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逆向思维(底线思维与底层逻辑)

底线思维逆向思维(底线思维与底层逻辑)(1)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梦想,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梦想却渐渐荒废,最后只存在于梦里。而那些实现理想的人,未必比你我聪明,也未必比你我勤勉,但他们却往往有着比你我更强的自控力和执行力。我们总是喜欢嘴上说说,却从来不愿付诸行动,而那些优秀的人,正好相反,高效的执行力已然成了他们对平庸生活最有力的回击。那么两者的差别在哪?怎样快速突破之间的差距呢?很多人不去做:就是脑子不清楚或者就是怕输。

--------------------------------------------------------------

面对上面的问题,首先是底层逻辑的判断,然后就是底线思维的行动。

------------------------------------------------------

底层逻辑:

思考一个问题,首先是找到一个入口,捋出一条线,也就是思考路径。这是思考的基本原则,从字面上看,一点问题也没有,天衣无缝的政治正确。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从思考本身出发,实际上入口会很多,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无非是哪一条更顺畅而已,每一个入口都会开启不同的思维路径,问题是展开了,但是否围绕问题的本质,就是另外一个需要判断的问题了。

那么思考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

就是问题本身最原始的需求与我们思考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的匹配度是否一致;或者说最原始的原因与思考之后得出的结果判定是否一致。而这个原始需求或原因就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是我们思考问题时最先确立的那个核心,如果给它一个系统的准确的定义的话,那应该是:

每一件事物或者问题最原始的出发点与最人性的真实反馈。

围绕着底层逻辑展开思考,会让我们使目标与初心的匹配度更加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寻找路径,解决方案或者做出选择,确定方向都是思考问题的最本质出发点。

底层逻辑的认知给我们能带来什么?

-----------------------------------------------------------------------

1,会在判断事物上给出参考导向

2,会在选择行为上给出指导标准

3,会在标签定位上给出本质方向

4,会在问题认知上给出导向纠偏

5,会在自我认知上给出内心本性

6,会在未来路径上给出判断肯定

------------------------------------------------------------------------

所以,在整个思维架构当中,我们最先找到的那个点,那个核心就是底层逻辑,从它开始思考,路径导向才是正确的。在商业系统里的定位就是从底层逻辑为思考核心。

例子1,比如我们熟知的腾讯,在早期,它的底层逻辑就是创造一个可以让人与人交流的软件。从这个逻辑上确定的定位就是“连接”。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物,连接物与物,连接世界就是从这个底层逻辑上生发出来的商业路径。

例子2,再比如逻辑思维,从最开始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到现在的“和你一起终身学习”,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最开始只是分享自己的一些读书心得和不同角度的见解,沉淀粉丝,再用社群思维用来卖书卖月饼等电商的模式,看似有利可图,但从商业行为来讲这是没有精准定位与使命的逻辑。逻辑思维本质的成功是用户量,而用户量的本质来源是逻辑思维的知识内容分享,这才是根本的底层逻辑。就是“知识内容分享”,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逻辑思维开发得到产品,定位就是知识服务商,底层逻辑与商业路径完全一致。当然,这也是撤资papi酱的根本原因,因为行为与定位不匹配。

你可以用底层逻辑去分析其他成功的企业,看底层逻辑与定位,再与商业路径匹配度是否一致。

例子3,毛泽东在指挥中国共产党战斗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分析,有分析武器装备的,有分析国际形势的,有分析人员部队的,有分析信仰思想的。当然,这些都是极其重要的原因,但底层逻辑不是这些,而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毛泽东制定的路线都是群众路线,所有大家分析的内容都在底层逻辑基础上作为执行路径而优化。底层逻辑就是在解决问题上都围绕在此,核心是不变的,变的是方法,是路径。

例子4,再比如: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个很常见的底层逻辑,就是“长期持有”,但很多人都做不到,或者会在此提出疑义。说对公司企业的研究啊,对未来发展的判断啊,对公司人事的分析啊等等,都是逻辑啊。实际上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一个不变的核心就是底层逻辑,而可变的都是路径。无论公司怎么去选择,去分析,去判断,最后落到实处的都是“长期持有”。

---------------------------------------------------------------------------

生活中也会遇见各种琐碎的问题占用我们的注意力,而且越生活化越琐碎的事物我们越无从下手,因为生活离我们太近,而一个选择或判断都会让我失去一部分安全感。这部分安全感就是让你无从下手的原因。

比如你想跳槽,你面对的理由可能如下:

1,上班的距离太远或工作周期比较长(时间或辛苦度问题)

2,公司的制度或人际关系不太和谐(内部氛围问题)

3,公司待遇或晋升通道不匹配自己(个人价值问题)

4,公司规模或市场口碑不够完美(发展经验问题)

5,其他公司邀请或就想换个环境(个人体验问题)

6,公司没有学习进步成长的机会(个人成长问题)

当然,你还可能有更多的原因,这都不重要,你可以都写出来,纯粹靠想出来的理由肯定不是底层逻辑。只有提笔就能写下来的才可能属于。然后,你试着逐条提问自己,如果上班距离变近了作息也合理了,你是否就没问题。犹豫就不算了,当你发现某一条如果真的解决了,你一样可以继续工作,说明它就是现在想跳槽的底层逻辑。如果所有问题你都比较犹豫,那么,相信我,你就是想跳槽了,没有理由。

这些都是底层逻辑在思考应用中的作用。我们要围绕一个问题,反复的挖掘最底层的那个需求和原因,你挖到了,就可以真正的思考路径了。

-------------------------------------------------------------------------

底线思维:底线思维(bottom-line thinking)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能够提供继续前进时所必须的那份坦然。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轻易地做决定或担风险。有时可能苦苦思索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但仍然无法得出结论,采取行动。这种情况的出现,常常是由于我们害怕跨入未知领域所带来的后果而引起的。生活在当前这个即使不算是混乱,但至少可以说是变幻无常的时代,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工作、家庭、生活方式作出调整。

--------------------------------------------------------------

运用这种思维的好处呢:

(1)面对事实

(2)接受出现的最差情况,从长远看,这其实反而可能造成最好的后果。

(3)意识到一旦你处于底线的位置上,你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向上!

(4)底线有其一定的限度,意识到跨越这个限度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

使用时机

(1)作出决策时

(2)对作出的决策感到担心时

(3)想对现状作出改变时

(4)当你感到不满足或不安定时

(5)面临威胁和挑战时

(6)当你想说"不"时

------------------------------------------------------

底线思维意味着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对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独自一个人坐着,不要分散注意力,记录下你所作结论可能导致的所有后果。然后在你最为担心的那种后果上画个红圈。单独挑出一张纸,用大号黑体字把你所担心的结果再次记下来。认真地对此进行思索。想象最坏的结果已经发生。如果你能接受这一结果,那么你也就能轻易地作出决定。如果你不能接受结果,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

-----------------------------------------------------

例子1,乔所在的公司已经两次进行自动裁员。乔深信即使自己不主动申请离职,他被迫离开公司也只是时间问题。公司为离职员工提供一年的薪金,和一份评价颇高的履历证明。乔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件事,直到他开始运用底线思维。乔首先明确自己的最低底线是永远无法再找到任何工作。他想象自己就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并且开始设想一种不需要通常意义上的工作生活。(例如:在海外找一份福利性工作,在医院当志愿者,在海滩边像无业游民一样游荡,自己当老板,或干脆出家修行)。突然间他感到心灵上的自由。对于失业的恐惧感消失了。由于运用了底线思维,他开始坦然面对可能出现的最差情况,并且尝试着去接受它,世界也因此向他展示了新的可能性。

例子2,汤姆以前一直跟父亲在他们家自办的律师事务所工作。35岁时他患了轻微的心脏病。这时他想要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希望能实现自己在塞浦路斯开办一家冲浪学校的梦想。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个投资计划,然后他开始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差情景,以推测自己的梦想是否能获得成功。汤姆的底线思维将一些物质上的需求(如地位,高收入,宽敞的房子,宝马车等)排除在外,最后他找到了自己所真正想要的东西--健康,安宁,满足。汤姆接受了他可能损失物质利益这一事实,但他有机会享受更长久、更有益的生活。如果没有底线思维的帮助,汤姆可能会像当初那样一成不变地过日子。

例子3,抗美援朝,这也是底线思维,中国有了一个毛泽东,是其他领导人不具备的极其“远瞻”的思维。获得尊严和利益是必须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值!做人如是,小家如是,国家亦如是。朝鲜半岛是什么?它是中国冲出第一岛链的出海口,更是日本入侵中国时的跳板,百余年来,正是因为晚清民国丢掉了朝鲜的管制权,使得大半个中国都置于日本鬼子的铁蹄下。对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亚洲大国,丢掉朝鲜半岛的恶果,不管是在日俄战争,还是后来的抗战,应该汲取的教训都是深刻和惨痛的。而 一旦中俄失去朝鲜半岛,将面临着美日及其高丽二狗子的不断袭扰和讹诈与入侵。当年抗美援朝的时候,毛主席承受的压力也是巨大,既然决定支援朝鲜,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相当于晚解放几年),力主出兵。

最后,胜利,获得国际地位以及发展的和平环境,其意义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以及想象。

----------------------------------------------------------------

上面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底层逻辑与底线思维。底层逻辑很好的解决了问题的本质,底线思维很好的解决了行动的魄力。剩下的就是坚持不懈的做的问题。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平头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