自己北上长城,立志彻底清除胡患。

初春的一个晚上,赵雍亲率十万大军以牛赞为先锋,偃旗息鼓悄悄的直奔林胡大本营。人在一冬不缺牛羊肉,但缺粮食,得不到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补充,体质虚弱,到了秋天,人马经过一个夏天的营养补充,人强马壮,就开始到中原来抢劫。春天是对游牧民族犁庭扫穴的最佳时机,秋天是依托长城以逸待劳防御的时节。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锐意改革)(3)

当赵军在战鼓声中冲锋时,林胡做梦也没有想到赵军敢于深入草原直接进攻他的大本营,猝不及防,仓皇应战,瞬间被击溃,逃往草原深处。赵军跟在后面穷追不舍,以机动灵活见长的林胡骑兵竟然无法摆脱赵军骑兵的追击。

看着赵国骑兵一路追来,林胡单于明白了,躲是躲不过去了,正好在草原上自己的家门口与赵军决战。林胡以游牧为主,平时各部族散在草原上放牧,有事时根据需要集合起来,他下令集结了所有可以参战者三十万人,以期将赵军主力消灭在草原上。

赵雍一看阵势,知道林胡单于拼上家底了,正合我意!立刻飞书廉颇带领的十万骑兵星夜赶来助战,在林胡大营的左右各埋伏四万人,剩余两万人加入赵雍的大营。

林胡骑兵三十余万,在人数上占优势,但林胡各部族不打仗时都散布在草原各处放牧打猎,男子从小就接受骑射训练,很少集中演练攻防阵法,甚至不知阵法为何物,打仗就是向前冲,挥刀砍杀就完了,凭借的草原部族剽悍勇猛。赵军则完全不同,战国时期涌现了孙武、孙膑、吴起等一批军事家,无论是军事理论还是实战阵法、军队训练等都有了成熟的一套理论,赵军在胡服骑射改革后经过两年多的训练,虽然人数少于林胡,但整体战力决不低于林胡骑兵。

双方人马聚齐后,列开阵势,开始了生死一搏。赵雍按照事先计划,中央集团十万人由廉颇率领,左右各四万人,分别由楼缓、牛赞率领,他自己亲率两万精骑作为预备队。

林胡单于一看自己的人马远多于赵军,大手一挥,十万人作为第一梯队如潮水般拉成一道直线向前冲去。林胡的战术是进入弓箭射程后,人人持弓搭箭射向敌军,射出三两箭接近敌军后,拔出弯刀趁着敌军被箭雨射的蒙头转向时一顿猛砍,这种战术揉合了弓箭远射、骑兵快速突击能力,屡试不爽。

就在这股潮水拖着滚滚沙尘即将进入弓箭射程,骑士们手持弓箭准备发射时,猛然间,一阵可怕的刺耳的“嗖嗖”声迎面而来,冲在前面的骑士瞬间落马。赵军使出杀手武器——车弩,这种弩装在车上,可由马牛等拉着随军机动,个头和射程远大于手持的弓弩,现在出土的车弩箭簇,大约有一市斤左右,经过计算,这样的箭可穿透四名骑马冲锋的骑兵,杀伤力极大。后面的林胡骑兵没有丝毫停顿,踏着落马的战友的尸体毫无畏惧继续冲锋。

赵雍看着对面冲过来的已经凌乱的林胡骑兵,命令“击鼓”!随着战鼓响起,弩箭停息,廉颇率领十万骑兵分成四队如四杆长矛刺向奔涌过来的林胡骑兵,将林胡分割包围,林胡的第一攻击波堪堪落败。

林胡单于一看,赶紧再将十万人投入战斗,正在厮杀的廉颇马上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围剿第一波剩余的林胡骑兵,另一路迎战第二波林胡骑兵。战场上林胡骑兵人数占了多数,但人多不一定是好事,人多一方可以把人少的包围起来,但因为战场空间有限,人再多也不可能都上去砍杀,就好像一百个人打一个人,能真正动手的只有三两个人,大部分人都只能围着等里面的人被打趴下或是累了,出来换别人。尤其是林胡骑兵缺乏有效的指挥和配合,造成里面的人被砍,外面的人干着急伸不上手。而赵军经过两年多的训练,每五个人一组由一名伍长带领,互相配合,有攻有守,攻守兼备,虽然人数不如对方,但一时半会儿没落下风。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锐意改革)(4)

赵雍看见廉颇牵制住所有的林胡骑兵,立即吹起号角,命令左右埋伏的八万人从两侧发动攻击。林胡单于立刻命令剩余的十万人分兵迎击。这正是赵雍等待的时机,他率领剩余的两万精锐骑兵向战场中央直接杀过去,将林胡防线撕开了一个口子,他率领的两万精骑没有停留在战场,而是直接冲向单于的中军。单于仅剩的亲兵卫队瞬间被击溃,单于只能仓皇逃窜。

单于一逃,林胡骑兵的阵脚大乱,整个战线崩溃了,骑兵们跟着单于疯狂逃跑,赵军跟着屁股后一路追杀,一直追到北海(现在的贝加尔湖,一百多年后,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穷追匈奴,又一次到了这地方)才回来。

经此一战,彻底打垮了林胡。随后,赵雍亲自率军打垮了匈奴,牛赞大破东胡。不久以后,逃到大漠深处的林胡向赵雍献上骏马以示愿意与赵国和好。赵国的边境暂时得到了安宁。赵雍利用这个机会,数次对中山国用兵,最终彻底占领中山国,使赵国的疆域向北扩展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即位二十三年的赵雍一直以韬光养晦示弱天下,但现在赵国如此强大,再示弱也没有任何意义了,赵雍正式称王,即大名垂后世的赵武灵王。

赵雍一方面向其他六国派出特使,沟通关系的同时打探各国虚实,另一方面着手训练新兵,将军队扩至五十万人,与秦国相当,在新兵中招募大批的胡人入伍,增强赵军的实力。

赵武灵王为子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惜他的后世子孙却没有继承他的雄才伟略,长平大战错用赵括、赵王迁冤杀李牧,两招臭棋将他一生攒下的家底败得精光。

面对七雄中最强大的秦国,赵雍设想从云中、九原径直南下袭击秦国(后来的边军大将李牧也曾这样设想,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为了了解真实的秦国山川地貌、秦国的君臣民众等,他诈称赵国使者入秦。秦昭襄王在接见他时,看到他体态伟岸,气度不凡,谈吐间英气勃发,觉得不应该是人臣的模样。想一探究竟时,赵雍已经飞马出关了。只抓到几个落在后面的人,加以审问,才知道竟然是赵雍本人。秦昭襄王大惊,知道遇到对手了。

秦昭襄王和赵武灵王都是战国后期的一代雄主,可谓旗鼓相当、棋逢对手。但秦昭襄王以后的秦王均以励精图治、完成霸业为毕生追求;赵武灵王的子孙是黄鼠狼生豆鼠子——一代不如一代。而且秦国良好的用人体制,范雎、尉缭子、李斯等战国时代栋梁之材为秦国重用,反观赵国,逼走了廉颇、蔺相如、虞卿,冤杀李牧,错用赵括,重用奸贼郭开,导致两国的国运走向了相反方向。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他决定将王位传给太子赵何。原因是他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征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赵国各方势力很可能会乘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岂不便宜了他人?另外通过出使秦国看到秦国完备的法律富庶的土地,他认识到最终决定战争胜利的是综合国力,而非仅仅军力。他把国内政事交给新君,由肥义等重臣辅佐,他腾出身来全力开疆拓土,增强赵国综合实力。

赵何并不是赵雍立的第一位太子,第一位太子赵章是王后所生,顺理成章立为太子。赵何是赵雍的一位妃子所生,按理说不应该立为太子。但赵何母亲与赵雍有一段传奇故事,决定了他能后来居上。

赵雍即位十六年的时候,去大陵游猎,梦见一个漂亮姑娘鼓琴唱歌: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命乎命乎,曾我无赢。

歌词大意是:漂亮姑娘啊,像紫云英的花儿一样好看。命运呀!命运呀!为何没有人欣赏我的美丽?

醒来后,就把这个梦和大臣们说了,详细的描述了梦中少女美丽的容貌。吴广一听,大王描述的和我姑娘孟姚长得一模一样啊!就把孟姚献给赵雍。赵雍一看自然喜欢得不得了。王后去世后,赵雍就把孟姚立为王后,就是惠后,赵何就是惠后所生。偏偏惠后身体不好,二十多岁就薨了,临死前提出一个要求:立赵何为太子。

太子为国之本,中国历史上多少次为争夺太子之位兄弟反目、手足相残呀!这么大的事赵雍居然答应了!这也为后来他自己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太子赵何即位,为赵惠文王,赵雍自称“主父”。主父看着大儿子赵章非常尊重弟弟,对父亲依然像往常一样尊重,积极请命率军出征,为赵国攻陷中山国立下大功,就封赵章为“安阳君”。但他不知道的是安阳君暗地里结交笼络大臣田不礼和边境大将等人。

时间一长,赵雍看着赵章从来不居功自傲,在弟弟面前诚惶诚恐小心翼翼的样子,每天低眉顺目对着弟弟叩拜,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从道理上讲,那位置应该是赵章的,被他硬给换下来的。他产生个想法:把赵国北部代郡等地封给赵章成为北赵王,专心向北拓展边境。

这就是胡闹了!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现在一个赵国两个国王,这不是自己分裂自己的国家吗?

这想法遭到了肥义的反对,就暂时搁置了下来。夏末,主父赵雍和惠文王去沙丘宫游猎,由赵章率领铁骑护卫。赵雍和惠文王的寝宫不在一处,作为主父卫队负责人的赵章联络田不礼等人借机作乱,假借主父名义召见惠文王。惠文王和肥义等人感觉不太对劲儿,肥义就先去了赵雍寝宫,临行前告诉惠文王“如果我没回来,您千万不要进宫,马上调兵。”

肥义进入沙丘宫没有见到赵雍,就被赵章给杀了。赵章再次派人传达主父命令要赵王觐见。惠文王一看肥义没有消息,把传达命令的人抓起来一审问,知道肥义被杀,赵章已经控制了沙丘宫。立刻调公子成、李兑等人从邯郸赶来,征召周边四邑兵马勤王平叛。

赵章一看事情败露,逃进赵雍的寝宫寻求庇护,公子成和李兑围攻寝宫,赵章战死。赵雍看着自己的儿子死在自己面前,大怒,要求惠文王来见自己。公子成和李兑一合计:咱俩因为赵章谋反围困主父寝宫杀了赵章,但那毕竟是赵雍的亲儿子,现在如果后撤解围,将来我们谁也活不成。于是下令“宫中所有人全都出来,后出者格杀勿论。”宫中人全跑了出来。

沙丘宫中就剩主父赵雍出不来,见不着惠文王,干生气也没办法。宫中粮食没多长时间被他吃尽了,就挖洞逮老鼠、上树抓鸟吃,三个多月后被饿死在沙丘宫中。

赵王在这次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对杀死自己的哥哥、困死父亲持什么态度呢?历史没有记载,但后来他重用公子成、李兑,也说明了他的态度,政治斗争是不能有任何私情的,包括父子兄弟之情。

公元前295年的那个寒冷的冬天,一世英雄的赵武灵王死了。他少年继位,对内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开疆拓土,缔造了一个强大的赵国。可在确立继承人上,不该轻易更换太子,更不该盛年退位,引发王位之争,这两件事既然已经做了,就不该再生怜爱之心,想把两个儿子都立为王,舔犊之情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可是身为一国之主的他,必须把父亲和君主的角色分开,万万不可以把这种感情带入治理国家当中!后世的雍正皇帝杀死大儿子弘时,为弘历顺利即位扫清障碍,保证了政权顺利交接。可是赵雍犹豫不决,结果造成父子二人皆身死。否则,赵武灵王与秦昭襄王上演一次对决,将在中国历史上展现一幅怎样的波澜壮阔的画卷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