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巧用新技术)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巧用新技术)(1)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围绕学习任务,利用数字设备与团队成员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协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形成应用信息科技进行合作的意识。”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信息科技课中,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一、观察分析,用“心”反思

日常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学习的“一枝独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人包揽所有任务,能力较弱的学生来不及完成任务或者没有机会展示。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教学对象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2.组内合作学习时的“不得其法”

学生没有合作意识,不懂合作方法,没有意识到合作的优越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唤醒学生的合作意识,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合作学习。

3.组间展示评价时的“一叶障目”

教师对积极举手发言、完成任务较快、作品做得较好的小组给予肯定评价,其他表现不活跃的小组则没得到太多的关注。教师应改变固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二、技术助力,用“心”实践

当前教学进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阶段,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与学的策略,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率。

1.科学分组,构筑合作基础

划分小组、分配小组成员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注意科学性、全面性)。课前通过问卷星等问卷调查平台设计问卷,并将问卷二维码发送给学生,学生通过移动端扫描二维码,打开问卷并作答。通过后台数据反馈,了解不同班级的学生对信息科技课中划分学习小组的意愿、态度、建议等。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先进行两人合作,之后过渡到四人或者六人。小组成员的分配,可先由教师安排,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以1∶2∶1的比例进行分配(学生水平“高中低”)。小组确定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其中包含小组名称、组内公约、小组目标等。此外,各小组中组长的角色至关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可先由教师确认组长人选,之后可由小组人员投票选择,或者实行组长轮流制。

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课时,根据学生安排的不同内容,组建了六个小组。在学生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人数超标,有的小组人数不足,有的小组刚成立就需要重新组合。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受欢迎,有的学生不受欢迎?怎么做,别人才愿意与你合作?在与别人合作中有哪些技巧?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成功组建了六个合作小组。

2.各尽其能,培养合作能力

在小组分工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特质,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以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让书写认真的学生做记录,让善于表达的学生做汇报,让擅长动手的学生进行操作等。同时,组内成员担当的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适时进行调整和转换。

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往往能达成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组员之间要真诚互助,特别是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主动、耐心地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

3.转变角色,引导合作交流

传统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容易使小组之间产生对立,或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进行恶性竞争。这时教师要从“决策者”或“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监督者”,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学习技能,分享学习信息,介绍学习经验,使小组合作实现广义的各小组间的合作。

例如,在分享作品时,学生可以通过各类云平台进行分享,通过对文件权限的设置可以让他人查看或编辑文件。借助云技术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效率,促进了组间的互动交流。实践证明,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新技术的应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变得良性,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培养了学生乐学、善问、会听、敢议、能评的学习品格,同时在成员交流中塑造了学生表达交流、尊重包容的人格魅力。

4.巧用技术,提升课堂效率

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多种在线云端软件,如移动云盘、阿里云盘、百度云、坚果云、WPS云……等,并将合适的网络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信息,以保证学生能随时随地提前获得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及时反馈器(答题器)让合作小组之间进行抢答、竞赛等。在课堂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可以登录云平台共享文档,组内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单等电子学习材料,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在学生汇报环节,教师可以同步展示所有小组的成果,供全班学生分析、讨论,促进组间的有效互动。在课后,学生可以利用WPS云文档、腾讯云文档等软件实现小组成员实时、非实时的文档协同编辑,以快速整合集体智慧,实现小组课后讨论和资源共享。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种互动学习平台(如UMU互动学习平台、蓝墨云班课等),以加强课堂调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技术助力,重视评价展示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这意味着教师在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等方面必须发生转变,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的原则和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软件中的评价功能对学生或者小组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其中包括积极回答问题、操作规范、听课专注、有进步、帮助他人等。在班级优化大师中,能够显示出评价是由哪位教师在哪次活动中给出的,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评价的具体情况,更好地针对自身不足进行改正与完善。要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就要改变由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做法,重视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即加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其他人员交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既兼顾到个人,又照顾到小组整体,最终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此外,在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借助新技术,让展示交流的效率、形式以及深度都能得到极大的优化。例如,在完成思维导图作品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相关在线工具创作作品,完成的作品上传到相关云平台分享,学生登录在线平台就可以欣赏他人的作品,还可以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巧用新技术)(2)

合理地运用新技术不仅能为小组合作提供便捷,还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进行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作为教师需把握好新技术的使用方法和范围,同时,也要分辨良莠不齐的网络资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