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

  近日,邹平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邹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邹平市乡村振兴局开展了首批非遗工坊认定工作。苗家粗布坊、邹平酸浆豆腐传习所、山东仁德艾制品有限公司、植染工坊、尚氏青铜雕刻传习所、赵家酒坊、地瓜干酒坊、月河老五甑酿酒技艺博物馆、纸皮包子传习所等9家非遗单位成为邹平市首批非遗工坊。

  近年来,邹平不断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多措并举践行文化“两创”,探索更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引领广大非遗传承人潜心耕耘,不断创新。目前,邹平市共有非遗项目154项,其中,省级非遗3项,市级非遗29项,县级非遗122项。

以非遗产品为基础,加快文创产品研发推广。立足资源特色,建立文创产品创意库,利用非遗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手造产业、创意产业发展,逐步实现非遗产业化。推进“邹平手造”工程,与专业机构合作研究开发,综合运用线上平台营销和线下场馆、景区、商超及酒店“伴手礼”专柜开展销售,丰富文创产品供给,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升级。2022年山东梁邹布艺公司等两家企业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提名名单,植物染制技艺等6项作品入选2022“山东手造·滨州精品”。

以非遗项目为依托,加强非遗项目宣传力度。精选优质非遗项目,带领非遗项目走出去、火起来。2022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皮包子亮相“2022中国-东盟日”活动,段桥丸子、苗家粗布参加第五届青岛国际版权交易博览会,并分别获得优秀参展商、版权保护类金奖荣誉。组织非遗项目和特产美食参与中央电视台《欢乐城市派》摄制组走进滨州节目录制,组织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滨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和滨州市首届非遗美食大赛等展览展示、交流学习类活动。

以非遗产业载体,探索非遗 融合发展模式。推介非遗研学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开发集品尝非遗美食、体验非遗技艺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游、亲子研学游,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推进非遗体验传承,酸浆豆腐非遗传习所建成开放,认定首批9家邹平市非遗工坊,其中2家入选滨州市首批“非遗工坊”。借助“非遗 ”发展模式,探索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让非遗进入群众视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接下来我带你详细了解一下邹平9家首批非遗工坊的情况吧!

一、苗家粗布坊位于明集镇,苗家粗布现为邹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粗布是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苗家粗布坊的老粗布沿用了古老技艺的制作手法,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具有冬暖夏凉、透气性好、不起球、抗静电的特点,一席老粗布从采棉到顾客手中,需要两万七千梭,折合里程十八万九千米。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

  苗家粗布坊的负责人孙春香和丈夫苗传武,是苗家粗布制作技艺的第九代传承人,为传承老粗布手工制作技艺,建成汉家老苗粗布博物馆,成立苗家粗布坊,免费培训传统织布技艺,带动周边2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苗家粗布坊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古老工艺作坊,现已经发展成为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非遗特色产业,产品结合现在的织布工艺,推陈出新,研发了粗布产品为基础、手工刺绣为点缀的文创旅游产品,由以前单一的床单、被罩、枕套等家纺产品,逐渐衍生出有文化元素、历史故事的文创衍生品,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市场认可和欢迎。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2)

  在山东手造、好品山东、文创产业等利好环境下,苗家粗布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企业先后获得邹平市第四届“创业之星”、“ 邹平市大姐工坊”、“ 滨州市最受欢迎旅游产品”、滨州市“巾帼居家创业就业脱贫示范基地”、2022年滨州市优秀文旅企业、“山东手造• 优选100” 提名单位等荣誉称号。曾多次参加北京服贸会、上海进博会、桂林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国际高规格的展览展示会。

二、邹平酸酱豆腐传习所位于西董街道孙家峪村,孙怀兵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酸浆豆腐制作工艺作坊的传承人,人称“孙大嫩 ”。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3)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4)

  孙大嫩酸浆豆腐一直遵循从文化的来处寻找文化出发的力量,为实现酸浆豆腐产品产业化,孙怀兵不断升级千年制作工艺,将酸浆古法与现代工艺有机结合,投资400万元翻新改建了邹平酸浆豆腐传习所。2021年开始与小米生态链企业米仓(山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共同成立山东孙大嫩酸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主要有孙大嫩酸浆豆腐及休闲豆制品、酸浆饮品等。

三、山东仁德艾制品有限公司位于焦桥镇。焦桥张氏家族制艾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是由张氏第二十一代子孙张居盛根据《本草纲目》艾绒制作方法探索出的一套独有的艾条制作技艺,其后人一脉相承、世代相传,形成了现在焦桥镇张氏艾条制作技艺,该项技艺被列入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5)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6)

  张国微是第五代传承人,他多年来致力于艾草制品的研发,2017年成立了山东仁德艾制品有限公司,在传承艾条制作基础上,又相继研发出了金艾养生枕、艾草牙膏、艾草香皂等系列产品,其“健康、天然、绿色”的产品理念逐渐被大家所追求,手工艾制品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公司还与当地农户合作,带动当地农民种植高品质艾草,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同时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四、植然工坊现位于好生街道,其前身为创立于光绪年间的庆恩堂,是当时知名度和规模最大的染坊之一。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7)

  植物印染是流传了数千年的染色方法,为了更好地传承古老的植物印染技艺,植然工坊探求祖方,创新发展,古法今用,从非遗植物染色入手,将现代科技与传统草木染结合,实现了对传统染色技术的创新,推进了天然染料染色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植然工坊成立于2015年,现有职工30余人,年收入近500万元。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8)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植物染色技艺,打造了草木染非遗保护基地。基地由草木染植物种植园和草木染文创展馆两部分组成。草木染植物种植园占地50余亩,种植可用于染色的植物百余种,有法桐、柿子、槐树、竹子、艾草、紫草、玫瑰、茜草、蓼蓝、菘蓝、木蓝等。草木染文创展馆占地1200平方米,建有草木染文化展示区、蓼蓝时空隧道、染材及面料图书馆阅览区、企业产品展示区、公共艺术展区、染坊、研学体验区等不同功能区。草木染非遗保护基地,坚守工匠精神,围绕“非遗 ”理念,打造“非遗 文旅商业”“非遗 文创”“非遗 产业”模式,探索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新路径,延伸出印染体验、研学旅游等参观、体验类项目,打造集产、学、研、旅游、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中国植物染色非遗文化博物馆,实现非遗产业化。

五、邹平纸皮包子是山东省老字号、齐鲁名吃,其制作工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9)

  “纸皮包子”是源于明集镇高家村一道地方特色美食,由高氏传人代代相传,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做“纸皮包子”算起,已有300余年历史,以其皮薄如蝉翼,馅儿大味丰,“看得见的真芯”称绝,是山东当地特有的经典面食代表。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0)

  纸皮包子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纸皮包子被山东省商务厅评为山东老字号、齐鲁名吃、第一批“好品山东”等,老技艺,新面貌,真材实料的纸皮包子成为山东饮食文化的缩影。

六、赵家酒坊位于邹平市韩店镇赵家村。赵家酒坊五甑清蒸酿酒技艺,传承悠久。明朝洪武年间,王氏一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于邹平城南于祖山下杨寨(杨家店)村,以酿酒技艺为生。同治年间王氏嫡孙振源,(生于1851年)17岁掌握酿酒技艺,将祖业发扬广大,创办杨寨酒坊,远销淄博、济南等地。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1)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2)

  至第五代传承人王沛东时,王氏酿酒已六百余年。其徒李梅,聪惠敏锐深得王沛东师傅喜爱,随将五甑酿酒技艺传承于李梅,是为第六代传承人。李梅继续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坚守“纯粮固态发酵,传统工艺窖藏”的工艺,所产白酒富含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酒体窖香浓郁,软绵醇厚,优雅细腻,回味悠长,让好酒走进千家万户。

七、月河老五甑酿酒技艺博物馆生产的月河老五甑古法酿酒技艺,不仅推进了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更是以600余年历史的纯粮食酒酿造工艺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新潮。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3)

  月河老五甑酿酒技艺,坚守“纯粮固态发酵、传统工艺窖藏”制作工艺,严格遵循数百年形成的“精挑细选、人工制曲、繁复精准、遵时循规”的五层起窖、五甑蒸酒的技艺。采用多种有益微生物“单独培养、混合使用”的方法培育窖泥,使窖泥质量一代一代不断提高,促进了酒醅中微量成分的持续繁衍,真正拥有了“千年窖、万年糟”的独家酿造优质白酒的利器。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4)

  以月河老五甑酿酒技艺为传承的“翠竹”“月河”两大品牌产品,多年来产品一直畅销齐鲁大地并辐射周边地区。产品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即获得全国优质保健产品金鹤杯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并被选为诸如全国青年篮球联赛专用酒等大型活动指定用酒,且获得了来自日韩、港台等各界高端人士的一致好评.

八、地瓜干酒坊。“地瓜干”白酒酿造技艺,是由邹平市西关村刘氏家族世代传承的,距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5)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6)

  溪河源“地瓜干”酒酿造技艺,坚持“固态发酵,人工制曲,传承窖藏”等制作工艺,严格遵循家传工艺规程,使得酒体更加细腻,态满,醇厚。“地瓜干”白酒,顾名思义是用“地瓜干”酿造的白酒,此酒窖香浓郁,香绵醇厚。优雅细腻,后味悠长,受到省内外客户的好评,更受到饮者的追捧,是西关村人民的骄傲,是刘氏家族历代传承发展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酒文化历史的优秀传承,具有历史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

九、尚氏青铜雕刻传习所。纯手工刻铜技艺、金刀留丝刻始于汉代兴于清朝,当时,尚家人尚世德(传承人的曾祖父),以雕铜为业;祖父尚鸿奎在京城开有店铺,在京城雕铜界卓有名气,雕刻作品多为龙盘、挂画,被诸多文人雅士收藏、欣赏;父亲尚家林再续雕业,学习雕铜之法,深得其中要义,潜心研究家学;其父尚家林无奈生于乱世,日本侵略中国,加之解放战争铜价上涨,普通人难以购买用于雕刻,所以其父尚家林只雕刻一些小型作品,如文房四宝、墨盒等。尚家林虽有几分雕刻艺能,但是当时的祖传金刀留丝刻技艺生存环境却让他深感遗憾,传承人尚红生发愤苦读,从古文化入手,触类旁通、采众家之长、独具一格。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7)

  尚红生根据祖传的口诀和方法,加上自己的不断地琢磨,也逐步掌握了青铜雕刻的方法,心要有,脑要灵,手要活,脚要稳,腿要挺,腰要灵;手、臂不可过硬,也不能过软,软则无力,硬则生僵,捶打一点,刀行一线,刀杆上下如波浪,运用自如在手间,雕刻时主要运用汉八刀的手法,刀法上拥有筒练的工艺风格,一副作品完成,要求先设计样式,再画到纸上,然后把铜器、铜板打磨干净,把复写纸铺在铜板上,在上面铺上图样,用针背根据图样描画出轮廓,雕刻时运刀手要稳,心手合一,雕刻样图的大体轮廓,然后根据样图的需要使用深雕、浅雕、松皮雕等,不同的雕刻手法。一人一锤一钢刀,看似没有多少秘密,却在无形中演绎着家族手工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滨州邹平文化特色有哪些?9家首批非遗工坊已评出(18)

  纯手工青铜雕刻的作品价值非常昂贵,因其是纯手工雕刻,所以存世量非常少,因其手工雕刻技艺要求高,每件作品的行刀、运刀都有它的特性和唯一性,更有它万年不腐的收藏价值。(刘家家 温明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