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乡村气息(童年的回忆)

儿时的记忆乡村气息(童年的回忆)(1)

童年的回忆

作者 | 花园人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经意间,我已过花甲之年。回首过去,庸庸碌碌,事业无成,没有像样的业绩可表,许许多多的往事亦被岁月的逝水无情地带走。倒是儿时的一些经历,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沉淀下来,珍藏在我的记忆里。一经触动记忆的神经,它们便跳跃出来,在眼前闪动,引起我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1954年农历9月19日酉时,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我是父母的第一个儿子,爷爷的长孙。解放前,爷爷带领全家闯关东,去了7口人,只回来了爷爷和父亲两个人,两条光棍过日子,冷冷清清,苦不堪言。母亲来了以后,才有了家的样子。我的降生,给全家带来了欢乐、生气和希望,自然是父母呵护,爷爷疼爱。那个年代,虽然经济落后,生活困苦,但是,一个人的童年时光,总是有许多事情值得回忆的。

未曾想,留在我儿时最早记忆里的,竟是我未满两周岁时干的一件险事,差一点惹下塌天大祸而遗恨终生。

我比二弟大一年零四个月多一点,二弟出生两三个月后,母亲将他放在柴禾篓子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我们这里家家都有柴禾篓子,婴儿出生两三个月时,篓子里装上麦穰或玉米裤,上面铺一块布,让孩子躺在里面。因为篓子可以随时搬动,母亲可根据做活计的需要,放在屋里、屋外、大街上都行,可随时照看孩子。二弟是农历二月出生,两三个月后正是四五月间,温度渐高。一天,母亲把篓子搬到院子里,她在不远处做营生。我在一旁玩耍,忽听得篓子里有“咿咿呀呀”的叫声,我感到好奇,蹒跚着来到篓子前,踮起脚,两只小手把着篓子沿,看到里面躺着一个小孩,短短的身子,小小的脑袋,舞动着两只小手,咿咿呀呀,我十分好奇,怎么这么小的一个人?他是谁?忽然,我注意到二弟的两只小眼睛,两个眼珠像两只乌黑的小葡萄,骨碌骨碌地转个不停,我更加好奇,心想,如果拿在手里玩玩该有多好啊!于是,我便用手指去抠二弟的眼睛。可是,小胳膊短,够不着。见篓子里有些麦秸棒,我便抽出一根,拿着向二弟的眼睛戳去。幸好,这时母亲回头看到了,边往这跑边惊呼:“戳不得,戳不得!”跑过来把我手中的麦秸棒夺出扔掉。我已经记不清当时的感受,是惊愕,还是委屈?抑或为没有拿到“小葡萄”玩而遗憾!我长大以后,经常想起这件事,而且每次想起都后怕得厉害。我想,幸亏母亲早看到,这真是天意啊!祖辈积德,佑我兄弟。若不是母亲发现得及时,一棒戳下去,伤我幼弟,增我罪业,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阿弥陀佛!

儿时的记忆乡村气息(童年的回忆)(2)

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夏天的晚上,爷爷总是带着我在大街上乘凉。爷爷坐着马扎,把我揽在怀里,点上一根用艾蒿拧成的火绳,一是为了驱蚊,二是为了吸烟方便。爷爷吸的是旱烟袋,我躺在爷爷的怀里,小手往上一抓,刚好抓住烟袋杆,从爷爷的嘴里拔出后便往自己嘴里塞。久而久之,我爱上了烟袋。有一次,父亲抱着我到远房奶奶家玩。奶奶吸烟,她煮了个鸡蛋,一手拿着鸡蛋,一手拿着烟袋让我选,我要烟袋而不要鸡蛋。我长大以后,邻居叔叔大爷们还常常拿这件事当做笑谈,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许多年后,当我与烟友们谈及吸烟史时,我总是自豪地说:“你们都比不上,我三岁时就吸烟。”他们都不相信,认为我在吹牛呢。是啊,谁能相信,一个三岁的婴孩就开始吸烟?不过那时的吸烟,只是模仿玩玩而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吸烟。不然,那还了得!

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吧,一天晚上,我和爷爷在大街上乘凉,抬眼望星空,只见繁星闪烁。我问爷爷:“为什么白天看不到天上的星星?”爷爷说:“白天的时候,有一个人用扫帚把星星扫成堆,装在一个大麻袋里,到了晚上,再把它撒出来,所以白天看不到。”等又长大几岁后,我对爷爷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又问爷爷:“是谁白天扫天上的星星?那该用多大的扫帚和麻袋啊?”爷爷哈哈大笑:“自然是天上的神仙,用的扫帚大概有一丈多长吧?麻袋也是很大很大的。”长大成人以后,我自然明白了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而对爷爷的说法,我不但没有感到好笑,反倒觉得很有诗意。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对星空的描述用的是文学语言,而爷爷说的话虽然很普通,但同样引起我对星空无边无际的遐想。白天把星星收起来,晚上再撒上去,这想法多么新奇,不是同样富有诗意吗!

一天,爷爷喂养的一只母山羊生下一只浑身通黑的小羊羔。没过几天,它便能蹦蹦跳跳地到处乱跑。我喜欢极了,经常抱着它在院子里或大门口外玩耍,或者和它一起赛跑。有意思的是,你若在前头跑,小羊便会紧紧地跟在后面追,我俩常常在大街小巷里你追我赶,到处乱窜。我看到小羊吃奶时总是双膝跪地,不知是怎么回事,便问爷爷。爷爷告诉我,小羊羔吃奶的时候跪着,是感恩母亲用奶水把它养大。我若有所思,跑到母亲面前问:“我吃您奶的时候也跪着吗?”母亲笑了,说:“你们吃奶的时候不用跪着,都是我抱着或是搂着的。”当时我有些不明白,羊羔既然能跪着吃奶,我们人为什么不能呢?爷爷满面慈祥地看着我说:“你们都是吃你娘的奶水长大的,大了以后要好好孝顺你娘。”后来我知道,“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的典故,都是教育人们要懂得孝敬、赡养父母。

到了六七岁的时候,我开始琢磨蓝天是用什么做成的。我想,蓝天一定是一块又大又平整的青石板,四面的高山托着,若是站在山顶,伸手必然会摸着天。对于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一天,几个比我大几岁的大孩子从山上割草回来,我问他们在哪儿割的,他们说在山顶。我急忙问:“你们摸着天了吗?”他们感到有些疑惑,说没有摸到。听了他们的回答,我反倒疑惑起来,站在山顶,为什么没有摸到天?回家问爷爷,爷爷说:“等我领着你爬到山顶去摸摸就知道了。”我热切盼望着,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等我和爷爷爬到山顶后,把天凿开一个大窟窿,爬上去看看天上面是个什么样子。也曾担忧过:如果这块大石板碎了掉下来怎么办?因为那时我还小,爷爷一直没有带我去。等我终于明白,所谓天,不过是大气层而已,很为自己儿时的幼稚感到好笑。后来我知道了“杞人忧天”这个典故,不禁脸红,别人何曾知道,我也曾“‘岐’人忧天”呢,哈哈!

儿时的记忆乡村气息(童年的回忆)(3)

1962年8月,我上学了。开学第一天,老师把我和一个留级生叫到办公室,老师先让那个留级生数数,他数到9便数不下去了。我当时很纳闷,上了一年学,为什么只数到9?老师又让我数,我一口气数到110,还要往下数,老师笑着说:“好了,回教室吧。”

入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大人小孩”四个字让我认读。我读出了“大、人、小”三个字,“孩”这个字笔画多,我不认得。老师笑着说:“很好,坐下。”后来我曾经后悔过:“既然有大人,后边有个小,必然是小孩,为什么没有想到呢?”老师夸奖很好,可能觉得还没上学,就认得好几个字,已经很不错了,可我未能从“大人小”三个字推出第四个字是“孩”而感到有些遗憾。

一年级新课程是学汉语拼音,这可把我害苦了。弯钩别棒,曲柳弯弯的,哪分得清谁是“b、p、m、f”,谁是“a、o、e”,更不用说那些“an、en、in、un,ang、eng、ing、ong”了。别人都是留级生,已经学了一遍,自然很轻松。而我脑子里却像一盆浆糊,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些什么玩意?每到听写或小考时,我只有求留过级的同桌帮忙。他先写好自己的,然后再替我写。时间长了,老找他帮忙,他有些不耐烦,我的自尊心也受到极大伤害。下学期开始学习课文,每个字上面都有注音,我看着字,拼着音,脑子忽然开窍了,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从此,我弄清楚了什么是声母,什么是韵母。既然懂得了拼音,学文字是不在话下的。渐渐地,在听写或者考试时,原来由我求同桌帮忙,变成他求我了。年终考试,我语文算术平均得了98分,排列全级第2名,这是我唯一没有拿第一名的一次期终考试。

儿时的记忆乡村气息(童年的回忆)(4)

那时一年级和三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时,老师往往先给一年级布置些作业,然后给三年级上课,或者反之。一次,老师正在给三年级讲课,讲到“忽然”这个词语时,发现三年级一个学生在做小动作,便大声点名让他用“忽然”造句。那个学生懵懵懂懂地站起来,因为只顾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讲,听老师点名用“忽然”造句,茫然不知所措。他也算急中生智吧,匆忙中说出一句:“忽然一只猫。”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噗嗤”一下笑出声来。从此以后,“忽然一只猫”便成为我们村里的一句经典笑话。直到现在提起这件事,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老师和学生的笑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在一年级学过的课文,都是些短小而有趣味的童话故事,有些课文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乌鸦喝水》、《皮球浮上来了》告诉我们,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小猫钓鱼》教育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这是秋天到来后我们听到空中大雁的叫声时经常看到的景象。直到现在,每当看到空中的大雁,我依然会朗朗背诵,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课堂上。

......

沿着人生的轨迹,我告别了色彩斑斓的童年,越过青壮年这座人生的高峰,一步步走向远方。人生不再的童年时代,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有欢乐,有情趣,有惊奇,有幻想,唯独没有忧愁。每当想起儿时那些往事,我觉得又回到了童年时代,仍用童稚的眼光审视这世界,寻找欢乐与梦想。于是,我心中便充满了阳光,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花园人家,原名许孝仁,临朐县五井镇花园河村人,退休工人,文学爱好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