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式啃老怎么样(陪伴式啃老是孝还是不孝)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如今,社会生存压力日渐增大,工作、买房这些生活琐事足够压垮年轻人。加上年轻一辈多是独生子女,传统观念中赡养父母辈的责任,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种种压力之下,年轻人承担的责任,却反而呈现了减少的趋势,这大多是中国长辈的观念所致。

长辈的子女的要求本就“低级”

大部分父母对子女的期待都只是“能够养活自己就可以”,如果年轻人能够独立生活,这还算很好的情况。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都需要靠父母支援,有些人在家所在的城市工作,名义上是陪伴父母,实际上希望能够有机会依靠父母。

情况好点的赚点工资,多少也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情况不好的甚至连工作都没有,吃家里、住家里的。如果是男性的话,还有可能要求父母买车、买房,因为这是结婚必备的资产,子女这种“陪伴式啃老”,现实中比比皆是。

陪伴式啃老怎么样(陪伴式啃老是孝还是不孝)(1)

很多父母疼惜子女,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如此残酷,总是会说:“还不如在家找一份工作,安安稳稳的多好”。心里有想法的子女虽然对外面的世界还抱有期待,但碍于现实,还是会选择在父母身边扎根,只是自己还是会拼命奋斗,通过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然而,有些懒惰的人知道父母心软,就会不断从父母身上为汲取利益。从小被宠溺着长大,他们觉得父母离不开自己,只要多花点时间陪陪父母,给他们说点好听的话,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拿父母的东西。名义上是陪伴,实际上是索取,这就是所谓的“陪伴式啃老”。

《都挺好》中的典型啃老族—苏明成

《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就是“陪伴式啃老”的典型例子。苏明成老大不小,工作多年也没什么成就。说起为什么混成现在这样子,他觉得一切的过错都是因为母亲。他工作需要交际,可是母亲不准他抽烟、喝酒,应酬更加不行,导致他工作的时候畏畏缩缩,自然就得不到机会。

而且,苏母从小就对这个儿子格外疼爱,由于嘴甜,苏明成在读书的时候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里的地位完全凌驾于苏明玉、甚至是苏大强之上。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只要苏母尚在一天,苏明成就会觉得有保障。

于是,苏明成就成了苏母心里的“乖宝宝”,苏母不让他做什么就不做,没有自己的主见。工作做不好,遇到困难就只想着苏母接济,伸手问父母要钱的时候,完全不觉得惭愧。等到把父母积蓄掏空的时候,实际上自己还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陪伴式啃老怎么样(陪伴式啃老是孝还是不孝)(2)

一般来说,成年人都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父母救济的时候,往往是万不得已的情况。苏明成把特殊情况当一般情况看待,实际上是没有长大的表现。这种“巨婴”式人物在现实中不在少数,可能区别就是依赖父母程度不一样。

电视剧播出之后,很多网友针对“陪伴式啃老”的话题展开了热议。现实中《都挺好》式的家庭可不在少数,关于这种现象到底是 孝还是不孝,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有些人否定,有些人肯定,他们各自的理由也相当明确。

关于“陪伴式啃老”的争议

一、不孝,反对一切形式啃老

传统观念中,子女长大后应该是付出的那一方,父母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心力,年轻人能受到好的教育,离不开父母的培养。而现实情况是,子女长大后不仅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要靠父母帮助才能生存,这对父母来说不公平。他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应该就此去过自己的生活。

而且,一个努力上进的年轻人,没有理由再依靠父母,如果常常遇到挫折就退缩,总是受惰性控制,是幼稚的表现,啃老,意味着不孝。很多父母也期望子女能够独立生活,毕竟养孩子是件很累的事。可是,他们不会推开依靠他们的子女,当子女对父母说:“我遇到了困难,能不能给我帮助?”时,父母基本上不会说出拒绝的话。因此,孝顺父母,只子女本身应该懂得道理,父母不说仅仅是因为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

陪伴式啃老怎么样(陪伴式啃老是孝还是不孝)(3)

二、父母愿意给就不算啃老,不影响老人生活质量就行

父母看到子女生活费不够,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帮助,其实不算大问题。《欢乐颂》中邱莹莹刚来上海工作的时候,工资只有4000一个月。除掉房租、交通、饭钱,几乎是所剩无几,如果不是父母每个月给她额外打钱,她连偶尔去外面玩的机会都没有。

关雎尔也是,她觉得自己已经在外工作,不该再伸手问父母要钱,可是现实很残酷,她还是实习生,工资也不够花,她妈妈知道天气一变,还是会想起给她买秋装,关雎尔觉得接受这些也心里有愧。像她们两个人这种情况,都是父母自愿给予孩子帮助,而且都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她们虽然没有陪伴在父母身边,可是也会有接受父母帮助的时候,这种时候算不上啃老。

现实中很多人会选择陪在父母身边生活,主要还是求个安稳。有些家庭经济能力还算不错,只要子女愿意回家,就会给他们提供适当帮助,买房、结婚这些大事都能够相对轻松地解决。只要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父母本身也愿意,就不算“啃老”。

不过,和老人在一起生活,其实多少也会遇到一些难题,毕竟年轻人和老人的生活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难以避免的。

选择回家的年轻人会面临的问题

1、 与老人居住难免出现生活观念上的矛盾

即使是最亲近的家人,能做到完全相互理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年轻人和父母那辈的代沟,并不会随着年轻人的成长而缩小差距。比如年轻人喜欢晚睡,父母则喜欢早睡,因此总是会出现父母一直唠叨子女要早睡的情况,子女对此总是不堪其扰。

陪伴式啃老怎么样(陪伴式啃老是孝还是不孝)(4)

已经成家的子女也可能因为消费、甚至是生活习惯与父母产生矛盾。年轻人比较爱消费,在玩乐上花的钱多,父母则希望子女能省一点。吃的问题上,年轻人不爱做饭,喜欢点外卖,父母总会觉得这不健康,因此两代人在一起生活,矛盾的地方非常多。

2、 经济上的界限不再清晰

作为一家人,其实不必分得太清楚,这是大部分人的观念,只是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做到完全的均等,那么谁要付出多一点呢?今天谁买菜做饭,明天谁又缴水电费,如果不是做了严格规定,很难做出计较。因此,陪伴父母生活,很容易造成经济界限不再清晰。

一边是社会压力大,年轻人承受不起,一边又要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如何分清陪伴老人和“啃老”的界限?

1、 赡养老人应当注重精神层面,而不是物质

家庭条件还不错的情况下,年轻人能保证自己的生活,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帮助。很多时候父母期望的不是子女能不能够飞黄腾达,而是他们长大之后,还能记得父母。子女不要因为经济压力大,就疏于对父母的关心,平常过“母亲节”、“父亲节”,都可以送礼物让父母开心,能力足够的时候,给他们提供生活费。

当然,赡养老人并不是只有提供金钱这一个选择,有哪种能力就做哪种付出,这样大家都幸福。离家近或是有条件的年轻人,最好还是多回家陪伴父母。

陪伴式啃老怎么样(陪伴式啃老是孝还是不孝)(5)

2、 子女可以和老人住一起,但注意不要“啃老”,各有各的生活才是王道

现在房价高,年轻人靠自己买房的还是少数,因此和老人住在一起是很现实的选择。其实,也是现在年轻人比较喜欢拥有独立的空间,才会产生一家人住在一起是很勉强这样的想法。在以前,三代、四代同堂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一家就住几口人也会觉得拥挤。

既然子女和老人住在一起不可避免,那一定要注意不要“啃老”,至少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不能觉得有父母在身边,就可以依靠他们。长大成人之后,独立生存的能力还是该具备的。

父母那辈也知道如今生活不易,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子女应该在生活宽容的状态下,努力提升自己,争取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父母也许现在还有经济能力,等到他们年纪再大一点时,子女赡养父母就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