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9课古诗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9课古诗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1)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9课古诗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2)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9课古诗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3)

多音字:

摩:mó(摩天)(摩拳擦掌) mā(摩挲衣裳)

遗:yí(遗留)(遗忘) wèi(遗赠)(遗之千金)

裳:chánɡ(下裳) shɑnɡ(衣裳)

作家作品

主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唐代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最为人称道,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皆具有很高成就。他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严谨,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忧国忧民之情而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游山西村》《书愤》《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春望》《北征》等。

知识链接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 、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特点∶①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②押韵严格—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分类∶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平起式又分两种∶①平起平收,首句押韵;②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也分两种∶①仄起平收,首句押韵;②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课文理解:

1. 《从军行》本诗中第一二句写“长云”“雪山”“孤城”有何作用?

“长云”“雪山”“孤城”描绘了整企西北边陲的景象。虽然在写景,但同时渗透着复杂的感情,把戍边战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已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成边生活的孤密艰惹之感。都融合在一起。

2. 《从军行》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动人心魄,充满了保卫家乡的热情和乐观精神。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尾联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几个连接词的作用。

这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四个地点贯串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悦心情以及迫不及待渴望回到故乡的思想感情。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表达了作者在四川听到官军打了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半好还”一句可以看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