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广学院更名南京传媒学院是211吗(南广与中传合作到期)

南广学院更名南京传媒学院是211吗(南广与中传合作到期)(1)

9月16曰,南广就将年满十五岁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4年9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举行,经教育部批准,由中国传媒大学申办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正式宣布成立建校。华夏视听传媒集团、美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蒲树霖先生为学校创始人及董事长。首任校长即时任中传校长刘继南

南广学院更名南京传媒学院是211吗(南广与中传合作到期)(2)

头顶国字号传媒旗舰高校光环,这个小字辈的后来者,这些年来声誉日隆,在短短15载办学岁月中,赢得了广大艺考生的青睐和社会各界首肯。谁也没有想到,当时奔着“中传基因”、攀个亲戚而去的南广学院,当下正面临一场更名遭遇战:

9月9日,华夏视听传媒集团在港递交招股书(股份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就募股事宜发布的书面通告),拟赴港上市,据招股书显示,集团所属的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已于2019年8月28日终止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协议,并计划于2021年更名Cathay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 Nanjing(南京传媒学院),在终止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之后,南广学院可能在招生人数及就业方面或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2019年7月1日,南京美亚、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就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及南京美亚向中国传媒大学支付1.6亿元订立协议,以此终止双方的合作。集团推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于2019年7月1日起计18个月,从独立学院转变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该消息甫一公开,牵动艺考生神经,大家最关心的三问是:南广会换血吗?新校名影响报考和就业几何?目前在读的毕业是否换发新证?

南广会换血吗?

将至未至的更名消息,让大家担心,2021年的南广是否“改朝换代”?想当年,参与南广学院创建的教师群体中,来自中传本部的占据三分之一。

包括一流王牌专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无论年轻教师抑或资深教授,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以及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一次次往返于北京和南京之间,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方山脚下的土地上筑基、培土,使中国高等教育艺术界从此诞生一个“南广”奇迹,他们是南广的奠基者。

经过这些年的专业建设,2019年,南广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被江苏省政府评定为江苏省本科高校一流专业。也是地方高校中唯一入选的播音专业。可以说,当年中传这批播音专业师资的注入,在处女地上为现今的南广特别是王牌播音构筑了深厚根基、传授了精湛技艺。

不少人担心南广是否会大面积换血?根据观察已有的四川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两所同类院校,他们的师资队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待遇招人,情感留人。在民办独立院校尤甚,也特别管用。他们肯定会拿出实实在在的留人举措。”在渝某民办院校李老师表示,毕竟很多奋斗在这里的教师,对其还是有感情的。加之待遇普遍不错,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撤人和离散。

“据我了解,现今南广的播音师资,有些是刚建校进入的应届本硕毕业生,现已成为教学中坚。播音专业他们自己的师资已是绝对多数,无须中传继续输血,也可以支撑专业教学。”他进一步解释说,学校财力背靠社会资本,教职工待遇问题,没有后顾之忧。情感留人就是营造温馨家文化,让老师在这里得到更多激励导向和情感归依。他表示,相信换血不会带来老师、课程的太多变化。

但是,由独立学院专设民办大学,其管理结构变化,各领导层的变动是肯定的。

新校名影响招生就业吗?

北广南广连理同根,给新生的南广学院提供品牌背书,助推办学发展。对于是否新校名影响招生和就业?前述招股书相关消息也显示,在终止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之后,南广学院可能在招生人数及就业方面或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可见,办学投资方充分考虑了这一现实症结。

进入下半年,2020年艺考也将呼之欲出。这届高三生对于南广的期待是否持续看好,继续走高呢?“明年的艺考热度可能会有所减少,有些可能报考试水但会谨慎志愿填报。”在蓉某民办高校播音胡老师表示,高校更名事关切身利益,在学生家长眼里绝非小事一桩。对于2020级艺考生来说,入校之际,暂未更名,但毕业之际已经更名。很多人会考虑这一点。

往年,有许多独立学院急切更名,并通过更名提升自身的品牌,因为原母体大学在名称上并不能带来特别大的光环,甚至两所大学的性质根本不一样,如成都理工大学和原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现四川传媒学院),一个理工类,一个传媒艺术类。这是因为我国高等学校创办规定,新建高校需先专科办学然后才能升为本科(如河北传媒学院,建立初为专科层次的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或社会力量依靠现有的本科大学,共同举办本科层次的院校(如四川传媒学院前身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武汉传媒学院前身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等)。

而南广学院,作为艺术传媒类独立学院,有“金字招牌”中国传媒大学背书,可以说除了师资等方面,在名字上讨了很大便宜。且往年艺考中,中国传媒大学和南广学院是可以兼报的,一个考试出两个成绩,因此许多学生抱着上不了中传就去南广的想法。

有些院校更名可能土鸡变凤凰,有些更名或许就“老大变作商人妇”,“名号一变,人家不看里子是否依旧,至少这个面子就不那么出众。”胡老师这样直言。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更名南京传媒学院,没了这个“金字招牌”招生就业是否有影响,还是一个问号。

在读的毕业是否换发新证?

面对显示的2021年即将更名一说,诸多在读的南广学生表示担忧,特别是17级在读在校生而言。届时是最后一届南广双证(毕业证、学位证)还是加盖的“南京传媒学院”印戳?

前述胡老师认为,这时是执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还是领取新校名毕业证,现在还无法说清。

但根据川传的做法,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转设为四川传媒学院。2013级进校的学生是四川传媒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亲身参与了学院转型“升级版”的历史性实践。但当时在校的2012级学生还是拿了“成广”毕业证和学位证。此后,“成广”毕业证成为“绝版”。

作者:杨竣博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原创内容文章转载、专业咨询、招聘发布、投稿(有偿)、加微信交流群请添加cnbyzc

南广学院更名南京传媒学院是211吗(南广与中传合作到期)(3)

南广学院更名南京传媒学院是211吗(南广与中传合作到期)(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