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说过千里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两千多年前就被神人悟出的一个道理。

老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说过千里之行)(1)

老子讲的是道,不论是自然界也好,还是做人做事,都遵循着一些道,需要符合这些规律去做事,才称得上顺势而为。

对于这句话,以前我的一个理解一直是再远大的目标也要从小事做起,有点类似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

这层含义指导着我做事要认真,要先打好基础,做好小事再做大事,由小及大,先学爬再学走,比如做生意,先做好小买卖再去做大买卖,因为他们本质原理其实差不多;读书学习,先从小学知识开始打好基础,再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更难的知识;一开始进入公司先从工作负责的细节开始磨炼做好再到小项目然后再到更大的项目……

这个道理没错,打好基础总归是对的,这是对于做事态度的理解。

另一层理解又可以是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一定是投入了时间投入了精力,做了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一些结果。

比如很多人喊着自己胖了要减肥,但你有没有想过,很少有人生下来就是大胖子的,很多人读幼儿园小学甚至初中高中的时候都很瘦,但后来再把从前的照片跟现在的照片一拿出来对比,立马感叹到以前你自己怎么会那么瘦呢?很显然,你一定是一天天那样吃的多消耗得少最后才变肥的;

再举个例子,我们以前都学过一个典故,《扁鹊见蔡桓公》,表面讲的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的病情演变,从肌肤小疾开始最后到病入骨髓无药可医。但往深一点想,小病成疾,大病成灾,自然界遵循着一个同样的道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量变然后到质变,其实说的就是这个自然道理。

想到这里就完了吗?似乎缺点什么。对!缺少落地的执行。明白了道理还不够,怎么让这个思维落地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现在我又理解到了一点它的另一层含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完成于每天的一小步。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持续性连贯性,或者叫做坚持下去。

做事态度我们都懂,量变到质变我们也知道,但就是做着做着就跑偏了,总是坚持不下去。

那如何做到很自然就坚持下去呢?那就是别一来就把自己当超人搞。

人是很容易高估自己,忘乎所以的。当我下定了决心,端正了态度,基础稍微打了一点,就开始躁动不安,总是急着奔向超高难度的事,结果往往啪啪打脸,总是完不成,挫伤了自信,感到了迷茫,导致最后干脆放弃不做。

所以,跑步,别一来就每天10公里,你先每天1公里试试,不行就每天500米试试;看书,别一来就一天一本书,你先一天2页试试,不行就每天2段试试;写作,别一来就每天5000字上万字,你先每天100字试试,不行就每天10个字……

几乎任何目标都可以拆解拆解再拆解,拆解成一个每天都很难完不成的小目标小动作,然后每天做,还是坚持不下去,那继续拆解,拆解到你几乎都没啥压力跟感觉,那就不可能完不成的。

把目标定得尽量低一些,尽量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完成就是成功,还能再做就继续,你会不自觉得把它当做是额外的奖励,但第二天仍然采用昨天的目标,尽量低一些。

这样有个好处就是,你每天几乎没怎么用到意志就完成了目标,而每天都完成,结果就会形成习惯,于是也就持续了下去,不知不觉得到达了终点。

持续和坚持其实是有不同的含义的,坚持往往在别人来看而且还感觉伴随着痛苦,持续却是自觉得自然而然发生的事,这很符合我们的脑回路。

你不可能一天变胖,也不可能一天变瘦;天气不可能一天变寒冷,也不可能一天变炎热;年复一年,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其实都在讲这个慢进到精进的道理,重要的是每天持续,一点点就行,符合道,符合规律。

老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说过千里之行)(2)

最后,引用一句话——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生物,一种是老鹰,还有一种是蜗牛。老鹰飞的高有天赋,蜗牛虽然爬的慢,但是慢慢得照样到顶点。

这个引用,可能有点鸡汤,但我最终想说的是,天才都是亿里挑一的人物,而大多数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朝着目标一步一步来,持续下去,跟时间做朋友,一定能到达千里之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